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向「新」出發·萬千氣象看四川」競逐「新賽道」 看「中國科技城」綿陽如何乘勢而上邁向科創新高地

2024-02-19財經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綿陽2月19日訊(四川新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劉佳慧)全球規模最大的醫用回旋加速器生產基地在這裏建成投產、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綜合性電工絕緣材料廠、中國西部最大「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基地產能國內領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型儲能電池之都加速崛起……
在四川綿陽,這座因「創新活力」騰飛的「中國科技城」,核醫療健康、激光技術套用、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空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全面開花」,支撐高質素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王勇 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勢頭「火熱」。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競逐未來產業新賽道,綿陽,無疑成為「排頭兵」。
加快布局「新」賽道
現代化產業體系有了「新支撐」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
近年來,綿陽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對標省內領先、全國進位,響亮提出「三年攻堅、五年倍增」目標,培育壯大電子資訊、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四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工程和核技術套用、激光技術套用、新型顯示、光伏儲能、磁性材料、智能機器人及無人機、連結器及傳感器、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鏈工程,前瞻部署未來產業,構建「4+8+1」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實力和現代化水平。
在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聚酯薄膜一車間裏,巨大的聚酯薄膜生產器材正在快速轉動著,一卷卷薄膜源源不斷生產出來,隨後運輸到包裝間,等待出貨。其余各條產線也是滿負荷生產,工人們正全力趕制產品訂單。
東材科技生產車間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新材料研發、制造、銷售的科技型公司,東材科技是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綜合性電工絕緣材料廠,已經持續領先30年。
其主營產品包括新能源材料、光學膜材料、先進電子材料及環保功能材料等,廣泛套用於發電器材、特高壓與智能電網、新能源、軌域交通等領域,成為國內絕緣材料品種配套最為齊全的制造商。
「在先進電子材料領域,我們是國內品種最齊全、配套能力最完善、技術服務最全面的高端PCB用特種電子樹脂供應商。」東材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
而這只是綿陽圍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示範區」,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
目前,綿陽正加快建鏈延鏈補鏈,推動新領域新賽道產業集群成勢,形成新產業形態、塑造新有利競爭。
翻開綿陽下步發展規劃圖——
一方面,深入實施產業「鏈長制」推進機制。2023年創新成立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圍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建立了產業鏈「鏈長制」,按照「一條產業鏈、一家鏈主企業、一名首席科學家、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推動產業培育發展。
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產業集群矩陣。大力實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以「賽馬」方式激勵各地產業競相發展,已經培育綿陽高新區1個千億級產業園,計劃培育四川綿陽工業園、江油高新區、安州高新區等3個五百億級園區,全力打造國、省、市級產業集群矩陣。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綿陽還將在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賽手企業,湧現一批原創性的技術驗證場景和產品套用場景,形成一批以創新平台、領跑賽手、套用場景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打造全市高質素發展的「新引擎」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支撐」。
聚力高「質」量發展
沃土之上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2023年,綿陽入選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50強第17位,獲評全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並成功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範城市;位列2023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66位、兩年提升19位、是全省進位最快的城市;獲評2023年數碼經濟城市發展百強榜第46位……
回望2023,綿陽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尤為振奮。這背後是「實幹」也是「底氣」,是綿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斷把綿陽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的有為之舉。
歷數近年,綿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科技立市戰略,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打出了一系列支持創新攻關的「組合拳」。
聚焦服務「國之大者」,綿陽開展「招院引企」,聚力攻克「卡脖子」領域,全面連結科技資源,促進科技成果就近轉移轉化,相繼建成營運航空動力科技創新中心、光子技術研究院、涪江實驗室等平台,加快組建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促成120余項科技成果轉化。
長虹智能產業園
在最佳化產業創新生態上,綿陽提出最佳化「科創+產業+人才+金融」創新生態圈,不斷完善用好「科創十條」「人才十條」「金融十條」等政策舉措,加快布局一批成果轉化專案、前沿創新平台、共性技術研發中心,設立「科技顧問」和「科技助理」,建設科技銀行,打造科創基金小鎮等支撐平台。
此外,透過制發【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作推進方案】,創新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開展「鎮園之寶」培育等「七大攻堅」,出台「園區10條」,建立「1+1+N」政策支撐體系。
綿陽,逐步培育覆蓋企業創新、產業發展、最佳化營商環境等創新全鏈條的政策「沃土」。
政策支持下,一批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北鬥三號導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自主化無載體鑥-177同位素生產入選「近年來核技術套用領域十件大事」,核電用扁鋼打破國內熱軋扁鋼最薄紀錄……
數據是最生動的註腳。綿陽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瞪羚企業18家、國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20家、高新技術企業7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目前,綿陽已建成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7家、國省級重點實驗室3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5家。
潮平海天闊,奮進正當時。
以科技為名、因創新而興。在向「新」而行的這條道路上,綿陽正廣泛匯聚創新要素,積極暢通供需兩端,持續激發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座城市正奮力向上生長,也向著科創新高地不斷邁進。(部份圖片由綿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劉浩然 校對:陳晉渝 責編:王海靜 稽核:陳蕎 終審:雷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