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5棵「國寶級古樹」,全部都有5000多歲?還都同在一個省!

2024-07-21科學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 有五位與中華文明同齡的「古樹老人」, 它們靜靜佇立, 見證了華夏文明五千年 的風雨變遷

令人驚嘆的是,這些堪稱「國寶級」文物的古樹不僅樹齡超過5000年,竟然還 全部生長於黃土高原上的陜西省 !

陜西古樹的傳奇故事

2022年,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揭曉,其中,陜西省表現十分搶眼。正是這塊被黃土鐫刻的土地上, 紮根著令人嘆為觀止的72.73萬株古樹 ,居全國第二位 。

橋山古柏群

不僅如此, 全國樹齡最久的五株「國寶級」古樹——黃陵縣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白水縣的倉頡手植柏,以及洛南縣的洛南古柏, 更是全部坐落於此!

五千齡古樹繁茂,五千年歷久彌新。這些古樹究竟是如何在這片黃土高原上生根發芽,歷經滄海桑田,依舊屹立不倒的?它們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位於黃陵縣橋山之巔的軒轅廟中,矗立著一株蒼勁挺拔、枝繁葉茂的古柏。相傳,這株柏樹是由軒轅黃帝親手栽植的,因此後世稱之為 黃帝手植柏

如今,古柏高達19.4米,這株柏樹最粗的部份在地下, 周長11.6米 。在當地,有一句民諺:「七摟八摣半,圪裏圪垯不上算。」意思是說 七個人手拉手,都不能將此柏圍抱。

黃帝手植柏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黃帝崩,葬橋山。」

據傳,這株柏樹正是 黃帝為了紀念自己的功績而親手栽種 ,現代的科研人員利用科技證明,古柏已經有5000歲了。

1998年,中華名樹公選養護委員會將此樹評為中華百棵名樹之首,譽之為 「世界柏樹之冠」

同樣位於黃陵縣,在黃帝手植柏不遠處的元代保生宮火毀後的遺址上,生長著另一株具有5000年樹齡的古柏—— 保生柏

保生宮曾是古代香火旺盛的地方,然而,在元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當時的皇帝也孫鐵木耳收到了一份來自陜西中部縣(現今的黃陵)的住持的報告。報告中稱, 保生宮著火,軒轅黃帝廟也被壞人破壞。

樹高15.5米,地圍9.1米,平均冠幅12.1米

泰定皇帝看到這份報告後更是怒火中燒,立刻召集文武百官上殿,並下旨道:「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無論是哪一個民族,都應該尊敬和保護我們的始祖陵墓。如今有壞人竟敢放火燒宮殿,破壞陵廟,實在是不可饒恕!」。

泰定皇帝

這道用蒙古語寫成的聖旨,其實就是一道嚴厲保護黃帝廟的法令,它被快馬加鞭,日夜不停地送往陜西中部縣。 法令明確規定,不允許破壞黃帝廟的建築設施,禁止砍伐周圍的樹林。

禁伐黃帝陵樹木聖旨碑文

如今,這道聖旨的碑文已經保存了六百九十七年,依然保存在黃帝廟的碑廊裏—— 這也是中華民族在六百多年前頒布的第一份保護黃帝陵的法令 。相信正是因為這個法令的開啟,奠定了黃帝陵乃至整個陜西省如今古樹繁茂的堅實基礎!

保生宮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唯有這棵古柏幸存下來,成為唯一的「幸存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當地人稱其為「保生柏」,意在贊美它頑強的生命力和不畏烈火的精神。如今,保生柏斑駁的樹皮和遒勁的枝幹仍在講述著歲月的滄桑。

保生柏

在位於軒轅廟30公裏外的葫蘆河畔,傳說漢武帝劉徹北征朔方凱旋而歸後,祭祀軒轅黃帝,並前往老君神廟祭拜,於廟前親手植柏,以此銘誌,賜名「 老君柏 」。

這株古柏在風雨中歷經千年,如今樹高18.5米,直徑3.5米,樹幹蒼勁有力,枝葉茂密如蓋。老君柏因其獨特的形態和歷史背景,也成為了 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老君柏

在渭南市白水縣的倉頡廟內,有一株高逾16米、腰圍7.8米、根圍9.9米、樹齡5000年的古柏,相傳為倉頡所種,後世稱之為「 倉頡手植柏 」。傳說中, 倉頡創造了象形文字, 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倉頡手植柏

而在秦嶺南麓的洛南縣,那裏也有一株5000年樹齡的古柏。根據記載,倉頡生於白水,造字洛南,這株柏樹正是他在洛南任職時所植,被稱為「 洛南古柏 」。這兩棵古柏不僅是自然的奇跡,更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洛南古柏

為什麽能活這麽久?

在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出來之後, 有很多人質疑這些古樹的真偽 。畢竟,5000年的歲月對於一個生物來說是何等漫長的時光!而這些古柏真的能活五千年之久嗎?

這個數碼是怎麽來的?科研人員又是如何測量樹齡的呢?

其實,古柏的千年樹齡並非憑空捏造,而是經過嚴謹的科學測量。通常情況下,樹齡測定可以透過 年輪分析或是同位素測年法

年輪計數是一種常見的方法,類似於為樹做「時間標記」。樹木的年輪記錄了每年生長季節的變化,透過觀察這些年輪的數量和厚度,可以推斷出樹木的年齡。

但對於極為古老的樹木來說,年輪已經非常微弱,樹幹中空和取樣的難度可能會使這種方法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更艱難的是,科研人員不願為了檢測,對這些「國寶級」的古樹造成物理傷害。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科研人員就會使用 同位素測年法 等更為精確的方法。透過分析樹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可以推斷出樹木生長的時間跨度。這些綜合而來的數據,能夠幫助科學家們更準確地測定這些古樹的年齡。

熱電離型質譜計

不僅如此,雖然這些「理科數據」已經足以支撐5000年的結論,但科學家們還會繼續從「文科角度」入手,透過搜集 文獻資料、歷史傳說和民間訪談的資訊 ,結合地方誌、族譜、歷史名人遊記等文獻,綜合判斷這些「活化石」的年齡。

這種方法雖然不如直接測定準確,但在實際操作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古倉聖像

不知你發現了沒?這些活了五千年之久的古樹均為側柏,俗話說「千年松,萬年柏」,柏 樹自古以來就是壽數悠長的樹木, 故有「吉祥樹」之稱。

這主要得益於它們的頑強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柏樹本身具有獨特的生理結構和防禦機制,不僅能夠克服極端氣候條件,還能夠抵禦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側柏葉片窄細,末端為種子球果

此外,這些古柏大多生長在相對穩定的野外環境中,較少受到人為幹擾。同時,古柏多為歷史名人親手栽種,出於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意義,它們被視為神聖的象征,大都得到了古今政府和當地人民的悉心照料與保護,從而能夠延續五千年的生命力,成為「國寶級」的文物。

老君柏還被人視為「神樹」

走出陜西飛往太空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古樹,中國采用了多種先進技術。早在1996年,黃帝陵管理局就引入了當時內地首創的山體森林消防工程,為古樹提供了可靠的防火保障。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又套用了 紅外攝像、熱成像 等先進技術,對古樹進行全方位監測和保護。

秦嶺林區森林防火撲救演練

不僅如此,他們還制定了針對每棵古樹的「個人化保護方案」,實施 樹體修復、病蟲害綜合治理、水氣肥管理 等措施,促使古樹的生長勢得到較快恢復。

透過雷達技術在2017年和2023年對黃帝手植柏進行了健康檢測,數據顯示,古柏根系密度和樹冠茂密程度明顯增加,生命力得到了有效維護和提升。

一樹一策

值得一提的是,黃帝手植柏和倉頡手植柏的種子分別於2016年和2020年被 送入太空進行太空育種實驗。

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利用太空環境的特殊條件,對種子進行基因變異研究,增強其抗逆性,延續古樹的基因。

乘坐過天宮二號的種子,如今作為珍貴的展品回到了黃帝陵景區

為了進一步保護好黃帝手植柏這一珍貴遺產,陜西省還於2013年啟動了黃帝手植柏複制擴繁保護工程。透過 複制技術, 他們培育出與黃帝手植柏遺傳品質、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

2018年4月, 陜西省還向廣西捐贈了3株黃帝手植柏擴繁苗, 這些苗木經過南寧園博園的精心養護,如今已經長勢良好,平均株高已達3.2米!

三株黃帝手植柏複制苗

古樹存在的意義

無論是這五株5000年的古樹,還是更多生存了千百年的古樹名木,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生態系的重要組成部份。

古樹龐大的樹冠和深厚的根系,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和生存空間 。例如,樹洞、樹皮縫隙等處,成為鳥類、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的理想棲息地。古樹下的土壤和枯枝落葉,則為微生物和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繁殖場所。

而古樹自身作為生態系中的重要組成部份,發揮著 維護生態平衡 的作用。它們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調節空氣質素。

同時,古樹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穩定性。此外,古樹還透過自身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的復雜性和穩定性。

貴州龍裏縣的香樟古樹群(攝影:楊正凱)

不僅如此,古樹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穩定的生長過程,更是 研究氣候變遷的寶貴資源 。透過對古樹年輪的分析,科學家可以獲得數千年來氣候變遷的數據,了解歷史時期的氣候狀況和環境變遷。這對於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規律和預測未來氣候變遷趨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山西晉祠的1500年樹齡的槐樹(攝影:張樹民)

陜西省的這五株5000年古樹,是自然與歷史的奇跡。它們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故事,還透過科學保護煥發出新的生機。透過現代科技的助力, 這些古樹將繼續見證中華文明的輝煌,為後世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

資訊來源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 全國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 中國綠色時報

黃帝陵軒轅廟黃帝手植柏守望中華文明五千年 公祭軒轅黃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