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深讀佛山|增強高質素發展「硬實力」 佛山企業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

2024-05-08財經
新質生產力代表了中國制造的當下與未來,正點燃中國高質素發展新引擎。當前,在制造業當家、興家和強家的大背景下,佛山發力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優勢將成為一張重要的「王牌」。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調研多家佛山企業,了解各企業奮戰一季度「開門紅」的累累碩果,近距離把脈企業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增強高質素發展「硬實力」的闊步行程。
新突圍
數智化轉型培育新動能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開啟社交媒體軟件,在生活博主的影片裏、在主播的直播間,顏值高、設計巧妙的小家電總能被看見。其中,不得不提到近年來憑借年輕化洞察和設計出圈的小熊電器。
小熊電器紮根佛山順德18年,從小小的酸奶機到如今備受矚目的「創意小家電第一股」。據小熊電器2023年財報,2023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47.12億元,同比增長14.43%;歸母凈利潤4.45億元,同比增長15.24%。此外,公司海外營收達3.7億元,同比增長105.66%。
在小家電市場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小熊電器完成了逆勢兩連增。在「制造」到「智造」的時刻,小熊電器透過差異化、數智化轉型培育新動能,加快高質素發展步伐,為佛山乃至整個小家電行業提供發展新樣本。
5月7日,記者走進小熊電器。在位於順德勒流的小熊電器智能小家電制造基地及總部,「熊窩」演示廳內展示著2006年第一台酸奶機,到如今廣受歡迎的煮蛋器、電飯鍋、加濕器、咖啡機等精致小巧的小家電,以及廚具、母嬰用品等非傳統品類。現場講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小熊電器自主研發超80個品類、900多款型號產品,以百元產品為主,有個別品類達千元。
「比如這個雙艙洗衣機,是可以將內衣內褲和襪子分開洗,內筒也根據衣物的特性進行設計,並且可以拆內筒出來清洗。」工作人員表示,這類別的洗衣機就是了解到當今年輕人有這方面對衛生的特殊要求而推出的。
「當下國內小家電市場容量大概1600億元,基本上大的份額沒有擴大,因而行業的同質化嚴重。」小熊電器業務分管領導吳宗海介紹,小熊電器一直以來洞察各個群體的痛點和需求,緊緊圍繞著使用者需要。吳宗海說:「我們希望小熊電器永遠年輕,就是要一直打造年輕人喜歡的小家電。」
在爆款頻出的背後是研發團隊的發力。據了解,2023年,小熊電器研發人員數量為389人,同比增長21.18%,研發投入金額1.43億元,同比增長3.93%。同時,與高熱度匹配的制造速度和質素離不開完善的供應鏈。「我們現在順德建立起5大智能制造基地,包含4個專業整機工廠及多個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廠。」吳宗海表示,小熊電器將逐步構建起數智制造壁壘,打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質素、創新質優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升級。
吳宗海表示,小熊制定了明晰的戰略規劃和實作路徑:戰略驅動、產品為先、制造為本、數碼化營運、全球化布局。他介紹,在數碼化營運方面,小熊電器與IBM咨詢公司合作,制定了詳細的數碼化規劃,推動「321數碼化工程」落地。「具體來說,3代表三大業務體系,全渠道整合行銷平台、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整合供應鏈平台。2代表是經營分析平台和管理支撐平台。1代表我們數碼化的底座,即我們的基礎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
此外,小熊電器還在布局海外市場。「有一個數據:歐美家庭平均擁有36個小家電,國內家庭還不到10個,而印尼、印度等這些地方就更少了,因而海外市場是巨大的。」目前,小熊電器在全球化市場布局上主攻東南亞市場,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在海外建造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小熊電器將進一步彌補線下接觸渠道不足的短處。「我們正跟著京東、天貓渠道下沈,到鄉鎮去。」據了解,2023年9月小熊電器體驗店在成都春熙路開業。
新增長
「兩條腿」走路邁出新路子
一季度實作營收利潤雙增長
近日,萬和電氣(以下簡稱「萬和」)釋出2023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度萬和營業收入61.04億元,其中,歸母凈利潤5.68億元,同比增長3.31%,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同比增長4.73個百分點。
而2024年一季度,萬和營收19.8億元,同比增長23.53%;歸母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34.69%;扣非歸母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50.2%。其中,出口營收超8億元,同比增長超48%。
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萬和是如何做到的呢?近日,羊城晚報記者來到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的萬和電氣高黎工廠,實地走訪、與相關人員面對面交流,了解推動企業前進的力量。
「從這個電子屏可以即時看到我們本月訂單完成情況,當前我們已完成99.28%。」萬和工作人員帶領記者走進燃熱總裝車間解讀數據。「今年一季度在3月份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次‘爆單’,訂單有36萬台,超過了原有的生產計劃。」其中,約有20%-30%數量屬於外貿訂單。
在車間,記者發現數碼化和智能化正逐步成為這裏的主角,許多作業區都由機械手臂程式式工作。與此同時,每個區域都有顯示器即時展示該條流水線上的產出效率,而車間的展示板上也貼上著「不良改善周」內容。「我們一直在最佳化效率,增加自動化、數碼化,為將來數智升級作鋪墊。」工作人員表示。
面對當前市場多變復雜的情況,萬和如何做到突破不確定性並實作多重增長?
「要麽出海,要麽出局!」萬和電氣副總裁楊頌文表示,積極地走出去,尋找新市場、新客戶、新需求是萬和增長的一大原因。「我們有大量銷售人員走出國門,到外面主動和客戶面對面溝通,了解他們當前的需求,從而找到新的發力點。」因而,他很感謝佛山政府部門帶著一眾企業走訪歐洲,對接新客戶。
與此同時,萬和「出海」的步伐不止於此。企業相繼在泰國、埃及建立生產基地,泰國工廠即將投入使用,埃及工廠也將在年底建成。當前萬和產品已外銷至全球5大洲、9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萬和開始加大投入跨境電商平台。「國外的電子商務才起步,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機遇。」楊頌文說。
一邊是外銷,另一邊是內銷,萬和用「兩條腿」走路,邁出全新路子。「在國內市場,我們積極調整策略,進行品牌形象轉型。」楊頌文表示,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產品痛點需針對年輕人,萬和依托「121」夢想,聚焦三大主軸戰略,同步在產品、行銷、品牌、服務方面發力。
「在產品代言人方面,我們找到乒乓球世界冠軍孫穎莎;在供應鏈與流程效率最佳化方面降本增效,最佳化流程縮短周期;在渠道布局方面更多元化,往四五線城市鋪排網點和售後服務。」楊頌文介紹道。據了解,目前,萬和電氣國內渠道已經覆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遍及330+地級市、2000個縣級地區。
新使命
擁抱時代堅持守正創新
爭做行業內的「領軍者」
走進位於佛山三水的廣東盛路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路通訊」)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款名為「八木天線」的產品。「這款天線是公司推出的首款主打產品,見證了公司的一路成長、一路壯大。」盛路通訊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介紹,八木天線是行業內最簡易的一款天線,當時在國內只能依靠人工生產,效率低且成本高。彼時,八木天線的生產采用焊接工藝,焊接過程中,機器無法保證產品中心電纜垂直穿過,因此遲遲未實作自動化生產。
針對該項缺陷,盛路通訊研發團隊創新工藝,將電纜從兩頭按壓成型,保證安裝位置準確,以壓接代替焊接,成功將該項工藝從純手工推向半自動化生產。實作八木天線的自動化生產後,盛路通訊產量倍增,廣受市場青睞,也會後續坐穩「江湖地位」,成功敲鐘上市奠定基礎。
如今,盛路通訊已成長為一家專業從事通訊天線、射頻無源器件研發、制造、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國內規模大、技術先進的天線和射頻器件制造商之一,並於2010年7月成功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各品類產品質素,盛路通訊近年來還在檢測器材方面頻頻投入,建立了多個專業實驗室,累計投入近億元,包括46m×23m×23m天線室內遠場測試系統、SG128近場測試系統、3D暗室及由瑞典引進的RTS65混響系統,這也成功奠定了盛路通訊在終端傳輸行業內的領先測試地位。
走進天線室內遠場測試系統暗室,長46米、寬23米、高23米的寬大空間墻面上,遍布了無數「筆尖」狀凸起物體,業內稱為吸波材料。正是有了這些星羅棋布的「筆尖」,才能在盡可能減少外界電磁波幹擾的情況下進行更為準確的實驗測試。據介紹,這些吸波材料能吸收多余電磁,模擬出電磁真空環境,將室內外的訊號完全隔斷,從而更好測試天線訊號強弱等真實指標數據。目前,盛路通訊的實驗室已獲得CNAS認證。
此外,在盛路通訊專業實驗室裏還配置有汽車天線測試場、美化天線測試場、RoHS環保測試儀、光電直讀光譜儀、可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室內淋雨器材、氙燈耐氣候試驗箱、沖擊/碰撞試驗台、氣動零跌落試驗台等。同時,公司擁有多條自動化生產線及高效能加工中心、自動化油壓機、自動化機器人等先進的大型生產制造器材,具備業內領先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多年來,作為國內規模及技術領先的天線和射頻器件研發與制造商之一,盛路通訊始終秉持科技進步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原動力和持續創新的發展理念。先後組建了「廣東省天線與射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戰略決策及研發機構。此外,公司擁有一批高素質多學科的專業技術人才,專業覆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訊工程、機械自動化設計等領域。
盛路通訊董事長楊華表示,從「八木天線」到微波天線,從芯片制造到變頻基站,從1G時代走到5G甚至6G時代,公司一直憑借的是對市場的洞察和自身過硬的研發技術水平,「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使命,盛路通訊也一直在擁抱著時代,不斷踐行著新的使命。」
「成立幾十年來,盛路通訊一直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是指堅持做無線通訊產品,在專業範圍內做專業的事情,而‘創新’是指始終堅持走高新技術創新發展之路,不斷推動行業高速發展。」楊華還表示,面對當下高質素發展的浪潮,目前公司還立足多年來深耕微波天線領域的技術優勢,開辟宏基站天線研發「新賽道」,同時還將瞄準低空經濟,圍繞無人機等開展演算法運用等領域的研究。
文、圖 | 記者 楊苑瑩 吳泳(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