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破破爛爛,小貓小狗縫縫補補。
世界不讓小貓小狗說話,因為愛和陪伴要用行動表達。但假如小貓小狗有了微信,愛和陪伴便可線上查收和交換。
1
如果小狗有了微信,你不必怕冷場,只需要做好一分鐘不看微信就99+未讀訊息的準備。事情不分大小,小狗想分享的就是正經事兒!
也許對人類來說,計算時間的方式有千萬種;而對小狗來說,衡量時間的刻度只有一種:秒回、秒回和秒回。小狗不會因為你回訊息慢而怪你,小狗只會收到微信新訊息就抱著手機不放開。
要是咱家主子是只貓,那建議把以上微信聊天狀態當成科幻片。畢竟如果小貓有了微信,你倆的聊天框總會安靜得可怕。家有淡貓一枚,大多數時候都是未讀,偶爾已讀不回,更不會為罐罐折腰。
但是退一萬步講,小貓的回復冷酷了些,難道你就沒有錯嗎?有時候不回復不也是一種回復嗎?歸根到底,貓好人壞罷了。
2
有些話,和父母鏟屎官講總是不方便,和貓朋狗友在一起才能暢所欲言。當貓貓狗狗有了自己的好友群,生活的煩惱與情緒的起落終於有處安放,就算各聊各的也很熱鬧。
有時候不要怪貓對你愛搭不理,多從自身找找原因才是真理。吾日三省吾身:在外摸貓否?回家親貓否?愛貓護貓否?
如果不小心闖進小狗群,便能直接感受到好朋狗們溢位螢幕的快樂。對汪星人來說,出門不帶梗等於裸奔,在微信裏也同樣適用。
3
在微信裏和貓貓狗狗們聊了聊,原來這些貓言狗語,主要還是家裏鏟屎的會整活。從申請微訊號、聊天代回復到使用者增長營運,都是家裏鏟屎官的傑作。
他們開設貓貓狗狗的微訊號,要麽是怕家裏長輩放心不下「孫輩」開個直播,要麽喜歡和同行們切磋切磋鏟屎技藝,再或者,檔次擺在這了,微信營運與宣發都是家裏主子成名的一部份。
4
實際上,我們總是喜歡把人類的性格特點賦予其他生物,而網絡社交行為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將一切動物擬人化的傾向。
在社交媒體上,不同種類的寵物被賦予了差異化的集體印象,比如貓咪常常被貼上「姐的冷酷,零下八度」的標簽,而修勾通常被認為是「哥的愛never say goodbye」的代表。同時,在集體印象之下,性格各異的寵物經過文本、鏡頭的塑造,又被社交媒體使用者貼上了各類擬人化的標簽,且有些性格標簽會區別於集體印象。
因此,假如貓貓狗狗有了微信,便擁有了新的數碼身份。鏟屎官們利用這一全新建構的虛擬身份,賦予貓貓狗狗人格化的魅力與獨特的性格。
一方面,這種方式將線下的依戀養成關系延續至線上,營造更為即時性的情緒共享與親密感覺。另一方面,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治愈性、生活化的寵物微信聊天內容不僅是鏟屎官們的自娛自樂,還能夠持續性滿足其他受眾群體(家人、粉絲等)的情感撫慰需求。觀看寵物微信聊天記錄的過程中,使用者會將自己的觀點、喜好、態度等投射到貓貓狗狗身上,以完成對理想狀態和理想生活的代償,並在與其他使用者的社互動動中獲得精神支持與群體歸屬感。
「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
而對貓貓狗狗來說,看到人類用盡詞藻表達真心,它們雖然不會打字,但小貓會豎起毛茸茸的尾巴,小狗會眨巴黑漆漆的眼睛,用自己的方式發送愛。
參考資料:
[1]【英】艾比蓋爾·塔克:【人類「吸貓」小史】,中信出版集團,2018.
[2] 崔凱.表達性與工具性:數碼身份的起源與變遷 [J].青年記者,2024,(04):5-11.
假如家裏毛孩子有微信,你想和它說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