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黑洞是什麽?能吞噬宇宙中天體,那被吞噬的物體都去哪了?

2024-02-28科學

人類已知最快的速度是光速 ,光可以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來回穿梭,也可以抵達宇宙的任何角落。可是速度如此快的光在宇宙中也有天敵,這個恐怖的存在正是黑洞。 黑洞 會將自己周圍的一切物質吸入其中,連光都無法逃脫它巨大的重力

黑洞 ,是人類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到現在我們都無法弄清楚黑洞內部到底是什麽模樣,進入其中又會發生什麽事情。 熟悉的是,我們知道它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代表著無邊的黑暗, 而人類對於黑暗有著天生的恐懼。 那麽黑洞到底是什麽?

黑洞

黑洞 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當中聚焦的重點 ,一直以來大家對這一宇宙當中神奇的天體議論紛紛,最終給它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指出它的時空曲率之大使得光都無法逃脫。 光不僅意味著最快的速度,在意象當中也代表著「光明」

在人類的心中,光明總是可以打敗黑暗,可是在黑洞掌握的宇宙法則中卻恰恰相反, 這使它變成了宇宙當中最可怕的東西。

黑洞的構造比較簡單,中心是一個奇異點 ,周圍則是由 黎曼幾何曲率張量 構建的時空 ,這個 時空的邊界具有單向性 ,換言之, 物質只能進入其中卻不可能出來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中認為, 黑洞是由恒星的死亡塌縮形成的,所以它的重力才會如此巨大。

黎曼曲率

如果我們按照物理性質給黑洞劃分種類,那麽可以將其分為 不旋轉不帶電荷的黑洞、不旋轉帶電黑洞、旋轉不帶電黑洞和旋轉帶電黑洞 ,其中第一種不旋轉不帶電荷的黑洞是我們最熟悉的 史瓦西黑洞

這種黑洞就符合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當中對於黑洞的描述,它的來源正是質素很大的恒星。 一般認為,質素是太陽三倍以上的恒星,才有可能形成「黑洞」 ,所以擔心太陽變成黑洞的人可以放心了。

恒星級黑洞 算是黑洞家族當中質素最小的了,在不少星系當中存在著 巨型黑洞, 這些黑洞的質素是 太陽的99萬倍到400億倍之間。 以我們對於天體大小的想象力,很難想象這種黑洞到底有多大,而顯而易見的是, 質素越大的黑洞其重力就越強,有時甚至可以驅使一整個星系旋轉。 不少科學家就認為, 銀河系 的中心存在著這樣一個黑洞。

以上還只是這些年來人類對於黑洞的推測, 在黑洞的背後還有無數尚未解開的謎題。 對於宇宙中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我們都很畏懼,因為尚且不能快速有效地觀測到它,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一直都在靠近它卻不自知。 出於對黑洞重力吞噬的恐懼,人類渴望找到探索出 黑洞 的演化行程。

既然黑洞可以吞噬宇宙中的所有天體, 那麽被黑洞吞噬的物體都去哪裏了?

被黑洞吞噬的天體

在前文中描述黑洞的定義時有提到這樣一點, 黑洞 會吞噬周圍的所有物質,哪怕是光都無法逃脫,就更不用說運動很慢的天體了。 因此,如果有天體在黑洞附近,那麽它們的命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是,這些被黑洞吞噬的天體都去哪裏了呢? 按照黑洞單向膜只進不出的構造來說,這些天體應該都被它「消化」了, 那麽在這樣無休止的吞噬之下,黑洞就會無限變大嗎?假如黑洞真的可以無限變大, 那麽我們的宇宙是不是遲早也會被「 巨型黑洞 」完全吞噬?

以上這些問題,不僅普通人會感到疑惑, 其實科學家們這些年也被它們所困擾 。所幸在堅持不懈地探索之下,我們還是了解了一二。如果說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為我們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全新視角, 那麽霍金作為後起之秀,就是解開前人假設和謎題的「解密人」。

基於黑洞的單向性 ,過去我們總認為它是只出不進的。但是1974年時, 霍金就將量子理論套用於黑洞的研究,至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概念,也就是 黑洞輻射 。從輻射一詞就可以看出,霍金眼中的黑洞不再是「只出不進」的饕餮, 而是能透過熱輻射釋放能量,漸漸縮小消失的「正常天體」。

霍金蒸發效應計算黑洞的壽命與其質素 的關系式是這樣的

t≈1065R3.在這一關系式當中t是黑洞的壽命,R則是黑洞質素與太陽質素的比值。

霍金的黑洞輻射理論是基於 狄拉克的「 真空量子理論 」所提出的 ,他認為在黑洞周圍有著 無數護衛反粒子的虛粒子對 。這些正、反粒子在相遇時可能會被吸入或者湮滅,而其中的正能態粒子是可以逃出黑洞的, 這些逃出黑洞的粒子就形成了所謂的輻射。

因此,按照霍金黑洞輻射的理論。 那些被 黑洞吞噬的天體 ,會以熱輻射的方式被釋放出來 ,但是顯然即使能出來,也是數萬億年以後了,畢竟黑洞的熱輻射是很慢的。 並且以熱輻射方式出來的「天體」,早已失去了原來的模樣,這是因為早在進入時它就已經被扯碎了。

可以看出, 在霍金看來黑洞並不會無限變大,它是有消亡的那一天的 ,但是以人類短暫的一生來說,是永遠看不到的。並且, 進入黑洞的那些物體總會以另一種形式重現宇宙,不過形態早已發生了變化 。但是不得不說,霍金的 黑洞輻射 理論中,粒子的動量和位置都不能同時確定, 因此還有許多待證實的部份,所以我們並不能將其當做確定的理論

人類對於黑洞的了解還是太少了,所以大多數的理論都具有推測性質,這些理論可能要等幾十年甚至百年之後才會得到證實。但不論怎樣, 黑洞客觀存在的事實已被證明,它並不是「神學鼓吹者」所說的神明居住的高級維度。

黑洞的發現歷史

在不少人的認知當中, 黑洞 是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才出現的,這種觀點其實比較片面。 因為人類早在1783年時就已經意識到了宇宙當中存在著黑洞,不過其對黑洞的稱呼有所變化。

英國地理學家 John Michell, 在1783年寫給亨利·卡文迪什的一封信中提出這個想法:

他認為一個與太陽同等質素的天體,如果半徑只有3km,那麽這個天體是不可見的,因為光無法逃離天體表面。

12年之後, 拉普拉斯也指出宇宙中有一個天體可以吸引光線 ,並且在著作【宇宙體系論】當中提出了相關計算公式,這時的黑洞在人們眼中還是一個「不可見星」。不過,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之前, 我們是無法正確描述黑洞的,可以說廣義相對論是人類得以研究分析 黑洞 的基礎。

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正是基於 愛因斯坦的 重力方程式 提出了當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形成「視界」 ,而這個視界存在 單向性 ,只要進入就不可能再逃出。我們前文中也有提到有關於史瓦西黑洞的相關概念, 在這之後,「黑洞」這一名稱才真正被啟用。

人們在未來的100多年中,對黑洞展開了無數研究,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我們發現了更多關於黑洞的資訊。 比如說除了 史瓦西黑洞 以外,學界還確定了 克爾紐曼黑洞 等等 。相較於17世紀和18世紀對黑洞的模糊描述而言,現在變得更加具象化了。更不用說, 霍金的黑洞輻射理論,挑戰了黑洞「只出不進」的基本性質

2019年4月21日時 ,人類獲得了首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中的 黑洞位於M87星系,其質素約為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左右。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黑洞的中心正是漆黑一片,而發光的是它周邊的 吸積盤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照片並不是由某個器材拍攝得到的,而是由全世界 近10台的 毫米波望遠鏡 進行聯網觀測後才得到的,可見拍攝黑洞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在拍攝之前的準備工作也很繁冗, 因為黑洞本身是很難被探測到的,如果探測都成問題又怎麽可能完成拍攝呢? 所以,找到黑洞的所在也很重要,那麽一般會透過什麽方法找到黑洞呢?

可以利用重力效應、輻射效應、密度效應和 重力透鏡 等方式 ,以輻射效應為例,當黑洞在利用自己的重力吸引周圍的物質時,這些物質會產生碰撞,從而輻射出各種電磁波。 其中的X射線還可以形成射線源,所以我們可以追尋著X射線源揪出藏匿在它背後的黑洞。

白洞與蟲洞

黑洞作為宇宙當中橫行的霸主,不僅可以吞噬所有的天體,還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透過合並變大。 白洞 正好與之相反,這一假設天體也是基於廣義相對論提出的,它的一切性質和基本特征都與黑洞完全相反。

因此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 黑洞的背後可能存在著白洞 。白洞會被黑洞吞噬掉的天體在噴射回宇宙當中,按照這種說法來看, 白洞 是「只出不進」的 。不過,雖然我們都期待著宇宙當中有白洞這種存在,畢竟它可以將黑洞吞掉的東西重新返還給宇宙。但是這些年裏, 我們從未探測到類似「白洞」的天體,所以至今它都活在人類的假設中

和黑洞、白洞同樣有名的就是蟲洞了 ,蟲洞之所以這麽受大家關註, 就是因為它也特許以幫助我們實作「時空穿梭」的夢想。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黑洞也能幫助人類實作時空穿越,但是 黑洞巨大的重力卻使我們望而卻步 。蟲洞就不同了,它像是一條狹窄的隧道, 連線起了兩個不同的空間,只要能透過外力保證它的穩定性,那麽實作時空穿梭可謂是易如反掌 。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