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食堂背後發現的植物,原以為又是啥小野花(因為只有一株成一小叢長在那),結果回來一查,竟然是蕎麥啊!是的,我們吃的蕎面,睡的蕎殼,都是來源於這種植物。它開出的花是這樣的~
可能很多朋友都見過它,了解它,但做為南方小城市裏的娃,講真,我是第一次見。(呃...彜族小夥伴估計也多是認識它的)
蕎麥,又稱普通蕎麥、甜蕎、烏麥等,為蓼科蕎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蕎麥桿枝均有細毛,它的花有的有單獨的花枝,從主桿葉節伸出,單單就只為開花不生葉,全掛著花朵;有的在主桿頂開出擁擠的花,形成小花簇。
未開的花朵呈粉紅色,花開出後為白色,每朵小花都為五片花瓣。花托淺綠,可能是我散光加近視的原因,不湊近看會出現一片粉綠小花的錯覺。
百科上說每個花苞內有3-5朵花,可從我拍照記錄的照片來看,每朵小花都為單體生長發育呀。難道是說每個花苞節點上會開出3-5朵小花?這到屬實。也正因為它花節一處會有3,4朵,一起綻放時就顯的相當擁擠。
我曾試圖找出花枝花節的生長規律,但好像完全不得其法。有的繁密,有的稀疏。一度懷疑是光照的影響,可蹲在那研究半天,貌似這和光照沒啥關系。是何原由,不可得之。
蕎麥除了可以做成吃的,還能做家禽的飼料。蕎麥的莖葉、種子均可作為中藥材入藥,據中國藥學典籍記載,主治消化不良、下氣、痢疾等病癥。此外,蕎麥還具有去汙效能,在日本有人用它洗頭發、衣服等;其皮殼不僅是提取碳酸鉀的原料,還是一種很好的燃料。(此段來自百度百科)
咱們國家對蕎麥的記載,最早應該是【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中那句「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而後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大小麥第十】附有瞿麥,據孟方平考證,瞿麥即蕎麥。文中對蕎麥的播種期、播種量、產量水平、加工及食用方法和易落粒的特性都作了明確記載。
從唐朝開始,就有很多詩人都在詩中描述了當時所見蕎麥花的景象。比如白居易所寫的【村夜】,又比如溫庭筠寫的【題盧處士山居】。蕎麥花如雪便成了文人墨客的共識。
宋元時期,蕎麥是人民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明朝時期,因著引進了玉米、馬鈴薯等高產作物,之後蕎麥便慢慢結束主糧梯隊,成為救荒和填閑作物。
我也不知道院裏蹦出的這一小株或是這一小叢蕎麥是苦蕎還是甜蕎,也沒有對比參照讓我了解兩者的差異。希望有機會讓我遇見不同的蕎麥,了解它們有啥不同的花美。
據百科上說,蕎麥具有濃烈的香味。這點...我不確定。因為我在照它時,真真是半點氣味都沒有發現。要不我周一再去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