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8項重點實驗室課題基金申請指南匯總

2024-06-29科學




設立開放基金課題是基於重點實驗室「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執行機制,鼓勵實驗室外科研人員合作開展前沿研究,以此提高實驗室平台影響力和資源利用率。資助額度大多幾萬至十幾萬,資助期一般1-3年。時代學者匯總整理了近期的開放基金課題,相關學科人員可以關註:

1、 中國地質調查局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聯合開放基金專案申請指南(2024年) (2024年7月20號截止)

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以下簡稱「黑河野外站」)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批準建設的水迴圈與水平衡長期觀測和科學研究平台。為進一步提升野外站的學術水平與研究能力,促進合作交流與開放共享,設立聯合開放基金。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聯合開放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指南。

一、2024年聯合開放基金重點支持方向

圍繞水迴圈機制、水資源數據融合與智能模擬、水平衡分析與水資源最佳化利用,2024年重點支持以下研究方向:

(一)變化條件下水迴圈機制研究。

氣候變遷條件下冰川凍土消融對流域水迴圈的影響機制;中遊盆地土地利用對下遊盆地徑流量的影響機制及其生態效應;不同土地類別區不同水源垂向入滲水分運移與入滲補給系數定量試驗研究;幹旱區分散性或辮狀水流測流新技術。

(二)水資源多源數據融合與智能模擬。

水迴圈多要素、多源、多時空分辨率數據融合技術方法;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與人工智能(AI)技術聯合模擬技術方法;數據驅動的內陸河流域水資源智能模擬與區劃管理技術與套用示範。

(三)內陸河流域水平衡分析關鍵技術。

植株、樣方至區域蒸散量尺度轉化方法研究;內陸河流域蒸散量與生態耗水量遙感監測技術;區域水平衡分析與生態健康診斷方法與套用示範。

(四)水資源最佳化利用技術與方案。

內陸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技術方法與套用;生態理念下土地資源與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研究;內陸河流域地下水庫成庫條件與調蓄潛力評價;流域尺度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蓄與聯合利用技術與方案。

二、申請要求

(一)申請人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和學術道德。

(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或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其他研究人員須提供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的推薦意見。不接受在讀學生申報。

(三)每位申請人只能申請1項聯合開放基金課題。

(四)本年度每項課題研究經費支持額度為3~10萬元,研究周期1~2年,自專案的批準日期起開始執行(特別情況除外)。

三、申請程式

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員須編制送出申請書。申請書一式3份,經申請者所在單位稽核同意並蓋章後寄送黑河野外站(以郵戳日期為準),同時發送申請書電子版。申請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20日。寄送地址及電子郵箱詳見聯系方式。

四、其它事項

(一)申請者需發表SCI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不少於1篇。

(二)課題研究發表的論文署名須以黑河野外站為第一或第二單位。無標註黑河野外站名稱的成果不計入課題成果數量。中文署名格式為「中國地質調查局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甘肅 張掖 734023」,英文署名格式為「Water Cycle Field Station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GS, Zhangye 734023, China」。

(三)課題研究發表的論文須以聯合開放基金專案為第一或第二順序標註。中文標註格式為「本研究由中國地質調查局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聯合開放基金專案支持(專案號:WCSHR-20XX-XX)」,英文標註格式為「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Joint Open Fund of Water Cycle Field Station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GS (No. WCSHR-20XX-XX)」。

(四)專案經費使用須符合【中國地質調查局黑河流域水迴圈野外站聯合開放基金管理辦法(試行)】。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祁曉凡 電話:010-81134811,18515396399

趙榮昌 電話:18993668567

李 昂 電話:010-83473341,13810009880

E-mail:[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49號點石商務公園4號樓807,郵編:100144,祁曉凡(收)。

2、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中心2024年度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 (2024年7月5號截止)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依托中國航發中傳機械有限公司設立,負責統籌航空齒輪制造技術研究資源,協調組織相關單位共同開展基礎研究、先進工藝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技術整合驗證等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先進制造技術轉移轉化,反哺航空齒輪傳動設計研發,培養與匯聚高端人才,持續提升航空齒輪核心制造能力,著力打造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高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擔當,促進航空齒輪傳動制造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和學術技術交流,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吸引、匯聚優秀學者,共同研究、聯合攻關,促進高水平成果產出,中心設立開放基金課題(以下簡稱課題),資助相關領域學者和科技工作者開展研究工作。

現將2024年度課題申請指南釋出如下:

1、資助物件

課題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專業企業等單位的優秀專家學者,重點鼓勵45周歲(截至2024年7月5日)以下中青年研究人員申請。申請人一般應取得博士學位或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糊研究能力,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的Q2區以上論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不少於2篇。

2、資助類別和範圍

課題分為重點支持類、自由申報類和咨詢研究類:重點支持類課題由中心根據科研生產瓶頸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提煉並釋出課題需求,根據申請情況擇優立項;自由申報類課題由申請人根據自身專業優勢,緊密圍繞航空齒輪傳動制造技術發展自由選題申請,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研究成果應具備後續向工程套用轉化的潛質,中心根據申請情況擇優立項;咨詢研究類課題是指課題團隊圍繞發展戰略、基礎性和前沿性技術問題、亟需解決的具體工程技術難題等開展的軟課題研究,形成綜述性研究報告,給出發展的目標思路和建議等,由中心提煉並釋出課題需求,根據申請情況擇優立項。


2024年度重點支持類課題需求共3項,具體如下:

1.航空齒輪氮化鋼真空脈沖滲氮工藝技術研究

針對航空齒輪氮化鋼普通氣體滲氮滲速慢、滲層薄、網狀氮化物難控制、表面易鈍化等問題,開展航空齒輪氮化鋼真空脈沖滲氮工藝研究,闡明滲氮溫度、脈沖間隔、工作爐壓、滲氮時間等工藝參數對 滲氮層 質素的影響機制,揭示滲氮層組織演變規律,建立滲氮擴散模型,為真空脈沖滲氮技術在航空齒輪上的工程化套用提供支撐。

2.基於巴克豪森法的磨削燒傷無失真檢測技術研究

針對采用巴克豪森法檢測磨削燒傷新技術套用過程中定性與定量分析難的問題,開展制件尺寸、材料、滲層深度、粗糙度、磨削參數等因素對檢測特征值的影響機制研究,提出磁化電壓、磁化頻率等工藝參數最佳化方法,建立特征值與磨削燒傷的對映關系,為巴克豪森法檢測磨削燒傷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3.薄壁彈支機加變形仿真分析及抑制策略研究

針對薄壁彈支類零件加工過程中因裝夾及切削變形導致的精密配合尺寸及形位公差超差的問題,開展薄壁彈支加工變形仿真分析及抑制策略研究,建立薄壁彈支銑削及磨削加工仿真模型,模擬各種裝夾方式及切削條件下彈支變形情況,揭示變形機理,提出薄壁彈支機加變形抑制策略,為薄壁彈支低應力切削提供技術支撐。

2024年度自由申報類課題重點資助以下技術領域:先進航空齒輪材料及其套用技術,航空齒輪先進熱表處理技術,航空齒輪精密加工技術,航空齒輪表面強化及高表面完整性保障技術,航空齒輪抗疲勞制造技術,航空齒輪近凈成形技術,航空齒輪先進檢測試驗技術,航空齒輪數碼化與智能制造技術,航空齒輪制造工藝仿真技術,航空齒輪設計制造協同技術。


2024年度咨詢研究類課題需求共3項,具體如下:

1.先進航空發動機齒輪技術發展分析

針對國內外先進航空發動機齒輪技術發展,圍繞材料、設計、制造、試驗等關鍵技術開展詳細調研,分析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明確國內航空發動機齒輪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目標,形成調研報告,為國內航空發動機齒輪技術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2.電動航空發展背景下齒輪傳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針對當前國內外航空電推進及電傳動技術發展開展系統調研,全面分析全電動、混合電動、渦輪電動等新構型航空動力發展現狀、趨勢及關鍵技術,重點突出航空電動化對傳統齒輪機械傳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指出齒輪傳動在航空電推進系統中的角色定位與發展難題,形成調研報告,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為航空齒輪傳動技術創新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3.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傳動制造中的套用現狀及未來發展

圍繞先進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傳動產品(包括齒輪、殼體、軸等)制造中的套用現狀及發展趨勢開展系統調研,梳理增材制造原材料與工藝分類,分析增材制造在制造效率、成本、產品效能等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指出套用物件和場景,闡明套用現狀和發展潛力,給出課題研究方向,提供發展建議和參考。


3、資助額度與研究周期

經批準立項的課題,可獲得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重點資助類課題資助額度一般不超過16萬人民幣/項、自由申報類課題資助額度一般不超過12萬元人民幣/項,研究周期一般不超過2年;咨詢研究類課題資助額度一般不超過8萬元人民幣/項,研究周期一般不超過1年。

4、申請程式


1. 申請人須認真填寫課題申請書(樣版見附件1)和課題申請匯總表(樣版見附件2),申請書由所在單位審查蓋章後郵寄至中國航發中傳機械有限公司,並將申請書電子版PDF檔(簽字、蓋章頁掃描插入)和可編輯的申請書word檔、申請匯總表Excel檔發送至中心電子郵箱。課題申請截止日期為2024年7月5日,逾期不予受理。

2. 中心按照擇優資助的原則,組織專家委員會對申請的課題開展評審,給出評審意見。中心管理委員會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確定是否資助及資助額度,由中心辦公室備案,並以電子郵件形式向申請人發出評審意見和課題批復通知。


3. 申請人收到評審意見和課題批復通知後,在15個工作日內落實評審意見,按要求完成課題任務書編制,並將任務書電子版PDF檔和可編輯的word檔發送至中心電子郵箱。

4. 中心組織開展課題任務書評審,課題負責人在評審後5個工作日內根據評審意見完善任務書。經各方確認無誤後,課題承研單位與中心簽訂課題任務合約書,作為課題研究、撥款、檢查和結題的依據。

5、其他事項

1. 申請人申請的研究課題、提供的相關材料密級應為公開,不得涉及國家秘密或商業秘密。課題批復後,課題負責人應與中心簽訂保密協定,履行保密義務。

2. 開放基金課題自批復日起,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研人員將成為中心的流動研究人員。中心鼓勵流動研究人員常駐中心開展研究工作,並為其提供必要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

3. 課題任務一經確定,課題負責人必須認真執行研究計劃,按要求向中心送出課題進展報告。

4. 課題研究過程中,如涉及預定目標、研究內容、計劃實施、經費使用等的改變,以及提前結題或延長年限(因客觀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研究計劃的專案,一般允許延期1次,期限不超過1年)等變動,課題負責人須提前2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單位審查蓋章後,報中心審批,經中心管理委員會批準後方可執行。

5. 對不報送進展報告、工作無進展、經費使用不當、經費挪作他用等的課題,中心緩撥經費。課題負責人如不能糾正、補報,中心將終止資助。對終止資助的課題,中心將根據情況收回全部或部份已撥付經費。

6. 一般情況下,課題負責人不得代理或更換。遇有特殊情況,所在單位應安排合適代理人,並報中心備案。課題負責人工作調動,可依據具體情況選擇在原單位或調入單位完成課題,但須調入、調離雙方及中心簽署意見,並報中心審批備案。

7. 課題研究結束後,課題負責人須三個月內向中心報送課題總結報告及有關的軟硬件成果原始資料,中心組織專家委員會對課題完成情況進行評議,評議透過後方可結題,並對優秀研究成果頒發「優秀成果證書」。

8. 課題研究所獲得的論文、專利、專著等成果由中心和課題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共享,須署名「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中心」,英文為「AECC Aviation Gea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並標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中心開放基金資助(AGMTIC-KFKT-XXXXXX)」,無標註的成果不計入課題成果數量。

9. 中心鼓勵申請人及其團隊在課題申請階段與中心取得聯系,對接企業技術瓶頸和發展需求。

10. 中心鼓勵申請人與中心固定研究人員聯合申請,並開展聯合研究工作。

11. 中心鼓勵課題負責人積極參與中心組織的學術技術交流並應邀做課題相關研究內容的學術報告。

12. 中心鼓勵已獲得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開展的研究課題繼續申請更高層次的基金、攻關和其它重大專案。

6、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聯 系 人:鄧明明,13808464563

趙新浩,13667315832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收件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郭亮中路248號,中國航發中傳機械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航空齒輪制造技術創新中心

2024年6月5日

3、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2024年開放研究基金專案申請指南 (2024年7月5號截止)

為加強以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為依托單位建設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交流和學科發展,推進「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執行機制,吸引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以外的力量參與相關基礎性、原創性、前瞻性的研究,共同推動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設立開放研究基金。現釋出2024年度開放研究基金專案申請指南,歡迎國內科研人員積極申請。

一、資助範圍

(一)水利部長江中下遊河湖治理與防洪重點實驗室

方向1:河湖治理與水沙資源綜合利用

● 中長期河湖系統多尺度演變機理及模擬技術

● 河湖治理新思路與新技術

● 坡面水蝕過程及其遷移機制

● 泥沙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

● 水系連通演化與提升

方向2:防洪減災與水沙調控

● 洪水資源化利用技術

● 水庫-河道-湖泊-分蓄洪區洪水演進模擬

● 水工程聯合排程關鍵技術

● 城市內澇災害機理與模擬技術

● 環境變化對流域防洪的累積性影響及對策

方向3:河湖水域岸線保護技術

● 河湖岸線洲灘及生境修復關鍵技術

● 河湖生態岸坡綜合治理技術

● 河湖連通的生態水文效應與調控技術

● 河湖四亂快速立體監測評估技術

方向4:數碼孿生流域和工程關鍵技術

● 「天空地水」多源數據治理與融合套用研究

● 「三道防線」構建關鍵技術研究

● 水利專業模型通用化開發技術

● 數碼孿生流域知識智能驅動關鍵技術

● 基於三維GIS+BIM的數碼孿生視覺化平台構建技術

● 基於數碼孿生流域的防洪「四預」技術

(二)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方向5:巖土介質數值模擬分析方法與套用

● 巖土介質多場多相多尺度分析方法

● 巖土工程的連續-非連續數值模擬方法

● 巖土飽和非飽和、非穩定滲流場數值模擬方法

● 復雜應力下築壩粗粒土的組構效應及數值模擬方法

方向6:巖土介質力學特性及災變防控技術研究

● 高地應力條件下巖體漸進破裂特性的測試及其表征方法

● 深埋隧洞軟巖大變形預測與防控

● 深部硬巖巖爆監測預報預警與防控

● 巖土工程數碼孿生理論與技術

● 深厚覆蓋層上高土石壩安全評價方法與地基處理技術

● 工程地球物理精細探測技術

方向7:復雜巖土滲流與地下水資源研究

● 富水區深埋水工隧洞滲控技術

● 平原水庫浸沒預測與長效調控技術

● 堤防減壓井長期效果評估及功能修復技術

● 深挖方調水渠道典型滲流病害成因及防控技術

● 城市應急水源地開發及地下水資源儲備技術

方向8:巖土動力學與工程爆破技術

● 巖體智慧爆破理論與關鍵技術

● 巖體爆破塊度控制機理與關鍵技術

● 地下洞室開挖爆破損傷控制理論與技術

● 巖土動力響應與抗震安全分析及評價理論

● 巖石高邊坡爆破動力穩定性控制理論與技術

(三)水利部水工程安全與病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方向9:水工程安全監測技術方法研究

● 水工程安全變形監測新技術

● 深埋長隧洞監測技術與監控方法

● 水泵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分析與研究

● 水工程無失真檢測技術

● 深埋長隧洞監測技術與監控方法

方向10:水工程安全評價及資訊化技術方法研究

● 基於數碼孿生的水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預測預警技術

● 基於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水工程智能化安全評價與安全監控技術

● 高拱壩變形安全監控模型與監控指標

● 水工程安全知識圖譜構建及評價技術

● 水工程結構及基礎安全評價理論與方法

方向11:水工材料與修補技術研究

● 泄水建築物混凝土抗沖磨效能提升與防護

● 地下硐室混凝土內壁防黴防結露裝飾塗層材料及機理研究

● 凍雨地區構築物表面防覆冰塗層材料及技術研究

● 水下混凝土裂縫快速修補新型環保材料研究

● 多重因素協同作用下混凝土特性的時變反演分析模型

● 高延性水泥基復合材料與結構

方向12:固廢資源化利用及水質凈化材料研究

● 固體廢棄物治理及環境影響評估

● 復雜條件下固廢汙染釋放與控制技術

● 水體自凈化生態混凝土設計理論與方法

● 河湖庫淤積物高質化資源利用及汙染控制技術

● 有機固體廢棄物的材料/能源回收新技術

(四)水利部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方向13:山洪地質災害致災機理研究

● 山洪地質災害形成機制及發育規律研究

● 山洪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

方向14: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

● 小流域洪水監測預警技術

● 城市小流域水浸災害預警技術

● 山洪引發的泥石流災害監測預警技術

● 山洪引發的滑坡孕育階段早期預警監測技術

● 山洪地質災害監測新技術新器材的開發套用

方向15:山洪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

● 山洪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編制技術

● 山洪地質災害災情評估技術

● 山洪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新材料與新工藝

(五)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方向16:流域水資源管理與最佳化配置

● 流域發展戰略與水資源政策法規

● 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與最佳化配置

● 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節水減排技術

● 水資源---能源---糧食紐帶關系問題

● 流域水電排程大模型

● 數碼孿生與水網調控

方向17:流域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及保護

● 流域尺度下汙染物遷移轉化規律

● 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

● 微汙染湖庫水環境治理技術

● 湖庫內源汙染釋放控制技術

● 數碼孿生水生態環境模擬關鍵技術

方向18:生態與環境水力學

● 水生境物理要素監測、模擬和評估技術

● 水生物水力響應特性研究

● 河湖連通理論技術

● 水利工程生態效應與水力調控技術

● 水工程生態最佳化排程技術研究

方向19:流域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評估

● 基於遙感的水環境監測與評估研究

● 基於遙感的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辨識技術研究

● 基於遙感的流域幹旱監測與預警研究

二、申請條件與相關事宜

1、申請者應具備以下條件: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國內科研人員,或獲得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申請者必須是專案的實際主持人。不受理自然人送出的專案申請。

2、充分利用長江科學院實驗室科研條件的專案(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等)、跨學科交叉的專案及有其它經費配套的專案將優先予以考慮。

3、課題選題必須具有創新與研究價值,不得與同類研究低水平重復或以往研究成果重復,必要時將進行查重。

4、申請書應經所在單位同意後,於2024年7月5日前同時送出單位公章版(PDF格式)和申請書文本(Word格式)至聯系人郵箱。長江科學院將組織專家對申請書進行評審並確定

最終資助課題。檔命名按照以下格式:

申報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名稱—申報題目—單位名稱—申請人—申請書.pdf;

申報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名稱—申報題目—單位名稱—申請人—申請書.doc/docx。

5、課題研究經費一般為5~8萬元,研究期限一般為2年。

6、課題申請得到批準後,申請者應與長江科學院簽訂任務書,按任務書計劃進行工作,接受長江科學院的檢查和監督。

7、課題資助研究成果由長江科學院和獲準者及所在單位共享。論文發表須與申請書研究內容相關,否則不能視為課題成果,不予驗收結題。開放課題的研究成果質素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與質素直接影響後續課題的申請。

8、考核要求:根據合約任務書的合作研究計劃按時完成結題報告,獲得資助7~8萬元的課題,至少發表SCI檢索論文1篇或EI檢索論文1篇,獲得資助5~6萬元的課題,至少發表高質素論文1篇,課題負責人需為論文第一作者。產生的有關論文、專著、專利等成果署名中需有本實驗室或工程中心作為工作單位,未標註的成果,不得作為本課題的成果。成果第一標註為長江科學院開放研究基金資助,標註重點實驗室名稱和開放基金課題專案編號。

三、聯系方式

聯 系 人:喻誌強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黃浦大街23號長江科學院

郵政編碼:430010

電 話:027-82829732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開放研究基金專案管理實施細則】【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開放研究基金專案申請書】請登入長江水利科技網(http://www.crsri.cn/)下載。

4、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2024年度開放課題申請通知 (2024年7月5號截止)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2024年度開放課題申請工作現已開始進行。有意申請本年度開放課題者,請盡快下載2024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書,將填寫好的開放課題申請書及所需相關附件(一式一份),加蓋所在單位主管科研部門公章,於7月5日前寄至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另請將您的申請書電子版發送郵件至聯系人電子信箱。開放課題申請指南、開放課題申請書見附件。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郵政編碼:250100

聯系電話:0531-88364550

聯系人:蔣老師

郵 箱:[email protected]

網 址:http://www.sklcm.sdu.edu.cn/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4年6月6日

5、 煤礦災害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4年度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2024年6月30號截止)

為加強煤礦災害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學術交流與合作,吸引國內外優秀學者利用實驗室平台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創新性研究,促進煤礦災害防控領域基礎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依據有關規定,現釋出2024年度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歡迎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申報。

1、支持方向

1. 封孔裂隙修復礦化微生物培育及調控方法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井下矽酸鹽水泥基封孔材料易開裂破壞導致漏氣的問題,培育裂隙修復專用的礦化微生物,研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特征,探究微生物的礦化作用機制,揭示礦化產物的生成規律,構建封孔裂隙修復的微生物礦化功能調控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獲得適應封孔裂隙環境的礦化微生物1種;送出礦化微生物高效增殖的培養基組分配方,48h礦化微生物生長量OD600≥1.5;構建封孔裂隙修復微生物礦化調控方法,實驗室模擬環境下,礦化效率≥1000mg/g,礦化產物體積膨脹率在1~2倍範圍內可控;發表SCI或EI收錄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2. 煤礦瓦斯治理微生物菌群篩選及生理特征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提高煤層透氣性、促進瓦斯抽采的瓦斯防治需求,開展煤有機質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群篩選及鑒定試驗,培育出適應煤層內部環境條件的高功效微生物菌株,並確定其菌屬及親緣關系;針對獲得的煤有機質降解菌,開展菌株培養試驗研究,分析培養基和環境因素對其生長繁殖速度、代謝產物、目標功能、耐受性等的影響規律,掌握菌株的生理特性。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獲得煤有機質降解菌不少於1株,並明確營養組分、濃度、溫度、水分、PH值、氧氣濃度等因素對其生長代謝及目標功能的影響規律;實驗室模擬環境下,煤降解30天後的比孔容增加率,中、低階煤≥15%,高階煤≥10%。發表SCI收錄論文不少於1篇,申請發明專利不少於1項。

研究周期:18個月。

預算控制數:10萬元。

3. 納米流體化學調控煤層滲透潤濕效能作用機制

研究內容:針對納米流體對煤層滲透性與潤濕性調控作用機制不清晰的理論難題,研究納米流體各關鍵組分與煤體的相互作用,測定納米流體對煤層孔裂隙結構、力學性質和煤體表面性質的改造特征;研究納米流體作用下煤體的滲透特性與吸附潤濕規律,揭示納米流體對煤層滲透性與潤濕性的化學調控作用機制,構建低滲難潤濕煤層納米流體化學調控體系。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揭示納米流體化學調控煤層滲透潤濕效能的作用機制;構建低滲難潤濕煤層納米流體化學調控體系,滲透率、含水率相較常規煤層註水/壓裂分別提高20%、30%以上;送出研究報告,發表SCI/EI收錄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4. 抑爆劑作用下瓦斯煤塵爆炸毒害氣態產物生成特性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抑爆劑作用下瓦斯煤塵爆炸毒害氣態產物生成特性及對人員傷害等問題,研究抑爆劑作用下瓦斯煤塵爆炸毒害氣態產物的關鍵基元反應步,確定各組分的生成路徑;研究抑爆劑、瓦斯量、煤塵量(含撒布方式、長度等)共同作用下毒害產物生成組分及濃度變化規律,揭示抑爆劑對氣態產物生成作用機制;量化爆後氣體生成濃度與瓦斯煤塵、抑爆劑參與量的關系,構建多元氣體生成預測模型,確定多組分毒害氣體傷害準則。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抑爆劑作用下多元氣體組分生成預測模型,闡明毒害氣體生產量與瓦斯煤塵參與量、抑爆劑濃度的關系;送出研究報告,發表SCI/EI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10萬元。

5. 巷道動態場景的地圖殘缺修復與點雲語意模型構建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井下人員、車輛等因素容易對三維建圖演算法的特征匹配和運動估計產生幹擾問題,研究動態物體的即時檢測、分割方法和運動估計方法,降低動態物體對定位建圖演算法中運動估計的影響;研究靜態背景的補償方法,解決動態物體在靜態背景上產生殘影的問題;研究靜態物體的語意辨識和分割方法,構建包含靜態物體的位置、形狀和語意標簽等幾何資訊的高精度三維地圖生成方案。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一套針對井下動態環境的視覺與激光雷達耦合的動態物體檢測、分割方法以及裏程計補償方法;建立一套針對井下巷道靜態物體的辨識、分割和標註方法。物體辨識準確率≥90%,物體辨識召回率≥60%,目標檢測平均精度均值mAP≤40,演算法定位精度(RMSE)≤10cm,演算法定位精度(Std)≤6cm。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5萬元。

6. 基於激光層析成像的瓦斯雲空間定量重構模型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低照度、強背景雜訊情況下被動熱成像技術適用性問題,研究基於激光掃描成像的瓦斯積聚氣雲傳感的定量分析、位置分析和點雲成像資訊的校正補償處理方法,實作整體瓦斯氣雲的層析成像空間準確定量重構;設計瓦斯掃描成像主動激光掃描模組,設計激光發射和接收共軸的光機結構和機械旋轉掃描振鏡,搭建實作光機電部件的協同工作平台;研究反射面的光耦合收集效率、抗幹擾能力提升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瓦斯積聚氣雲傳感的定量分析、位置分析和點雲成像資訊的校正補償處理演算法模型,發表SCI/EI收錄論文2篇;搭建一套基於雙激光掃描層析成像的氣雲空間定量重構實驗室系統,並完成甲烷雲團空間分辨能力、穩定性等指標的實驗室測試,達到測量範圍0~20%L/L·m,測量誤差0.08%L/L·m@1%L/L·m,甲烷分布分辨率5cm×5cm@半徑5m處,視覺化監測半徑可達10m。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7. 光譜吸收池多程反射與耦合雜訊特征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多光程吸收池體積較大、內表面鏡面利用率低、系統光學穩定性差等問題,基於傳統雙凹面反射鏡赫裏奧特池結構,最佳化凹面鏡裝配方式,提高雙凹面鏡反射率;建立基於向量計演算法的多光程吸收池解析方程式,數值模擬光斑的分布情況和反射次數,研究多反吸收池雜訊抑制方法;建立多程反射吸收池數值模擬系統,研究提升多反吸收池的有效光程長度和有效體積比值的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提出一種赫裏奧特池氣室的設計結構,提出一種高穩定度低光雜訊赫裏奧特池的制作方法,申請發明專利1項;提出一種增加吸收池有效光程與體積之比的方法,建立一套多程反射吸收池實驗樣機,完成有效光程體積比、零點漂移等指標的實驗室測試,有效光程體積之比≥0.1m/mL,光程長度≥40m,插入損耗≤2dB。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8. 基於隨鉆振動訊號的煤巖辨識方法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底抽巷穿層鉆孔煤巖界面難辨識的問題,研究建立孔內鉆頭-鉆桿-鉆機多體耦合模型(需考慮圍巖壓力因素);研究鉆頭切削煤層和巖層的載荷變化規律;分析變載荷工況下多體模型動力學特性;構建隨鉆振動訊號的大數據模型,透過重慶研究院搭建的微鉆試驗台,開展模擬實驗,采集數據進行模型馴化,並開展實驗驗證。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煤巖辨識模型一套(包含訓練方法、數據庫和深度學習模型),在實驗室重復實驗的條件下精度達到85%以上,辨識響應速度在5秒以內。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9. 定向長鉆孔鉆桿系統動態設計及最佳化方法

研究內容:針對定向長鉆孔鉆桿系統容易發生彎扭變形,導致鉆進效率低、斷裂風險大等問題,研究井身結構、地層特征、鉆具組合、鉆井液等特征參數對鉆桿系統的影響規律;研究建立典型鉆桿系統的鉆進摩阻摩擦模型;研究鉆桿系統動力學及關鍵參數影響規律,建立分布式鉆桿系統動力學數學模型,研究快速收斂、高精度的求解演算法;基於摩阻分布、鉆桿系統動力學、鉆進工藝等因素,研究定向長鉆孔鉆桿系統動態設計及最佳化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定向長鉆孔條件下鉆桿系統動力學數學模型及求解演算法,提供大直徑鉆桿系統結構參數動態設計軟件,適用於102/114/127等系列鉆桿主要結構參數設計及最佳化。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10萬元。

10. 煤礦井下回轉鉆進載荷傳遞特性與孔底動力參數反演方法

研究內容:針對現有鉆進參數自動調節技術缺乏孔內工況依據、調節不準確的問題,基於彈性動力學原理,建立回轉鉆進系統耦合非線性動力學模型;研究不同工況條件下鉆柱耦合作用對扭矩和鉆壓傳遞的影響,揭示回轉鉆進系統載荷傳遞特性及調控機制;研究孔底扭矩和鉆壓反演方法,建立反演模型,實作回轉鉆進孔底扭矩和鉆壓參數精準反演計算。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揭示多因素耦合下煤礦井下回轉鉆進系統載荷傳遞特性及調控機制,至少覆蓋正常鉆進、卡鉆、臨界卡鉆等3種典型鉆進工況;建立鉆進工況與孔底扭矩、鉆壓對映數據庫,至少包括孔底扭矩、鉆壓、轉速、推進速度、鉆孔深度等5類物理量時域和頻域特征參數;形成煤礦井下回轉鉆進孔底扭矩和鉆壓精準反演模型,鉆壓和扭矩反演計算誤差小於10%。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1. 鉆孔雷達天線定向探測方法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全空間環境無法實作地質異常體空間定位的問題,研究人工電磁超材料對天線定向輻射的調控方法,開展電磁超材料天線全波電磁仿真設計,研制孔中定向探測雷達天線。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送出研究報告,提供一套定向天線樣機及設計檔(含仿真報告),天線中心頻率不超過400MHz,駐波小於2.5,增益大於2dB,定向天線前後比大於5dB,探測角度90°,申請發明專利1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2. 高分子透明材料高效防霧塗層組分調控機制

研究內容:針對高分子透明材料表面在高濕環境下易起霧、嚴重影響透光效果的問題,研究親水塗層在高濕環境中與水汽間的粘附特性及相互作用規律;研究基於強界面親水高分子微觀結構的異質網絡塗層材料合成及組分調控方法;研發防霧前驅鍍液配方及塗層制備工藝,搭建適配套用場景的防霧技術體系。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高分子透明材料塗層表面初次水接觸角≤5°,在套用場景作業環境條件(透明材料塗層側空氣濕度≥95%RH、溫度35℃,無塗層側空氣溫度5℃)下的有效 保明 時間≥120min;提供一套防霧鍍液配方和塗層制備工藝以及3套高分子透明材料樣件;申請發明專利2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篇。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3. 煤礦火災災變風流快速模擬演算法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火災仿真模擬解算時間長、解算精度低等問題,研究火災災變風流快速模擬演算法;研究基於時間片段的災區-風網耦合的動態風網解算方法;研究有毒有害氣體擴散預測方法;研究災害影響區氣體和VR演練任務聯動機制。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實作快速通風解算,滿足通風網絡分支數≥500條、節點數≥260個、通風構築物≥30、解算精度0.001時,單次解算時間≤1s;實作多進多出;實作迴圈風檢測、串聯通風檢測;實作局部通風解算、有毒有害氣體擴散預測和火風壓模擬功能;支持自然分風和強制分風;支持風流-事故-VR演練任務聯動。

研究周期:12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4. 高濃度顆粒群的散射光場特征規律及體積分布光學分級方法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井下高濃度粉塵粒度分布測量難度大的問題,研究單分散/多分散粒子的散射光場特征規律,建立高濃度環境下顆粒群散射光訊號非線性補償演算法;研究高濃度環境下顆粒物體積分布分級模型,構建基於光場特征的顆粒物體積分布分級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多分散顆粒群粒徑辨識範圍0~50μm;針對質素濃度分別為100 mg/m3、50 mg/m3、10 mg/m3的多分散顆粒群,在7μm、5μm、3μm粒徑範圍內體積分布測量誤差≤15%,3次重復測量RSD≤10%;發表SCI/EI收錄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5. 煤礦典型災害鏈生機理及風險判識方法

研究內容:針對頂板、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火災等典型災害鏈生致災機理不明、潛在風險判識困難等問題,研究典型場景下不同災害之間的相互誘導作用,分析原生災害對次生災害的啟動效應,揭示災害鏈的形成與演化規律,提出鏈式災害成災模式及形成條件;研究鏈式災害的耦合致災效應,提出鏈式災害災情推演方法,構建多災鏈發耦合作用下的災害風險判識模型。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揭示頂板、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火災等4種煤礦災害之間的鏈生機理,提出回采、掘進2種場景下鏈式災害的形成條件;構建鏈式災害風險判識模型,風險判識準確率不低於80%;送出研究報告,發表SCI/EI收錄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6. 煤礦沖擊地壓發生風險判別理論演算法研究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給出沖擊地壓發生風險判別計算的理論公式,實作沖擊地壓啟動和顯現臨界條件的定量計算,公式參數應包含工程結構參數、應力環境、煤巖物理力學性質等影響沖擊地壓發生的主要因素,現場工程驗證適用性不少於6個礦。送出研究報告1份,SCI/ EI檢索期刊 發表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7. 煤系地層大規模區域水力壓裂巖體預裂效果評估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地面和井下大規模區域水力壓裂預裂頂板卸壓的水力破巖效果缺乏評估手段,以及壓裂區應力轉移機制問題不明晰的問題。研究巖體起裂後穩壓持續進液過程中主要施工參數對破巖效果的影響規律;開展壓裂區應力失穩-轉移-穩定的動態過程分解研究;明確水力縫網對周圍巖層應力轉移作用機制,建立頂板巖層縫網覆蓋區應力轉移效果評價方法。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獲得壓裂穩定期水壓、排量及液量等參數對頂板巖體破巖效果及縫網尺寸的影響規律,明確適用於不同典型厚層堅硬砂巖頂板的優選壓裂參陣列合不少於3項;揭示壓裂前、壓裂過程及壓裂後巖層區域應力分布演化過程,構建縫網擴充套件與應力遷移的動態演化模型(數學統計模型描述);開發1項針對壓裂區巖層碎裂效果評價方法和1項壓裂區應力轉移效果評價方法。送出研究報告1份,SCI/EI檢索期刊發表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30萬元。

18.孔內軸向預制裂縫後壓裂作用下縫網擴充套件規律及表征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井下頂板鉆孔內水射流軸向預制裂縫後裂縫擴充套件形態認識不清、幹擾機制不明的難題,開展研究三維裂縫起裂擴充套件規律與表征技術研究,掌握壓裂縫網形成與多參數幹擾機制,明確壓裂縫網空間展布形態,建立水射流預制軸向裂縫後水力工藝參數設計最佳化模型,為煤礦井下開展壓裂工藝參數設計提供指導。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揭示水力壓裂作用下預制裂縫與原生裂縫拓展形成特征與規律,提出關鍵幹擾影響參數不少於3項,開發壓裂縫網形態表征技術與形成過程中關鍵節點數據重構演算法,建立巖層內壓裂縫網即時動態虛擬重構模型(模型尺寸不小於20*20*50m),開發1項水力壓裂工藝規劃決策模型與效果評價方法(現場套用案例不少於3個)。送出研究報告1份,SCI/EI檢索期刊發表論文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19.煤層采動覆巖破壞與滲透性變異離散分析方法研究研究內容:針對高強度煤層開采覆巖破壞與滲透性變異量化研究需求,突破以連續介質假設為基礎的彈塑性力學、以孔隙模型為基礎的達西滲流理論模擬方法局限,開展巖體非連續介質力學理論研究,建立采動巖體分離、擠壓、剪下、摩擦等耦合作用離散塊體數值仿真程式,研究采動覆巖應力/應變變形分區、斷裂類別分區、裂隙開度與發育密度分區、滲透性變異等空間分布與時間演化特征,為煤層頂板湧(失)水通道治理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采動覆巖非連續破壞的斷裂-塊體運動分析數學模型,形成采動覆巖從連續體到離散體轉化的數值模型構建方法,揭示煤層頂板采動覆巖滲透性空間差異化分布特征。采動覆巖數值模型離散單元尺度不大於模型尺寸的1/100;采動裂隙開度仿真結果精度為cm級;送出研究報告1份,發表論文2篇(SCI/EI檢索1篇),受理發明專利1項。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20. 破碎巖體裂隙封堵微膨脹無機註漿材料開發

研究內容:針對煤礦破碎巖體裂隙動水註漿工程對漿液的特殊需求,研發一種適用於水流動條件下的巖體裂隙封堵新型無機註漿材料。該材料應具有良好的界面附著力、流動度大、凝結時間可控、結石率高、微膨脹、粘度受水含量影響較小、抗動水沖刷能力強的特點,可快速填充裂隙並阻止大流量、高流速的水流。在遇到裂隙水流時,即使與水一起運動亦可保證自身不分散,凝固並實作地下水流動的有效封堵。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開發一種適用於水流動條件下的裂隙註漿封堵用無機註漿材料,主要效能指標包括:在1.5 m/s的動水流速下,漿料以0.5 m/s的流速沖刷30 min時,截留率在80%以上; 初凝時間 ≥30 min,終凝時間≥90min;流動度≥160mm;粘度在≥0.2 Pas;結石體強度≥0.5 MPa。送出研究報告1份,受理發明專利1件,發表SCI/EI檢索期刊論文1篇。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21. 煤層底板含水層水平孔劈裂註漿機理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煤層底板灰巖含水層水平孔超前區域劈裂註漿改造漿液擴散問題,建立水平孔劈裂註漿裂隙擴充套件模型,推導水平孔註漿過程中灰巖地層裂隙起裂準則,獲得臨界啟劈壓力及起裂方向。搭建具有相似裂隙發育特征、等比例模擬深部高圍壓、水平孔劈裂註漿功能的大尺度物理模型,分析裂隙擴充套件路徑與漿液流動軌跡之間的互饋關系,開展劈裂註漿數值模擬,並利用物理模擬結果進行參數率定。利用率定後的數值計算模型進行原位劈裂註漿擴散範圍計算,進一步校正模型原位條件下的計算精度。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建立水平孔劈裂註漿裂隙擴充套件理論模型1個,開展三維劈裂註漿物理模擬實驗3組(模型尺寸不小於500×500×500mm),采用PFC3D數值計算軟件建立數值計算模型2個(物理模擬實驗計算模型1個,原位實驗計算模型1個)。送出研究報告1份,發表SCI/EI檢索期刊論文1篇,受理發明專利1件。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22. 煤層頂板水害分級智能預警技術研發

研究內容:針對煤炭開采過程中頂板水害預警難題,開展水害要素全空間分級智能預警技術研發,構建融合水文、微震、電法等監測數據的預警指標體系,圍繞水文監測數據突變、大能量微震事件異常聚集、電阻率急劇變化等特征提出煤層頂板湧(潰)水預警準則,構建煤層頂板水害分級智能預警模型。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提出融合不少於3種監測系統的煤層頂板水害預警準則,建立不少於2種煤層頂板水害分級智能預警模型。送出研究報告1份,發表論文2篇(SCI/EI檢索1篇),受理發明專利1件。

研究周期:24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23. 分布式光纖傳感多場耦合響應機制與監測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礦井地質災害隱患多參數監測需求,基於分布式光纖多參數傳感技術,建立多場耦合孔隙介質力學模型,研究應力場、滲流場及溫度場作用下,分布式光纖對應變、聲波、溫度的感應特征,揭示分布式光纖對礦井地質災害隱患的響應規律,並利用高精度多場耦合CT掃描系統驗證標定,形成分布式光纖多場耦合響應機制與監測技術。

預期成果及考核指標:形成一套分布式光纖多參數處理解釋技術。分布式光纖溫度精度0.5°C,應變精度10με,聲波頻率0.5Hz~600Hz,發表SCI或EI論文1篇。

研究周期:12個月。

預算控制數:20萬元。

2、資格條件

1.課題申請人應為實驗室和依托單位外部人員。

2.申請人原則上應具備博士學位或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且具有承擔或參與省部級以上科技專案經歷。特別優秀者可以適當放寬條件。

3.申請人有嚴重失信行為或違背科研誠信和倫理道德等情況的,不得申請。

4.課題申請人所在單位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備良好的科研專案管理能力。

5.申請人所在單位對申請人的能力與水平以及申請的內容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承諾對申請人的時間和條件給予支持,並加蓋單位公章。

3、知識產權

1. 申請課題研究形成的知識產權(論文、專著、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原則上歸屬實驗室依托單位所有,發明人及所在單位享有在科研和教學活動中使用該知識產權的權利。

2.凡受本實驗室資助的課題,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內容必須嚴格按照開放基金課題合約(任務書)規定的要求,第一完成單位必須署名煤礦災害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State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同時註明「得到煤礦災害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編號:******)資助」,英文「Supported by the Open Funding of State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ant No.******)」,未按規定進行標註的研究成果,不得作為開放基金課題成果用於結題驗收。

4、申報程式

1.申請者下載並按要求填寫「煤礦災害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見附件1),申請書經所在單位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後 (一式1份),寄送至本實驗室。除紙質申請材料,申請人須提供申請書的電子檔(Word和PDF簽章版格式) 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郵件主題和申請書檔名請註明「課題名稱+申請人姓名+申請人單位」。

2.課題申請截止受理日期為2024年6月30日。

3.申請書由實驗室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擇優立項。

5、其他事項

1.課題研究周期自任務書簽訂之日起,原則上不超過兩年。

2.課題經費概算應與研究內容、預期目標相匹配,原則上不超過指南中經費概算控制數。確因申請書內容和目標超過指南要求的,可以增加預算但應在申請書中特別說明。

6、聯系方式

聯系人:朱墨然

電話:17623233239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上橋三村55號

郵編:400037

6、 2024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 統計與數據科學前沿理論及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24年6月30號截止)

統計與數據科學前沿理論及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華東師範大學為依托單位。實驗室充分利用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科優勢,整合統計學、數據科學和生物資訊學優勢資源,促進統計學和數據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創新,推進大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包括工業、金融和教育學等各個領域的套用與實踐,為國民經濟和科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為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實驗室的學術研究水平,促進高水平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執行機制,擬在重點研究領域設立若幹開放課題,鼓勵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的研究人員與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利用實驗室器材平台,開展與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相關的創新研究與交叉學科研究。

一、申請物件

非本校的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均可提出申請。原則上開放課題主要支持與本實驗室人員開展科研合作的科研人員。

二、開放基金資助領域

本實驗室2024年開放課題的資助領域主要圍繞上海港升級擴建對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及中國經濟的影響,重點資助以下研究方向(詳見附錄):

1. 經濟影響評估

1.1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1.2 區域經濟影響分析

2.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2.1 物流網絡最佳化

2.2 供應鏈效率提升

3.技術創新與套用

3.1 智慧港口技術

4. 社會經濟影響

4.1 城市發展與空間重組

4.2 社會福祉與公共政策

5. 環境影響與可持續發展

5.1 環境影響評估

三、申請方法及審批程式

1.具備博士學位或高級技術職稱的國內外科技工作者,根據實驗室上述主要研究方向自由選題,並認真填寫申請書。實驗室開放基金將優先資助立論清晰、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具有創新科學意義的研究課題。

2.申請者應得到所在單位同意,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向本實驗室提出申請,並送出申請書一式兩份(電子版發至[email protected])。

3.實驗室將組織初步評審、評議,提出初步評審意見,之後送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進行最終審定,擇優確定資助專案和金額。

4.評審透過後,實驗室通知獲得資助的申請人,要求申請人填寫並郵寄開放課題任務合約書一式四份。

5.申請者在獲得資助後,需結合研究方向與本實驗室科研團隊開展合作研究,需在申請書中確定實驗室的合作物件。

四、研究期限和經費

1.實驗室2024年擬資助開放課題3項左右,課題研究期限為1-2年。

2.每項開放課題資助經費為5萬元左右,專款專用,經費使用在課題結束之日起停止使用,結余經費予以收回。

五、課題及成果管理

1.開放課題基金資助者,需在工作完成後2個月內向實驗室送出研究報告或工作總結,並附相關的研究成果證明和發表的論文。

2.實驗室非週期性檢查課題執行及進展情況,對不執行研究計劃的,有權終止資助。

3.利用本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獲得的研究成果,由實驗室和研究人員所屬單位共享。發表論文、專著出版和獎勵申報等應在作者署名處,單位標註中文「統計與數據科學前沿理論及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或英文「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tatistics and Data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Ministry of Education」,並在致謝裏寫「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tatistics and Data Science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Ministry of Education」。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範大學理科大樓A1702

郵編:200062

電話:021-62233223

郵箱: [email protected]

7、 關於組織申報2024年度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通知 (2024年6月30號截止)

為貫徹重點實驗室「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建設方針,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學科優勢和平台資源,促進實驗室與校內外的合作交流,提高研究水平,根據【蘇州大學科研平台管理辦法(自然科學類)(2020年修訂)】、【蘇州大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條例】和【蘇州大學實驗室經費管理條例】的要求,現組織申報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2024年度開放課題,歡迎校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踴躍申請。

一、資助領域與方向

本實驗室開放課題根據專案基金總額及實驗室發展目標和研究方向,對申請的具有開拓性、前瞻性、創造性且與魚類遺傳育種、病害防治、生長發育等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套用技術研究課題進行擇優資助,本年度優先資助的研究方向為:水生動物遺傳育種中的關鍵機制和養殖技術研究。

二、資助物件

1.一般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不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申請人,必須具有博士學位或者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並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同行專家推薦;

2.與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已有合作的專案優先。

三、申報要求

1.申請課題須符合上述資助領域與方向。

2.申請者與課題組成員應具備實施該課題的研究能力和時間保證,經費預算合理。

3.申請者下載填寫【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見附件1)和【申請人簡歷】(見附件2),由所在單位學術主管部門簽署意見並加蓋單位公章、負責人簽章。

4.申請者應於本指南釋出之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將上述材料(附件1和附件2)以PDF格式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送出申請書命名:課題名稱—負責人所在單位—負責人姓名)

5.申請的課題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按照「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審議批準,並書面或E-mail通知申請者本人及所在單位。

6.資助經費可用於支付課題研究的材料費、測試化驗和加工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交流費、出版/文獻/資訊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專家咨詢費等。受資助課題的研究成果,歸本實驗室和研究者所在單位共有。科研成果標註單位: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中文名稱);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Loach Genetics and Breeding(英文名稱)。

7.專案研究期限為2年,研究工作開始時間為從批準立項算起。每項課題資助經費2-3萬元,共資助1-2項。

四、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18662215896

郵箱: [email protected]

江蘇省泥鰍遺傳與育種重點實驗室

2024年6月12日

8、 2024年西北寒旱區公路基礎設施長期效能交通運輸行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開放基金課題申報指南 (2024年6月20號截止)

2020年12月交通運輸部認定成立西北寒旱區公路基礎設施長期效能交通運輸行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以下簡稱「野外基地」)。野外基地透過建立健全產學研用合作模式,開展公路基礎設施長期效能野外科學觀測,其定位於公路交通科技創新平台、產學研用一體化平台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平台。現根據甘肅省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第3次總經理辦公會會議紀要(甘公發辦紀〔2024〕3號),擬向公發集團內部在冊職工征集野外觀測基地開放課題。開放課題的設立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經專家評審,送出相關會議審議批準後立項。

一、交通部野外基地研究方向

(一)西北寒旱區鹽漬土路基營運期安全監測與評價技術;

(二)西北寒旱區材料和結構長期服役效能演變規律和執行狀態;

(三)西北寒旱區公路基礎設施荷載與環境的同步耦合效應;

(四)西北寒旱區長壽命公路基礎設施設計指標與設計參數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