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連續13個季度衰退,智能音箱的落寞已成定局

2024-07-26數碼

即便有AI大模型助陣,智能音箱大抵也已經是回天乏術了。日前根據洛圖科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銷售量為805.5萬台,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8%,銷售額為21.7億元、同比下跌33.8%。

在國內零售市場大多數消費類電子產品都迎來明顯復蘇的2024年,智能音箱市場卻已連續第13個季度持續衰退。無獨有偶,近日有訊息顯示,亞馬遜Alexa部門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虧損高達250億美元。而低價、甚至虧本銷售Echo智能音箱,則被認為是Alexa部門長期虧損的關鍵。

問題來了,為什麽智能音箱如今會一路下行呢?如今智能音箱顯然並沒有復制智能電話的成功、也不如智能可穿戴器材,哪怕是平板電腦也在疫情時代迎來了強勢反彈。自從亞馬遜開創智能音箱這個品類以來,業界就開始暢想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生態中樞的美好願景。

特別是在智能音箱這一概念走紅的2017年,關於智能音箱的重心到底應該是「智能」、還是「音質」的路線之爭中,主流廠商成功押中了智能音箱的賣點只可能是智能。然而遺憾的是,同樣吃著智能化的紅利,智能音箱產品的核心問題卻恰恰是智能程度相對有限。

作為一種聲學器材,智能音箱最初的賣點是語音互動,而音訊的資訊量要遠大於圖文。但有的時候資訊量大並不是件好事,因為使用者分析和篩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並且聽覺相對視覺在上下文聯想上對於人腦更不友好,這就使得使用者在進行語音互動時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同時由於音訊的特性,導致智能音箱能提供的套用只能圍繞聲音來展開。君不見早在2014年時,使用者使用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是聽音樂、查天氣、定鬧鐘、聽新聞,可到了2024年能做到的還是這些。即便亞馬遜花費多年時間和大量資源力推的語音套用產品「Alexa技能」,至今也僅僅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更為致命的是,智能音箱產品同時還要面臨「人走箱還在」的難題,有從業者就指出,入門級產品飽和是導致這一市場萎縮的主要因素。超長的換機周期也使得智能音箱產品的叠代速度要遠比大家想象的更慢,科技以換殼為本這句話用在智能音箱、特別是入門級智能音箱上可謂是極為精準,因為其在效能層面的叠代幾乎毫無必要。

如今智能電話不斷叠代的背後,是App不斷吞噬硬件升級獲得效能,以及畫面更精致、功能更豐富的重度遊戲風靡,導致了使用者對於效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短影片的出現則使得使用者對續航也有了更多需求。可反觀智能音箱,使用場景則被局限在了問天氣、聽歌、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產品上。

缺乏高負載場景就是智能音箱的缺陷,即便為其配備高通驍龍8 Gen3,似乎也找不到有哪些功能可以發揮出這款旗艦SoC的效能。同時蘋果的HomePod系列已經用失敗證明了,絕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所謂「計算音訊」無感。因為音樂的觀感主觀性非常強,而發燒友因為慣性往往也會更傾向於選擇傳統品牌的產品,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HomePod在音質上的優勢又不太好感知。

即便是在智能化上,如今智能音箱更缺乏展現其相關能力的場景,再加上音質又難以匹敵傳統音箱,也就使得其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存在。歸根結底,語音互動延伸的語音套用上限太低,沒有了視覺資訊輔助,單純依賴聽覺來為使用者提供高質素的服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帶屏智能音箱的出現對於智能音箱這個品類而言,屬於是飲鴆止渴。為了彌補語音互動的缺陷,螢幕如今也開始大量出現在了智能音箱上,並且帶屏智能音箱的出現也暫時止住了這類產品的頹勢,但視覺元素的加入盡管解決了智能音箱的短板,卻同時也弱化了它的特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帶屏智能音箱已經變得與平板電腦越來越像,時至今日,帶屏智能音箱和平板電腦更類似於是在同一個平台上分別強化聽覺/視覺的產品。那麽,相比於平板電腦,帶屏智能音箱的優勢在哪裏呢?或許只有影音體驗更好能拿得出手。控制智能家居器材,平板電腦借助App和語音助手也可以做到。況且,平板電腦還擁有更豐富的套用生態,它不僅能拿來看影片、聽歌,還適合玩遊戲。

套用場景狹窄、且耐用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又怎有不衰退的道理?長板不夠長,而短板又太短,這就是智能音箱在短暫高光之後滑落低谷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