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以新質生產力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2024-05-24財經
原標題:以新質生產力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生產力躍遷的方向,對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疊加、聚合、倍增效應,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和主陣地,是新質生產力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體現。
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密切相關,二者一體兩翼,相輔相成,互為促進。一方面,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生產力躍遷的方向,對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有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要「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使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在動力源泉。另一方面,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和主陣地,是新質生產力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體現,表現為新型要素最佳化組合的形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的蓬勃發展。因此,要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牢牢把握新質創新這一核心特征,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因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鍛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
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透過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資訊、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快培育一批以新質生產力為主導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主導型企業,努力實作從並跑到領跑,搶占全球產業發展制高點。
要充分認識未來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價值高端、前景廣闊等特點,未來可能成為中國產業發展新支柱、新賽道的趨勢,同時也要認識到未來產業仍處於產業發展初期階段,不具備規模化生產和市場化營運基礎,存在較高不確定性風險等問題,因此,既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透過聚焦重點,最佳化環境,組織實施好未來產業的孵化和加速計劃,更要積極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和產業遴選優勢,讓市場在前沿技術創新催生、硬科技交叉創新衍生和顛覆性技術突破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要以數碼化賦能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既要加快對傳統產業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利用數碼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傳統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叠代,也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套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打造綠色低碳產業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
緊扣高質素發展這一核心目標,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資源配置能力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因此,「新」和「質」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方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素則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目標。
要圍繞高質素發展打造新型創新舉國體制。聚焦基礎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透過最佳化配置創新資源,最佳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同時,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持之以恒增強現代化產業發展的軟實力,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
要以新質生產力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和效率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產業結構更加科學、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關聯和協調更完善,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布局更加合理,產業內生能力和外延能力更強,具有更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和上下遊產業組織能力,因此,需要在技術上進行革命性突破,在生產要素上進一步最佳化創新性配置,在產業深度上加快轉型升級,以實作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最佳化組合的躍升,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中的「新能力」。
緊扣新質生產力有力支撐這一重要方向,提升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保障能力
要創新現代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包括完善的創新政策、豐富的創新資源、活躍的創新氛圍等。要緊緊圍繞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按照市場中性、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原則,加快市場規則、標準和制度統一,建立供需銜接、產銷適配、廠場結合、端端聯通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實作高生產力的高效流通、匯集、結合。同時,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和數碼治理等問題,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制度保障體系和法律法治保障體系等。
要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良性迴圈的人才支撐體系。既要透過培育新質後備人才、塑造新質中堅人才、發展新質技能人才,讓新質生產力滲透融入育人全鏈條,構建新質人才梯隊的整體發展格局,也要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最佳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模式,在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的同時,擴大人才對外開放,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引進國際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為我所用。
要強化系統整合和生產要素高水平協同匹配,加強重點領域如科技、產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協同聯動,強化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加強政策系統整合和政策一致性評估。同時,加強區域間合作與交流,實作優勢互補。
(劉亮,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套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