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THF/MBM共修飾策略調控鈣鈦礦的表面缺陷和能階

2024-01-10科學

於黃忠教授, Nano energy觀點:THF/MBM共修飾策略調控鈣鈦礦的表面缺陷和能階

【文章資訊】

THF/MBM共修飾策略調控鈣鈦礦的表面缺陷和能階

第一作者:孫亞鵬

通訊作者:於黃忠*,石勝偉*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東莞理工學院

【研究背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效率高,溶液制備,弱光效能好等優勢,因此被認為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太陽能電池。然而,鈣鈦礦表面的深能階缺陷會作為非輻射復合中心,導致器件效率損失。而表面終端和缺陷的多樣性,使得簡單的表面改性取得的效果有限。因此本文中提出了四氫呋喃(THF)和4-甲基芐基硫醇(MBM)共修飾的策略。首先,使用THF去除鈣鈦礦表面的有機組分,暴露出更多的Pb終端及Pb相關缺陷。然後,使用MBM與這些終端形成強的R-S-Pb鍵合,從而實作了更徹底的表面修飾。二者發揮協同效應實作了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器件壽命。這種重建鈣鈦礦表面的缺陷和能階的策略,為制備高效能鈣鈦礦器件提供了一種通用思路。

【文章簡介】

近日,來自 華南理工大學的於黃忠教授與武漢工程大學的石勝偉教授 合作,在國際知名期刊 Nano Energy 上發表題為 「Regulate Defects and Energy Level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o-modification Strategy」 研究工作。該工作提出了四氫呋喃(THF)和4-甲基芐基硫醇(MBM)共修飾的策略。首先,使用THF去除鈣鈦礦表面的有機組分,暴露出更多的Pb終端及Pb相關缺陷。然後,使用MBM與這些終端形成強的R-S-Pb鍵合,從而實作了更徹底的表面修飾。二者發揮協同效應實作了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器件壽命。

【本文要點】

要點一:THF/MBM共修飾策略實作Pb操控

首先使用THF處理鈣鈦礦表面。XPS擬合發現,處理後的表面Pb/I含量比升高。這說明THF去除了部份有機組分,使得鈣鈦礦表面暴露出更多Pb終端及Pb相關缺陷。然後,我們使用MBM修飾這些暴露的Pb缺陷,並形成強的R-S-Pb鍵合,這減少了欠配位Pb缺陷。THF/MBM共處理的過程實作了Pb相關缺陷的增加和減少。在實作鈣鈦礦表面Pb操控的同時,透過將鈣鈦礦表面缺陷統一化及後修飾的策略,實作了更佳的修飾效果。

要點二:透過Pb相關給體缺陷的修飾調節鈣鈦礦的能階

雖然鈣鈦礦中淺能階缺陷導致的是輻射復合,不會對器件效能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淺能階缺陷的含量依然會影響鈣鈦礦中載流子的濃度。THF/MBM共修飾實作了Pb相關缺陷的操控,同時這個過程還會導致鈣鈦礦表面Pb相關能階的改變。THF處理後Pb相關缺陷增加,鈣鈦礦表面費米能階上移;MBM修飾後Pb相關缺陷減少,鈣鈦礦表面費米能階下移。在鈣鈦礦上表面,下移的費米能階有利於在鈣鈦礦內部構建體異質結。合適的體異質結有助於獲取更好的載流子輸運效果。其中,THF/MBM修飾獲得了最佳得表面能階,以及更好得載流子輸運效果。

要點三:不同的修飾策略對器件效能的影響

透過J-V測試發現,相比於簡單的MBM修飾,這種共修飾的策略能取得更好的修飾效果以及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在這篇工作中,基於THF/MBM共修飾的器件實作了最佳的光電轉換效率,其中冠軍效率為24.17%。

要點四:全覆蓋-強鍵合的修飾策略對器件穩定性的影響

合適的表面修飾能阻擋水氧對鈣鈦礦層的侵蝕。但多數修飾分子的保護能力較差,因為鈣鈦礦不統一的表面導致較差的分子堆疊。相比與簡單的表面修飾,這裏提供的共修飾策略能更好的實作修飾分子的全覆蓋,以及更好的鈣鈦礦保護。另一方面,MBM修飾形成的是較強的Pb-S鍵,相比於常用的路易斯加合修飾,其與鈣鈦礦的相互作用更強,有希望實作更好的鈣鈦礦保護。此外,考慮到鈣鈦礦本身的降解規律是:從深能階缺陷處加速降解。THF/MBM共修飾更大程度上減少了降解的初始位點,減緩了鈣鈦礦的分解行程。基於此,THF/MBM共修飾這種全覆蓋-強鍵合的修飾策略取得了更好的鈣鈦礦保護效果及器件穩定性。

【文章連結】

Regulate Defects and Energy Level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o-modification Strateg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3010820

【通訊作者簡介】

於黃忠 教授簡介: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於2002年在華南師範大學獲得微電子理學碩士學位,並於2008年在華南理工大學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他已發表了120多篇研究論文,申請及授權了35項發明專利,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光電材料和光伏器件領域。

石盛偉 教授簡介:現任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博士學位。後來,他在華南理工大學做博士後。之後,他前往歐洲繼續他的研究,並於2015年成為林雪坪大學的助理教授。他於2016年加入WIT,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有機半導體的混合界面和器件套用。

【第一作者介紹】

孫亞鵬 :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晶最佳化及界面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