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貿易突圍下的隱藏價值

2024-10-22財經

林毅夫預計的年均8%的增速顯然不再可能實作,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結束。現在面臨的挑戰不再是怎樣維持經濟增長,而是如何處理累積的債務和過剩的產能。

這裏呈現出一個矛盾的現象。

以往中國在高速發展期間透過擴大稅基,運用長期債務來解決短期債務,借助稅收來降低債務比率,這一做法相對容易。但目前的形勢已大不相同,自2012年以來,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特別是在疫情之後,產能過剩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簡單地透過財政赤字擴張來刺激生產顯然行不通。解決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民眾收入,二是將過剩產能輸出到全球市場。

提高收入的途徑主要是透過創造就業機會。

所有專家都認為需要提高民眾收入,但具體怎麽做呢?

是否可以透過發放現金或券來增加?黃奇帆曾提出,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12萬億即可達到平衡。這個數碼相比美國在疫情期間發放的35萬億人民幣來說並不算大。按照人口比例,如果中國要達到相同水平,需要發放超過140萬億人民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當前的任務是減債。地方政府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只能透過發行特別國債來實作長債轉短債,確保地方財政的正常運作。在這種背景下,透過直接發錢來增加居民收入似乎不太可能。

一個理想的方式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實際上這意味著增加民營企業的就業崗位。

所謂中等收入,是指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群體。民營企業貢獻了85%的就業機會,其平均薪金中位數超過5000元。雖然很多人批評這種做法是對工人的剝削,但我們不能用政治口號來代替經濟的現實。中國能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主要得益於民企對就業的貢獻。此外,如果中國經濟想要增加就業,還必須依靠民企。

黃奇帆提出要將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一倍至4億人。但這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實作,因為當前是產能過剩,企業需要縮減規模,裁員降薪。

那麽,中國要如何快速擺脫產能過剩的困境呢?

透過外貿突破可能是關鍵。

在產能過剩的周期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外部需求來消化產能。

理解了這一邏輯後,對政策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中國已明確表態,中美關系必須是合作關系,不是其他選擇。

至於外貿突破,關鍵不是與哪個國家的談判,而是是否能接受國際性貿易組織的規則,尤其是CPTPP。特朗普退群後,日本開始主導TPP,並將其更名為CPTPP。2023年3月31日,英國貿易大臣宣布英國正式加入CPTPP,成為第12個成員國。按申請順序,中國將是下一個。中國尚未透過申請,但並未放棄努力。

中國正在審查2300多項條款,如果能跨過門檻加入該協定,將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件。

考慮一下其中的一個條款:獨立工會。

CPTPP要求成員國確保勞動者的集體談判權。

這對於沒有獨立工會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挑戰,尤其是那些體制不同的國家。在法律上,獨立工會是不受體制性約束的。

工人可以組建代表團與資方談判,包括薪金在內的各項待遇。中國的工會雖然存在,但並非獨立,其作用也有所不同。而美國的汽車工業的獨立工會正在要求提高薪金,因為行業利潤豐厚,資方最終做出了讓步。

另一個難點是取消非市場化行為,

CPTPP要求其成員必須是完全競爭的市場。

這意味著國有企業不能擁有超出市場的特殊權利和政策優惠。這將導致所有國有企業的獨家壟斷地位被打破,短期內通訊、石油、航天、金融等領域將允許私營經濟的介入,國有企業將無法在沒有補貼和稅收、銀行貸款優惠的情況下保持有利競爭。

CPTPP還對資訊和數據的開放提出了要求。

整個資訊領域將被完全開放,國際互聯網巨頭將可能重新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點也許更加根本,因為我們目前對全球資訊的了解並不全面。

如果中國接受這些條款,其經濟結構及社會形態都將經歷世紀性的變革。這種變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可以肯定的是,CPTPP不會為了中國改變已經確定的條款,只可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對中國做出讓步。

CPTPP是全球標準最高的自貿協定,如果中國能跨過這些門檻,中歐、中美的貿易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從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來看,外貿突破非常重要;從現實的社會情況來看,跨越CPTPP的五大門檻似乎是難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