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國再次出手,將自家公司市場讓給華為,推進華為芯片業務發展!

2024-06-08財經

芯片禁運升級,美中對峙加劇,誰將笑到最後 ?

近日,美國政府再次升級對華為的芯片禁運措施,撤銷了包括英特爾、高通在內多家芯片公司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特許證 。美國還將37家涉及高空氣球、量子技術、核專案及援俄的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進一步限制它們獲取美國芯片和技術。這無疑是對華為及中國科技發展的嚴重打擊。

面對美國的升級打壓,華為並未就此退縮,而是選擇自力更生、自主突圍。早在幾年前,華為就提出了"五芯"戰略,即自主研發CPU、GPU、NPU、儲存控制芯片等,旨在減少對外部芯片供應商的依賴。

具體來看,在CPU領域,華為開發了鯤鵬系列處理器,已廣泛套用於華為伺服器、儲存等產品。鯤鵬920采用7納米工藝制造,具有64核心、128執行緒的強大效能。在流動通訊器材領域,華為也推出了麒麟9000系列5G芯片,效能超過高通旗艦芯片。

在AI芯片方面,華為的達芬奇架構NPU在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達芬奇NPU的算力高達22TOPs,在影像辨識、語音辨識等AI套用中表現出眾。

儲存芯片是華為重點布局的另一領域。華為的昆侖系列儲存控制芯片已廣泛套用於儲存陣列、全快閃記憶體等產品,效能和功能都有大幅提升。

除了自主研發,華為還在積極尋求其他渠道獲取所需芯片。 比如透過第三方代工廠商生產芯片、利用現有庫存以及二手市場等方式,盡可能減少美國禁令的影響

華為在芯片自主方面的進展是來之不易的。 由於長期依賴外部供應,華為在芯片設計、工藝制程等方面與國際巨頭仍有一定差距 但透過多年持投入,華為已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中兩國在芯片領域的較量,實際上只是科技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科技領域日益成為新的戰場,雙方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航天航空等前沿領域都在角力較量。

拿人工智能來說,美國一直占據著絕對優勢 。谷歌、OpenAI等科技巨頭在大模型、機器學習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在這一領域也正在迅速追趕,百度、商湯等公司的AI技術實力不容小覷。雙方在AI芯片、演算法、套用場景等多個層面都在激烈競爭。

量子計算被視為下一代革命性技術,潛力巨大。美國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研發。谷歌、IBM、英特爾等公司都在量子計算領域耕耘多年。中國同樣意識到量子計算的重要性,正在加大投入力度,中國科技巨頭也在量子計算領域布局。

航天航空是另一個焦點領域。美國一直是這個領域的老大,NASA的太空探索專案享譽全球。但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嫦娥、天問、天箭等航天工程接連取得重大突破。雙方在航天員、航天器、航天站等方面都在較量實力。

科技已經成為新時代大國較量的主戰場。誰掌握了更多尖端科技,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美中兩國都在拼盡全力發展科技實力,不遺余力地在各個領域布局。

這場科技戰對全球科技產業鏈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壓,使得全球科技產業鏈面臨被迫"脫鉤"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在關鍵領域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也將重塑未來的產業格局。這場戰爭都將加速科技產業版圖的重構。

在這場科技大戰的背景下,中國加快科技自主發展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長期以來,中國在芯片、作業系統、航空發動機等許多關鍵領域都過度依賴外國技術,這給國家安全和發展帶來了潛在風險。

美國對華為、中興等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更是敲響了警鐘。如果在關鍵時候被"卡脖子",將會給中國的科技發展造成沈重打擊。只有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掌握更多核心技術,中國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自身發展,不被他人掌控。

當前,中國正在多個領域加大科技自主創新力度。除了華為在芯片領域的突破之外,還有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國產作業系統的推廣套用、國產數據庫的崛起等,都彰顯了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決心。

中國也在積極培養科技人才,為自主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實施"千人計劃"到"雙萬計劃",從設立"長江學者"到"青年千人計劃",中國正在千方百計吸引和培養高端科技人才,為科技創新註入新鮮血液。

中國科技自主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一些領域,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但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些差距終將被逐步縮小。

另一方面,美國科技霸權地位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過去幾十年,美國一直憑借在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主導著全球科技發展趨勢 。但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科技力量的崛起,這種格局正在被打破。科技領域將呈現多極化格局,美國將不再是"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