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國外泛濫成災!入侵中國成「笑話」,淪為鹹菜被吃到人工種植

2024-10-04科學

本文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相關信源述於文章結尾,請理性閱讀。

【前言】

你聽說過一種植物,在國外被視為生態災難,卻在中國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嗎?它在歐美國家瘋狂生長,破壞當地生態系,被列為最具威脅的入侵物種之一。

可在中國,它卻成了受歡迎的食材,甚至被人工種植,這種植物到底有什麽魔力,能在不同國家扮演如此截然不同的角色?

從「生態殺手」到餐桌美食的神奇轉變

這個神奇的植物就是洋姜,又叫大黃,在歐美它是令人頭疼的入侵物種,在英國,洋姜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1.66億英鎊,美國人更是把它列為百大最具威脅性入侵物種之一。

可在中國,洋姜的待遇卻截然不同,它不僅不是災難,反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很多人喜歡把它腌制成鹹菜,酸辣可口,開胃下飯,有些地方甚至開始大規模種植洋姜,把它當成經濟作物。

洋姜原產亞洲,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食用歷史,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中醫常用它來治療黃疸、濕熱等癥。

但當它被引入歐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沒有天敵,沒人吃它,洋姜在那裏瘋狂生長,它能長到3米多高,根系深達3米,輕易就能擠走本地植物。

更可怕的是,洋姜繁殖能力超強,它的根莖斷成小塊,每一塊都能長出新植株,除草劑對它也不太管用,一不小心,整片土地就會被它占領。

在英國,洋姜入侵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市場,很多房子因為院子裏長了洋姜而貶值,美國一些河岸地區被洋姜占領後,本地植物多樣性大幅下降,魚類棲息地也受到影響。

面對這個「生態殺手」,歐美國家可謂頭疼不已,他們嘗試過各種方法用除草劑、挖掘、覆蓋等,可效果都不理想,最後他們發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解決方案,吃掉它。

於是英國一些地方開始鼓勵人們食用洋姜,他們舉辦美食節,教大家用洋姜做各種菜肴,有人還開發了洋姜果醬、洋姜啤酒等產品。

而洋姜的價值也不僅是作為美食端上餐桌,在其它方面也有套用,那麽,洋姜又有什麽其他的用途麽?

從餐桌到工業的全方位套用

說起洋姜的用途,可就不僅僅是做個鹹菜那麽簡單了,這個被歐美視為「入侵者」的植物,在中國可是寶貝得很。

它先是餐桌上的美味,洋姜嫩芽可以涼拌,莖葉可以炒著吃,根莖更是可以腌制成鹹菜,它口感脆嫩,略帶酸味特別開胃。

但洋姜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在中醫看來,它可是個寶貝,古代醫書上就有記載,說它能「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現代研究發現,洋姜含有大量鞣酸和鼠李糖,確實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現代醫學對洋姜也頗感興趣,有研究發現,洋姜萃取物可能對某些癌細胞有抑制作用,雖然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這無疑為洋姜的套用開辟了新天地。

它用途還遠不止於此,它的根系發達,能夠快速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這個特點讓它成為治理水土流失的好幫手,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種植洋姜可以有效固定土壤,防止進一步侵蝕。

但洋姜在中國也不是沒有爭議,有些地方把它當成經濟作物大規模種植,結果發現控制不好,它就會像在歐美一樣瘋狂蔓延。

於是中國的農業專家們想出了一些巧妙的辦法,他們提出了一套「以用制害」的策略,既充分利用洋姜的價值,又有效控制它的蔓延。

比如有人提出可以把洋姜和其他作物間作種植,洋姜的根系深,其他作物的根系淺,這樣既不會互相影響,還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更有創意的是,有人開始嘗試用洋姜制作生物降解塑膠,這種塑膠不僅環保,還能充分消耗多余的洋姜,可謂一舉兩得。

那麽,中國是如何做到既利用洋姜,又不讓它泛濫成災的呢?

中國對洋姜的獨特管理之道

說到中國對洋姜的管理,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因地制宜,物盡其用。

在湖北宜昌的一個小鎮,他們把洋姜和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搞了個「洋姜文化節」,遊客們可以親自下地挖洋姜,學習制作洋姜鹹菜,還能品嘗各種洋姜美食,這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還讓更多人認識了洋姜,可謂一舉多得。

還有人想出了更有創意的點子,在浙江有家公司開發出了洋姜保健飲品,他們聲稱這種飲品能夠清熱解毒,改善胃腸功能,雖然這些說法還需要更多科學驗證,但不得不說,這種創新思維確實給洋姜的利用開辟了新路子。

但光有創意還不夠,如何在開發利用和有效管理之間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難題。

對此中國的農業專家們提出了一套「三管齊下」的策略,專家建議,種植洋姜要選擇合適的地點,比如一些荒廢的山坡或者河岸,這樣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又能避免洋姜與其他作物爭地盤。

種植洋姜的地方要建立隔離帶,定期檢查和清理,防止它向外擴散,同時,要制定嚴格的收獲制度,確保所有種植的洋姜都能被及時收獲利用。

除了食用,洋姜還可以用來制作中藥材、生物燃料,甚至是生物塑膠,這樣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還能確保洋姜不會過度生長。

有意思的是,有些地方還把洋姜種植和生態修復結合起來,在一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他們種植洋姜來固定土壤,洋姜根系發達,能夠快速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洋姜長成後,再把它收獲利用,這樣既治理了環境,又獲得了經濟效益。

但管理洋姜這種「入侵物種」,還真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兒,一旦放松警惕,洋姜就會卷土重來。

那麽,洋姜和外來入侵物種又有什麽不同嗎?

日本虎杖的啟示

說到外來物種,就不得不提另一個「明星」——日本虎杖,這個和洋姜同屬蓼科的植物,在歐美可是臭名昭著。

日本虎杖在歐洲的「惡名」甚至超過了洋姜,英國人把它稱為「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雜草」,它生長速度驚人,一天能長15厘米,根系能深入3米,穿透瀝青和混凝土。

有意思的是,日本虎杖在它的原產地日本和中國並不是什麽大問題,在日本它是常見的山菜,嫩芽可以生吃或熟食,在中國它更是中藥虎杖的來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這不禁讓人想到,日本虎杖和洋姜,何其相似,都是在原產地備受歡迎,到了歐美卻成了「生態殺手」,同樣的植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日本虎杖的案例也顯示了生物防控的重要性,在歐洲,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利用日本虎杖的天敵——日本癭蚜來控制它的蔓延,這種方法或許也能用於控制其他入侵物種。

現在歐洲人現在也開始學習亞洲人的做法,嘗試食用日本虎杖,有人甚至開發出了虎杖果醬和虎杖冰激淩,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洋姜的故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結語

洋姜的故事告訴我們,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國家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它在歐美是令人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卻是餐桌上的美味和中醫藥的寶貝,中國在平衡利用和管理外來物種方面的創新做法。

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洋姜可能在環境治理、醫藥開發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提醒我們,面對外來物種,我們需要以更開放、理性的態度,在保護生態平衡的同時,也要善於發現和利用它們的價值,實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文章,麻煩請點個「關註」,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同探討,願世界和平。

END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2023年11月28日【叫姜不是姜,天然「胰島果」正大量上市!隔三差五吃一點,好處多多】的報道

2024年3月29日【密雲區:新城子鎮塔溝村發展洋姜種植 增收新路再+1】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