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一次閉門會議,能拯救光伏行業嗎?

2024-10-18財經

前兩天光伏行業「又」開了一個會,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的。

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協會,半官方性質,但是真正有所作為的協會還真不多,光伏協會算一個。

不管如何去批判行業的現狀,如果真正了解光伏行業的,就知道在我們整個光伏的發展過程中,光伏協會是有大貢獻的。

現在光伏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困境,這不是協會能夠控制,更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所以這樣的會議其實不止開了一次,所以很多人可能習慣性認為開會也沒用。

我覺得思考問題不能是這麽個邏輯,出現問題聽之任之,誰也不去管,那才會真的出大問題,比如鋰電現在就有點這個感覺。

任何事情,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

這種行業性質的大問題,當然也不是誰能輕而易舉就解決的,但是我覺得只要還在努力,就有希望,就值得關註。

本次座談會召開的時間是2024年10月14日,地點在上海,總部在北京,為什麽選在上海開會?這讓我有點不解。

上圖是官方公布的主題和參會企業,從矽料到元件,總共16家公司,所有巨頭全部到場,這是很難得的。

上次央視的節目【對話】,舉行了一次光伏專場,不過只有七位出席,TCL的李東升,通威股份的劉漢元,隆基綠能的鐘寶申,晶科能源的李仙德,天合光能的高紀凡,協鑫科技的朱共山,正泰新能源的陸川。

除了劉漢元之外,其他六位都親手寫了一封信,而且當眾宣讀。

那一次就能感受到六位大佬的殷殷期盼,他們是真的想解決行業問題。

一個健康的行業,應該是蓬勃向上,有競爭也有互相促進,眾人拾柴火焰高,總歸是要把整個蛋糕做大才是正道。

從長時間的角度來看,市場是有自我調節機制的。

典型的就是養豬行業,我前幾天剛分析了牧原股份,盡管幾大養豬巨頭都在低谷逆勢擴張,強行把周期給延後了。

但是沒關系,再怎麽延後,也一定會有一個度,因為總歸會有人受不了,比如新希望就主動減產,因為如果不減產,公司財務狀況會迅速惡化。

任何行業都是這個邏輯,只是時間有長有短而已,光伏會有點特殊性,這個我之前講過。

在傳統已經成熟的行業,我們都是在被迫接受全球的產業,沒有哪個行業能做到主導全球,因為我們的發展時間太短,底子太薄,科技升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是新能源不一樣,包括光伏、風電、鋰電、新能源汽車等等,這是目前我們唯一做到主導全球的一個大產業。

所以支持新能源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也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一定是正確的路線,各地區都很清楚這個道理。

更何況還能拉動當地的稅收和就業。

所以出現了很神奇的一幕,每個地區都在盡全力保境內的新能源企業,最直接的支持就是給低息借款。

如果還能給到一定的補貼,那簡直就是天降甘霖。

因為各光伏企業競爭太激烈了,全都在虧損,還一個不退,單純靠企業自己是不可能做到長時間熬下去的。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是最高層有指示,行業協會有督促,企業自己有進退。

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現在指示精神已經有了,那就是7月30日的會議,明確說明要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所以光伏協會本次就是以這個為主題,組織了閉門座談會,確實在努力執行督促義務,不要認為協會沒有權利督促,背後可是工信部牽頭的。

但是因為是閉門會議,目前並沒有更多的會議資訊披露出來,我特意等了幾天,依然沒有等到更詳細的結果。

目前根據官方僅有的說法,就是下面這段話:

「各位企業家及代表就「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後低效產能結束渠道」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並達成共識。」

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分別是優勝劣汰、產能結束,達成共識。

這十二個字如果真的貫徹執行,是會有效果的。

優勝劣汰就是把企業實力分等級,不管是技術實力,還是資金實力,還是經營實力,各企業總歸是有區別的。

實力不強的就別勉強硬撐了,反正最後結果肯定不好,還不如早點結束。

產能結束第一步肯定是淘汰低效落後產能,這一點在光伏行業其實很常見,因為這幾年的光伏技術發展速度太快了。

關註晶盛機電和北方華創這類上遊器材企業的就知道,器材叠代速度非常快,工藝越來越先進,效率越來越高。

那麽之前建的生產線,雖然可能還只用了五年左右,但是相對於最新器材來說,已經算是落後了,這部份產能是很龐大的,只要結束,就能很好的達到產能出清的目標。

但是這裏面有個問題,一般的器材至少可以用5年以上,如果提前結束,意味著折舊計提會大振幅增長,不利於公司的業績。

拿隆基綠能的折舊方法為例。

上圖是隆基綠能的半年報資訊,其中機器器材折舊年限是5~10年,實際上很多器材使用年限都是大幾年,有的甚至超過10年。

如果提前折舊,就要計提,從而拉低業績。

而且重點是如果還沒收回成本,或者這批器材賺回來的收益很少,是很劃不來的,畢竟當初投資建廠的時候,金額是很大的。

比如隆基綠能現在固定資產390億,通威股份更是高達803億,當然還有部份是飼料資產,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的固定資產也都在400億以上。

這裏面雖然生產線的占比只有一部份,但是對於光伏企業目前的盈利能力來說,只要計提幾個億都是巨資。

比如上半年晶科能源的利潤才12個億,天合光能也才5個億,其他巨頭更是虧損十幾億甚至幾十億。

這個時候要他們去計提固定資產,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過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所有人真的都按規矩來執行,確實可以拯救光伏行業。

還有最後一個關鍵詞「達成共識」,目前還不確定巨頭們都達成了哪些共識,據說各企業都承諾元件的出廠價不得低於0.6x元/W。

這裏面的「x」是多少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現在元件的的成本是在0.6元/W之上,也就是不得低於成本價銷售。

這三個關鍵詞如果是一套組合拳,真正落到實處,各企業真有那麽自律,那麽產能出清會緩慢有序的進行。

這其實跟我預想的不一樣,很多中小企業現在已經有熬不下去的跡象,我還想著更猛烈的競爭幾個月,就自然會淘汰一批企業。

這就是市場自然調節機制的作用,殘酷但是高效。

如果按照這次閉門會的態度,似乎要采取相對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可能會延緩產能出清的速度。

因為被動減產和主動減產,是有本質區別的。

每一個人每一家公司都有很強的求生意誌,誰也不想自斷一臂,更不想主動結束。

很多公司寧願暫時停產,就算犧牲產能利用率,也不願意徹底砍掉多余產能。

因為誰都會想著多熬一熬,說不定別人就先倒下,到時候閑置的產能就有用武之地了。

只有被逼得沒辦法,不得不下桌的時候,那個時候才會黯然離去,很殘酷,但是很高效。

主動減產先不說減多少,每個人心裏的算盤會瘋狂撥動,自己會不會吃虧?要留多少余地等等非常多的問題。

如果都像通威股份那樣就尷尬了,本來就是沖著第一去的,這才哪到哪,不擴產就很不錯了。

還有新特能源,現在還在不停擴產。

看上圖這個問答,特變電工說工業矽專案正在逐條產線偵錯執行,預計年底前全部投產。

特變電工有煤炭源源不斷的產生現金流,底氣很足,我才不管你們怎麽競爭,反正你們靠借款,我靠抱大腿,誰怕誰!

所以想要巨頭們心甘情願減產,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誰還沒有兩把刷子。

不過也有可能是考慮到整體經濟狀態問題,不宜太過激烈,如果真的巨頭們都以不低於0.6x元/W的價格銷售元件,全都能活下去。

至於其他中小企業肯定是虧損的,但是也不會虧太多,讓他們先淘汰,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算是可以緩口氣。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要關註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各公司後面的計提情況,看看到底有沒有執行這個策略,第二個是溫和出清,對誰更不利?對誰更有利?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匯總】表,裏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裏更新數據。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