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Moto又整活了!安卓版追蹤器亮相,比蘋果還好用!

2024-06-29數碼

在第N次把東西落在網約車上後,小雷的同事跑去Apple Store一口氣買了四個AirTag,逐一掛在丟過的東西上面。這種體積小巧的防丟追蹤器,也吸引了小雷的註意。只是,AirTag 249元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而且它對安卓機的支持相對沒那麽完善。對安卓黨來說,他們更需要專門為安卓機量身打造的追蹤器。

日前,摩托羅拉突然釋出了一款名為「Moto Tag」的藍芽追蹤器。 雖然還要過幾個月才釋出,盡管官方還沒有公布具體售價,但這款產品已經成功吸引到了很多人的關註。更重要的是,Moto Tag大概率不會僅支持摩托羅拉手機,而是會相容大部份安卓器材。這對眼饞AirTag的海外安卓使用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圖源:摩托羅拉)

都是藍芽追蹤器,各家有什麽不一樣?

蘋果的AirTag釋出於2021年,它主打的核心賣點就是定位和追蹤。具體來說,AirTag內建了電池、藍芽和UWB芯片,用於器材本身的精準定位。但受限於功耗、體積、成本等因素,AirTag不支持GPS。因此,AirTag在定位時需要透過其他途徑實作,而蘋果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廣大使用者的海量蘋果器材。

說得更詳細些,就是AirTag發出的藍芽訊號,會被附近的蘋果器材檢測到,然後該器材就會把它的位置資訊上傳到iCloud,蘋果伺服器再把該資訊傳遞給AirTag的主人,這樣一來你就能透過AirTag來精準定位。

(圖源:蘋果)

透過對AirTag的技術原理的解析,我們能發現這類產品要實作的技術難度並不高,關鍵在於背後的器材數量。作為手機市場上的頭號玩家,蘋果自然有這個條件去設計出AirTag可用的機制。對於蘋果之外的品牌來說,要做出一款與AirTag類似的產品,也不會太難。

2022年,華為釋出了旗下首個防丟產品HUAWEI Tag防丟精靈。HUAWEI Tag比AirTag更輕更小巧,重量僅有9克,價格也更便宜,單個只要99元。HUAWEI Tag的具體功能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同樣是基於藍芽訊號發送給附近華為器材,從而將位置資訊上傳雲端,讓Tag的所屬使用者獲取。

(圖源:華為)

不過,部份細節上,HUAWEI Tag和AirTag還是有區別的。HUAWEI Tag沒有UWB芯片,沒有AirTag的指向性定位功能。蘋果的很多器材都配備了UWB芯片,除了AirTag,iPhone、AirPods等系列的很多產品都有這一功能。實際使用時,支持UWB的器材能檢測和發送更準確的三維位置資訊,並即時指導使用者如何精準前往遺失器材所在的位置。比如在一個商場裏,你可以透過UWB技術知道遺失的器材是在你當前位置的樓上還是樓下,前面還是後面,左邊還是右邊。

相比HUAWEI Tag和AirTag,Moto Tag的情況要更微妙一些。基本可以確認,Moto Tag背後的技術原理和實際功能,不會有太大區別。只是,摩托羅拉畢竟是非頭部品牌,如果純粹依靠本品牌的器材來實作精準定位,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好在,Moto Tag的方案是直接接入了谷歌的尋找網絡。

今年4月,谷歌推出了安卓版的「尋找我的器材」網絡,對標蘋果的「尋找」網絡。有意思的是,谷歌自己並不直接生產藍芽追蹤器,但給第三方硬件品牌提供了支持。 它們生產的藍芽追蹤器,接入谷歌的尋找器材網絡後,可以利用數以億計的安卓器材(Android 9及以上版本)來實作定位。在Moto Tag之前,已經推出過安卓版藍芽追蹤器的品牌還有Chipolo、Pebblebee。

(圖源:谷歌)

當然,略為遺憾的是,由於谷歌未在大陸地區部署相關服務,目前我們還用不了這類藍芽追蹤器,大陸使用者目前比較好的選擇仍然是AirTag、HUAWEI Tag等產品。

追蹤器變「跟蹤器」,新技術帶來了新問題

定位可以說是當前手機等智能器材最基礎的功能之一,除了能提供導航之類的服務外,它的另外一項主要使用場景就是尋找功能。很早之前,國產品牌就把尋找功能挖掘到了極致,比如魅族Flyme的尋找甚至可以拍攝撿到手機的人,並且把照片傳給失主。尋找功能除了能幫助使用者快速定位和尋找到遺失器材外,還能起到遠端鎖機、清除數據等保護私密的作用。

不過,隨著以AirTag為代表的藍芽追蹤器的普及,它們卻產生了侵害使用者私密的副作用。具體來說, 一方面,AirTag的定位原理決定了它在定位過程中要借力於大批陌生人的器材,必然會讓部份使用者心生疑慮。 比如說,你帶著手機在餐廳裏吃飯,不知不覺中,你的手機卻成了另一位陌生人尋找器材的媒介,悄然發送著你不知道的資訊。好在,蘋果和谷歌做出了相應的措施來打消使用者的疑慮,它們達成了合作,在iOS和安卓系統中加入了追蹤器提示。一旦你的手機被用於追蹤器中轉站,或者身邊有追蹤器,那麽可以即時發現並有停用的權利。

另一方面,藍芽追蹤器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直接變成「跟蹤器」。AirTag的體積足夠小巧,理論上可以悄無聲息地放進別人的背包、口袋裏,實作跟蹤的目的。

(圖源:蘋果)

2022年,路透社的記者為了調查一項「跑鞋回收計劃」,在提供的二手跑鞋中底部藏進了一個AirTag。透過它,他們揭開了這項回收計劃背後的騙局,這些二手跑鞋並未像宣傳的那樣被粉碎處理用於填充塑膠跑道,而是被轉賣到東南亞地區的二手市場上,記者甚至在印尼的跳蚤市場上買回了藏有AirTag的跑鞋。說實話,這則新聞中,AirTag成了調查記者的得力武器。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件事也會讓人心生寒意——「萬一我也被人這樣跟蹤了呢」。

其實,在藍芽追蹤器面世之前,手機等具有定位功能的器材,理論上也有被濫用的風險。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就會出現角色在不知情狀態下被在背包中被塞進一部手機,然後被不懷好意的陌生人跟蹤。但是,相對來說,手機的體積要大得多,更容易被發現,而且成本更高昂。而藍芽追蹤器,體積小、成本低、續航長, 能產生更大的危害。

當然,納入蘋果、谷歌管理的藍芽追蹤器被外界時刻關註著,它們也的確在采取措施解決私密與安全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大品牌的產品,會是更加穩妥的選擇。

智能器材定位,未來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過去來說,我們對定位技術的認知,通常會局限在衛星定位技術上。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GPS幾乎是定位技術的代名詞,使用場景則長期局限於衛星導航。同時,為了提升定位的精確性,基站和WiFi也加入到衛星定位輔助中來。而後續圍繞定位技術,逐漸開辟出器材尋找相關的安全功能。

在小雷看來,AirTag的出現,本質上沒有帶來什麽革命性的定位技術。不過,它利用其他使用者的器材作為資訊中轉站,從而實作低功耗、低成本定位的方案,的確充滿了巧思。 當然,這種定位方案出現並普及的前提,得是對應品牌具有相當規模的使用者生態。WiFi、藍芽、5G等各類無線連線技術的發展,加速了各類電子器材的智能化,智能器材的數量瘋狂增加,當「萬物互聯」的世界已然形成時,器材之間的協同、互動,也就會催生出更多新的套用場景,帶來意想不到的玩法。以AirTag為代表的藍芽追蹤器,就是智能化趨勢中的成果之一。

說回定位這個話題,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定位未來也會迎來變化。 比如說,當下營運商們正在推進5G向5G-A的前進演化,而5G-A的一大新特性,就是加入了對精準定位的支持。按照官方說法,5G-A能夠提供厘米級的定位,這將拓寬定位技術的套用場景。當下的主流追蹤器產品,本質上仍然是基於藍芽實作的。而藍芽標準的傳輸效率相對較低,能夠很好地完成傳送位置資訊這類簡單工作,但更復雜的場景,則需要更高效的技術來完成。

(圖源:雷科技攝制)

5G-A的厘米級定位技術,意味著可以將早就有的室內導航等場景落地,使用者在沒有衛星訊號的商場、停車場,也能獲得更為精準的即時定位資訊,從而獲得更好的體驗。同時,如果輕量級的RedCap,能夠配備這項定位技術,那麽就可以廣泛部署在AirTag這類產品上,透過蜂巢式網絡和營運商基站實作精準定位,那麽就不用再借助陌生器材傳輸位置資訊,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打消使用者對於安全與私密的顧慮。

另外,近年快速發展的LiFi技術,它的特性中也包含了定位相關的部份。LiFi的資訊傳輸透過可見光實作,相關的裝置可以部署在LED燈中,從而實作大面積鋪設。而每一個配備了LiFi裝置的LED燈,都可以成為傳輸定位資訊的「訊號站」。而未來,無論是追蹤器還是手機類的器材,如果支持LiFi,都可以實作精準定位的功能。

當然,目前而言,基於最簡單的、最主流的藍芽技術實作的追蹤器,仍然是當下的最優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國內的手機頭部品牌,也將會推動藍芽追蹤器的落地。應該用不了多久,國內安卓使用者也能體驗到和AirTag、Moto Tag類似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