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也會隕落!
在數碼閱讀的時代,Kindle曾是一顆耀眼的星。
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更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了「書籍」的概念。
然而,就在最近,這顆星在中國的天空漸漸黯淡,亞馬遜宣布將停止中國Kindle電子書店的營運。
2023年6月2日,一條公告如同一記重錘,砸在無數電子書愛好者的心上。
從此刻起的一年後,我們將無法再透過Kindle購買新的電子書,而已購書籍的下載也將在2024年6月30日後停止。
這則訊息雖然突如其來,但回望這些年Kindle走過的路,這一天似乎早已註定。
讓我們先回到過去。
第一代Kindle問世於2007年,那時它還只是一個概念性的產品,一個由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所夢想的、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閱讀的器材。
2013年,Kindl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憑借其便捷的電子墨水屏和長達數周的電池續航,迅速贏得了讀者的青睞。
到2016年,中國已經成為亞馬遜全球Kindle器材銷售的最大市場。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智能電話的普及和流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快節奏的生活讓短影片、手遊等內容消費形式逐漸成為主流,而閱讀——尤其是深度閱讀——的門檻顯得異常高。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僅有8.6%的成年國民傾向於使用電子閱讀器閱讀,遠低於紙質書和手機閱讀的比例。
除了閱讀習慣的變化,Kindle在中國市場還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從京東、當當到小米、掌閱,再到科大訊飛等本土品牌,每一個都在爭奪這個並不算大的電子書市場。
而且,與依靠硬件盈利的蘋果不同,Kindle的硬件幾乎一直是虧本出售,亞馬遜的真正意圖是透過擴大使用者規模來依靠內容生態盈利。
但盜版問題是亞馬遜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盡管采取了封閉系統,但依然難以完全禁止使用者傳輸盜版電子書,這直接影響了Kindle的盈利模式。
然而,即便在種種困難面前,Kindle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刻。
2018年,亞馬遜公布的數據顯示,Kindle閱讀器在中國的銷量達到數百萬台,電子書銷量接近70萬冊,相比2013年增長了近10倍。
那是Kindle在中國市場的高光時刻,也是唯一的一次公布具體銷售數據。
如今,當這一切成為過去,我們不禁會思考:Kindle給我們帶來了什麽?對很多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款閱讀工具,更是一段時光的載體。
它陪伴著我們在夜晚的燈光下翻閱一頁頁的文字,記錄下那些靜謐而又豐富的瞬間。我至今記得2015年剛拿到它的激動,深度閱讀,進入「心流」的快樂。
後來,甚至買了好幾台送給身邊愛讀書的朋友們。
的確,每一台Kindle背後,都承載著一個個獨特的故事和記憶。
雖然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能再也無法透過Kindle購買新書,或是下載曾經購買的電子書,但那些已經閱讀過的內容、那些與Kindle共同度過的時光,將成為我們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份。
在這個資訊爆炸、註意力稀缺的時代,Kindle或許未能持續領跑,但它曾為文化的傳播和知識的分享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抹去的。
最後,對於所有喜愛閱讀的人來說,無論未來我們手中拿著的是Kindle還是其他什麽器材,閱讀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是不會改變的。
在數碼化的浪潮中,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台閱讀器,更是那份堅持閱讀、探索世界的心。
Kindle結束中國市場,或許是一個新的開始,也許是時候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