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兩會時間|商業航天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萬億市場規模迎來利好

2024-03-06科學

財聯社3月6日訊(記者郭松嶠)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商業航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財聯社註意到,這是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在新質生產力的框架下。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美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歷程已經驗證了航天是可以商業化的,是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的,也是能夠促進科技創新、科技突破的一大利器。同時商業航天對於國家太空安全影響也是越來越大的。因此,國家需要商業航天快速發展,需要商業航天作為航天強國中的一股力量,需要商業航天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回顧商業航天發展可以發現,2015年被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當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釋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標誌著中國航天邁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道路。

記者註意到,在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

張昌武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商業航天,表明中央層面明確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作為業內企業感到振奮,也感到機遇非常寶貴。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發展商業航天是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框架下。對此,張昌武對記者解釋,新質是以新技術深入套用為驅動的,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商業航天同樣也是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引領的行業,因此商業航天發展必將帶來新質生產力,或者說,商業航天本身就是一種新質生產力,是一種新產業、新能力、新可能。

從去年至今,中國商業航天表現亮眼。去年12月,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射「谷神星一號」,順利將2顆衛星送入軌域;今年1月,民營火箭公司東方空間研制的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重力一號(遙一)運載火箭首飛並取得成功。今年東方空間預計還將執行2次「重力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

此外,國內民營液體火箭也有所斬獲。2023年4月,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級中型火箭「天龍二號」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商業航天迎來首款入軌飛行的液體運載火箭。

今年1月,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宇航)釋出訊息稱, 「力箭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將於2025年執行首次飛行任務,發射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低成本貨運飛船,開展在軌全流程考核驗證。這也是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首次參與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工程研制及發射任務。

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經驗來看,航天產業商業化是大勢所趨。在開發太空資源的行程中,民間力量可以與「國家隊」互補並形成良性競爭。

張昌武表示,中國商業航天目前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整體上來看是在朝著這個產業聚集。從業內企業的角度來看,競爭與機遇並存。在火箭、衛星、衛星互聯網、衛星下遊套用等賽道上,商業化的程度不一,但都出現了許多市場參與者。

張昌武認為,從全球來看,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水平與美國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與產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以及目標牽引是有關系的。運載火箭是商業航天產業核心環節,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決定了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幫助下發展的,比如針對商業發射的監管政策的不斷最佳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等。

對於商業航天,今年是關鍵一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釋出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表示,2024年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關鍵之年,預計中國航天全年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

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2024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達2.34萬億元。

「商業航天發展確實迎來了重大的視窗期和機遇期,也決定這個階段行業和企業需要更加的冷靜和務實,需要更加的紮實和嚴格。應該說國家從政策和資源層面對商業航天有了系統性的指引和保障,接下來就需要企業做好自己交付成績。」張昌武談到。

本文源自財聯社記者 郭松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