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制造業當家 廣東國企向「新」而行

2024-06-07財經

【來源:廣東省國資委】

在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當下,廣東國企如何向「新」而行?

第一家上市的國內壓鑄企業、第一家開發2000噸鎂合金壓鑄器材的企業、第一家引進3500噸大型壓鑄器材的企業、第一家聯合研發並裝備全球最大噸位12000噸和16000噸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的企業、成功落地全國壓鑄行業第一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作為一家省屬上市國企,廣東鴻圖堅決貫徹控股母公司粵科金融集團「橫向做大、縱向做強」的戰略部署,以金融「活水」加技術優勢「兩條腿」走路,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廣東鴻圖科技園

做好當家人:強技術優勢夯實「看家本領」

近年來,廣東鴻圖一直以4.2%的科研投入比例領先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水平,以技術創新優勢作為「看家本領」。

截至目前,廣東鴻圖擁有超過500項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00項發明專利,參與修訂行業標準25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19個。其中,僅一體化壓鑄技術授權專利就多達20余項,自主研發的免熱處理材料領先全球行業2年申請發明專利,對攻克超大型一體化壓鑄產品設計、新材料開發、工藝設計、裝備制造等難題起到強大支撐作用。此外,廣東鴻圖大型一體化壓鑄車身結構件成功下線,標誌著這一關鍵核心技術實作了國產自主可控,彰顯了廣東鴻圖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的實力。去年,廣東鴻圖入選國務院「科改企業」名單,並掛牌成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是全國壓鑄行業首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此外,在壓鑄裝備方面,廣東鴻圖在肇慶、廣州等廣東省內生產基地先後匯入了一系列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器材和技術。在超大型一體化壓鑄裝備布局上,匯入了多台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噸位覆蓋6800噸至16000噸,其中16000噸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是目前已裝備在列全球最大噸位的壓鑄單元,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二代,可實作超大型一體化壓鑄產品的無人化、數碼化、自動化的控制生產,是助推中國制造2025的國之重器。

全球最大噸位壓鑄單元——16000噸超大型壓鑄單元

引「活水」:借力資本市場賦能高質素發展

2023年,廣東鴻圖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作為重要平台,完成了向特定物件發行股票及上市工作,透過發行新股1.33億股,成功足額募資22億元,用於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以及全球客戶的產能擴張,加速超大型一體化壓鑄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為實作高質素發展註入強大動能。

這是近年來廣東省屬國有企業中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再融資專案之一,也是A股全面註冊制後第一批透過再融資稽核的專案,還重新整理了廣東鴻圖自2006年上市以來單次最高融資規模紀錄。透過資本市場再融資,廣東鴻圖進一步投資更先進的生產器材、更復雜的技術研發和更廣闊的市場布局,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生產能力和市場響應速度,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募投專案基於珠三角地區汽車制造業基礎,透過資本運作助力汽車輕量化零部件產能建設及技術體系升級。此次募投重點專案之一的廣東鴻圖科技園於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將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單一壓鑄園區。預計所有專案達產後,廣東鴻圖的壓鑄件產將由11萬噸/年提升到16萬噸/年。這將進一步推動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布局,有利於為新能源車企提供科技含量更高、效能質素更優的產品,進一步強化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能力,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貫徹落實廣東汽車制造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

此外,廣東鴻圖透過定向增發引入更多類別的投資機構,也讓更多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共享公司成長紅利,廣東鴻圖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素發展的若幹意見】的檔精神,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2024年,廣東鴻圖擬向全體股東派發現金分紅2.13億元,占當年歸母凈利潤超5成。

啟新篇:以科技創新「硬實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憑借成本、減重性價比、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及安全效能等方面優勢,鋁合金已經成為當前套用最為廣泛、滲透最快的汽車輕量化材料。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高速增長、單車用鋁量將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國內汽車鋁合金壓鑄件市場需求在336萬噸至551萬噸,鋁合金壓鑄市場需求廣闊。

為搶抓新一輪市場機遇,廣東鴻圖加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研發投入,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行業領先優勢。

2023年的募集資金除了用於產能擴張外,還將用於廣東鴻圖企業技術中心的升級建設專案,持續探索產業變革趨勢,組織對前沿技術進行多路徑探索和交叉融合,打造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打造數碼工廠。此外,今年年內,全球最大的一體化壓鑄汽車零件將在廣東鴻圖的廣州工廠大規模量產,持續領先行業。在公司內外飾業務的協同下,「中國大地上每3輛車必有1輛搭載鴻圖產品」的市場領先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憑借研發實力、領先優勢和前瞻的戰略布局,廣東鴻圖的發展版圖正向低空飛行、商業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延伸。

【責任編輯:語謙】

掃一掃在手機開啟當前頁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