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一人系深圳高校校長

2024-06-26科學

6月24日,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在京揭曉。 85歲的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 李德仁院士 和61歲的 凝聚態物理領域科學家 薛其坤院士 獲得該榮譽。

其中, 薛其坤來自深圳 是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 ,他有著怎樣的經歷有何過人之處?

被稱為「7-11院士」

出生於1963年的薛其坤是山東蒙陰人,今年61歲。

1980年, 17歲的薛其坤以物理接近滿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山東大學,攻讀激光專業。 本科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當助教,邊教書邊準備考研。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考研遭遇了兩次「滑鐵盧」,然而薛其坤並沒有氣餒,反而越挫越勇。

1987年, 他成功考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 在量子物理專業科目取得了93分的高分。回顧考研經歷,薛其坤曾感慨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 靠的是「三分天分、七分努力」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薛其坤用7年的時間完成了碩士到博士的課程。

讀博的最後兩年,他作為中日聯合培養學生,來到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學習。在那裏, 他的導師櫻井利夫的實驗室被稱為「7-11」實驗室, 7點進實驗室,一直幹到晚上11點離開。

當時,薛其坤是實驗室裏的「醜小鴨」,因為沒有像樣的科學研究成果而很不受導師待見。導師讓他去做整理實驗室這樣的粗活,讓薛其坤養成了追求極致的「7-11精神」。 一年半之後,他憑借紮實功底和超常付出,取得了一個科研上的重要突破。 這一突破成為7-11實驗室三十年來最大成果,他也因此成為導師心中的「王牌」。

回國後,薛其坤一直保持著「7-11」的作息, 在清華大學有著「7-11院士」的外號 。他希望自己的學生們做事要追求極致—— 每一件小事、每一件小事的每一個過程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促使學生自行養成勤奮工作的習慣,「我不從作息時間上要求學生, 唯一強調和倡導的就是用科學研究的樂趣和吸重力, 讓他們自己調整、把握自己的作息習慣。」

在追求極致的不斷努力下,薛其坤短短幾年內在科研上就獲得了諸多成果和榮譽。 200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年 42歲,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量子追夢人

在薛其坤的諸多科研成果中, 最為重磅的就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這一重大研究成果,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評價為 「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裏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量子效應。長期以來,使其「現身」並實作實驗觀測難度極大,是無數研究者奮力追尋而不得的科學目標。

2009年起,薛其坤聯合來自清華大學物理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多個研究組,組成攻關團隊,開始一起從拓撲絕緣體研究方向嘗試攀登這座科學高峰。

2012年底,薛其坤和團隊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在實驗上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該成果於2013年5月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審稿人予以高度評價,稱之為「凝聚態物理界一項裏程碑式的工作」。

近年,國內外多支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套用領域,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無耗散邊緣態,又將可能在未來被用於發展新一代的低能耗電子學器件,解決一系列瓶頸問題。

未來有何科研攻堅計劃?薛其坤在去年10月接受南方+采訪時曾透露, 他和團隊會繼續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

拓撲量子物理之外,近年來,薛其坤帶領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相關研究團隊, 集合團隊攻堅作戰力量,持續深耕高溫超導領域。

卓越的大學管理者

在培養人才方面,薛其坤身體力行、傾盡全力。

他在清華大學工作十多年,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2020年11月起,他出任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透過制定「明德求是、日新自強」的校訓, 確立了南科大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和路徑。

2022年2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學成功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成為深圳首所躋身「雙一流」的本土高校,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雙一流」高校之一。

薛其坤曾表示,不管是基礎研究還是套用研究,都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理論知識、紮實的功底和非常先進的實驗手段和工具。 而在打好基本功方面,是大學教育需要強調的。

他也在多種場合鼓勵青年學生敢於挑戰難題,做高難度的創新,在過程中培養基本功和創新等能力。

他還倡導構建好的學術環境,讓科研學者敢於去做真正有很大難度的創新性工作。

「我們中國青年要為中國的強大、家園的富強作貢獻,也希望他們把國家命運和自己的幸福、對事業的追求,密切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薛其坤說。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