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哪個城市最懂火車站?哪些火車站最繁忙

2024-10-20財經

原創 劉曉博

最近10年,中國開創了人類交通的新模式:

透過高鐵速度和網絡的不斷升級,全面復興了鐵路客運,越來越多的商務客和中高端旅遊人群開始習慣於乘坐火車出行。高鐵替代民航的局面,正在出現。

想想看,如果時速800到1000公裏的高鐵普及,又會出現什麽局面!

所以, 火車客運量的研究價值越來越大。它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人氣、交通樞紐地位,以及經濟社會活力,也跟不動產價值息息相關。

上海和深圳,是中國最懂火車站、最懂流量密碼的兩座城市 ,當一批傻憨笨的城市,紛紛把主力高鐵站建到遠郊,跟CBD分離的時候,上海和深圳卻創造了全新的玩法,讓其他城市目瞪口呆!

下面,先看一下哪些火車站最繁忙,最有人氣。

鐵路部門的數據透明度不如民航。全國所有機場每月、每年的客運量都可以查到,但鐵路部門一般不公布這些數據。他們只公布黃金周、春運期間的數據,此外就是每個火車站客運量創新高的時候才公布數據。

下面是10大火車站「單日發送旅客」的最高紀錄,以及創下紀錄的時間。這個數據,不包含當日到達旅客的數量。

換句話說,它們就是中國10大火車站(客運)的排名,其中的「平均每條線日發送旅客量」就是繁忙程度,或者說擁擠程度。

廣州南站是全國最繁忙的火車站,單日發送紀錄最高達到47.2萬人次。 但遺憾的是,廣州南站的紀錄是去年4月創造的,今年沒能再創新高。

廣州南站單日到達旅客的最高紀錄,也超過了45萬人次。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廣州南站日均「到+發」旅客65.74萬人次,數量非常驚人。

要知道,全國1800多個縣(括縣、縣級市、自治縣、旗等),平均每個縣域的常住人口是39.9萬人,廣州站繁忙時段每天運送(到+發)旅客人次相當於1.65個縣的人口!

廣州南站之所以成為全國第一大站,跟廣東省總人口、外來人口全國第一有密切的關系。據廣東官方透露,目前實際生活在廣東的人口超過了1.5億人,外來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廣州地處珠三角中心點,是兩千多年來華南交通規劃、建設的中心。到珠三角謀生的民眾,往往要到廣州轉車,這造就了廣州南站超高的人氣。

不過廣州南站距離廣州中心城區較遠,更像是佛山的火車站。廣州南站潑天的流量,並沒有很好地轉化為廣州的發展動能。

上海人顯然更聰明。

本來,虹橋機場距離市中心較近,很多人認為應該遷移。但上海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搬遷虹橋機場,反而把最大高鐵站、最大會展中心規劃在虹橋機場旁邊,進一步匯聚流量,並把流量樞紐轉化升級為商務活動的樞紐,創造了「虹橋模式」。

這雖然讓虹橋機場失去了從4E機場升級為4F機場的機會,但卻讓它成為最優商務活動效率的機場。

這個片區先是成為虹橋商務區,後來被國家提升為輻射華東、長三角的「虹橋開放樞紐」,新創設的中國第一展(中國進口博覽會)也放在了這裏。

這造就了上海虹橋站的輝煌,它的單日最高發送旅客紀錄是41.3萬人次,而且是今年10月1日新創造的,這也說明上海疫情之後人氣恢復得不錯。

反觀廣州,把最大火車站放在南面、靠近佛山地方;把機場放在北面,遠離珠三角核心區,把兩大流量入口跟商務活動的樞紐分離,典型的傳統思維模式。

至於廣州第二機場,則被放在了更為遙遠的佛山和肇慶交界的地方。這其實就等於宣布:廣州沒有第二機場。

深圳最早看懂了上海在幹什麽,馬上學習!

深圳機場正在修建第三跑道,同時在旁邊規劃建設了高等級的深圳機場東高鐵站,並把新會展中心放在旁邊, 華南版的「虹橋開放樞紐」正在誕生。

客運量排名全國第四的深圳北站,也在致力於從「流量入口」變身為「商務活動的樞紐」。

深圳北站最高發送旅客紀錄,也是在今年10月1日創造的,達到了32.7萬人次。此外,深圳北站平均每條路線每天最高發送旅客1.59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每條線每天發車密度達到了34.1次,在10大火車站中排名第一。

深圳北站距離深圳頭號CBD——福田CBD直線距離只有7.5公裏左右,而北站片區本身也被規劃為高等級的CBD,是深圳重要的城市新中心。

最近深圳非核心區樓市放開限購後,大量外地人湧入北站片區買房子,北站庫存的新房幾乎在短短10多天裏被搶購一空,深圳樓市新政後第一個日光碟也出現在這裏。

由於深圳北站太小、人流太密集,深圳還在南山區西麗片區規劃了西麗高鐵站,目前已經動工。這個片區不僅距離南山、前海中心區非常近,本身也被規劃為新CBD,而且周邊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無人機生產商大疆的全球總部就在這裏。

深圳的幾個重要火車站——深圳北站、福田站、西麗站、深圳站、機場東站,基本上都是「流量入口+商務活動樞紐」的模式。

上海則在創造虹橋模式之後,又把它復制到了「浦東機場+上海東站」片區。

在把流量入口變成商務樞紐方面,上海和深圳是做到極致的,也是最懂流量密碼的兩座城市。

成都東站排名第三,新紀錄也是今年10月1日創造的 ,最高發送旅客紀錄是36.8萬人次。上次紀錄,則是今年5月1日創造的,說明成都人氣恢復也不錯。

成都東站在東三環邊上,傳統中心城區的東南方向。這個火車站的位置還算不錯,符合成都向南、向東發展的態勢,但跟兩大民航機場沒有形成密切合作的關系,是單純的流量入口,而不太可能成為頂級商務活動的樞紐。

北京的三大火車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位置也都不錯,跟北京核心商務中心區有一定契合度。就在規劃理念上,尚未達到虹橋樞紐、深圳機場樞紐的高度。

廣州前兩任「第一火車站」(廣州站、廣州東站),跟商務活動契合度比較高,廣州東站更是為天河CBD配套的火車站。但遺憾的是,後來廣州把主要客流集中到了廣州南站,並新建了白雲站,這兩個新火車站都距離核心區比較遠,很難形成新的、有競爭力的CBD。

廣州正準備全面改造廣州站,據稱將引入引入高鐵路線6條、城際路線4條,並規劃地鐵軌域8條。改造後,廣州站將進一步提升「讓客人直接到廣州中心城區」的能力。而不是下車後發現,到的是廣州郊區。

客運量排名第五到第十的,分別是杭州東站、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西安北站、鄭州東站。

下面這個表格,是50個火車站的發車密度,依據的是2024年7月13日的車次數量。計算方式是當日車次除以路線數。

這組數據提供了新的視角: 很多中小型火車站,其車次密度遠超那些超級大站。

比如虎門站,一度被網友吐槽為最簡陋高鐵站。雖然最近進行了一次全新升級,但月台和路線數仍然比較有限,以至於每條路線每天有37.8次火車,是全國單線發車密度最高的火車站,在虎門上下車時間上會比較緊張。好在虎門基本上都是過路車,占用車站的時間不長。

其次是海口東和郴州北。

超級大站中,發車密度最高的是深圳北,其次是廣州南。 洛陽龍門的發車密度也比較高。

火車站附近不動產,經歷了「高—低—高」三個階段的變化。計劃經濟年代,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火車站因為有人氣、有商業,所以附近不動產價值比較高,尤其是商鋪租金比較高。

後來,由於火車站帶來過多的人流、車流和治安事件,大家不願意在火車站附近辦公或者居住,覺得太喧囂、太LOW。各地也紛紛規劃了新城區、新CBD,老火車站衰微,不動產套住了很多投資者。新火車站往往建在郊區,也不太被投資者認可。

最近幾年,上海、深圳對火車站、機場的新定義 ,給了高鐵站、機場從流量入口變身商務活動樞紐、新CBD的機會。

地鐵、城際等軌域交通興起,可以幫助火車站從地下快速分流人群;治安好轉、高鐵興起提升了乘客的層次。 高鐵站開始從「低端交通方式」向「中高端交通方式」轉化,火車站及其片區的價值重新被認識了。

縱觀全國高鐵站附近的不動產,價值最高的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火車站周邊。

比如深圳福田站、西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上海站、虹橋站,廣州東站,以及深圳北站、廣州站、深圳站、上海東站等周邊。

絕大部份城市在規劃高鐵新站的時候,都因為太重視未來的發展反而缺乏前瞻性 ,誤以為人口紅利還在、自己的城市還能無限制變大,把高鐵建得遠遠的,希望帶動新片區的發展。

這種顯然錯判了形勢,絕大多數城市,尤其弱二線、三四五線城市建在郊區的新高鐵站,都浪費了資源和流量。

客人們下車後會沮喪地發現,自己到達的是郊區、甚至是遠郊,還需要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再顛簸40分鐘到1個多小時才能到CBD,這時候體驗會非常不好,他們會在心裏「罵街」,覺得這個城市蠢透了!

至於把第二、第三機場建設到其他城市,距離中心城區動輒70到100公裏,也是同樣的愚蠢。人類交通方式正在迅速叠代,超高速鐵路將把這些遙遠的機場,打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