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馮德萊恩雙標秀:加征華電動車關稅,仍欲與中國談判!

2024-10-16財經

近日,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再次受到全球矚目。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電動車市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一番表態引起了廣泛關註。

據路透社報道,10月14日,馮德萊恩表示,即使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生效,歐盟仍將與中國繼續談判。

這番表態背後隱藏著什麽樣的深刻含義?歐盟對華政策是否會因此出現轉折?

【談判大門依然敞開】。

無疑,馮德萊恩的表態為緊繃的中歐貿易關系帶來了一線緩解,然而過早慶祝還為時尚早,因為這背後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表面所見。

為了了解歐盟為何要對中國的電動車征收關稅,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擔心中國的電動車會對歐洲市場造成沖擊。

歐盟認為,由於中國政府提供補貼,中國電動車廠商具有價格優勢,這對歐洲本地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

然而,征收關稅並非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歐盟內部對此存在嚴重分歧,德國和匈牙利等國明確表示反對。

畢竟,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同樣至關重要,隨意加征關稅可能引發對方的報復行為。

馮德萊恩的這番言論,實際上是在走鋼絲,既要表達對歐盟正在進行的調查和可能采取的關稅措施的支持,以安撫那些對中國競爭感到擔憂的成員國。

同時,她也強調了繼續談判的重要性,並為雙方保留了余地。

這種態度透露出歐盟對華政策的微妙變化。

在過去幾年裏,歐盟對中國的態度逐漸變得強硬,但如今似乎意識到完全對抗並不可取。

畢竟,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

馮德萊恩強調,歐盟希望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尋求解決方案,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然而,何為「公平」的界定卻是一個大問題,中歐雙方可能對此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

更引人註目的是,馮德萊恩提到歐盟委員會將繼續與中國保持密切合作,這意味著即使真的征收關稅,雙方的溝通渠道也不會徹底關閉。

然而,我們不應過於樂觀,盡管談判大門仍然敞開,但前方的旅程充滿荊棘。

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挑戰歐盟的反補貼調查,顯示出中方不會輕易接受歐盟的做法。

【歐盟內部的分歧與挑戰】。

歐盟內部的矛盾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表面上看,歐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實際上,27個成員國各有各的小算盤。

在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的問題上,歐盟內部爭得不可開交,德國和匈牙利明確表示反對,這絕非小事。

要知道,德國可是歐盟的經濟支柱,它的態度至關重要。

德國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對於德國汽車產業至關重要,寶馬、奔馳、大眾在中國都備受青睞,如果得罪了中國,這些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困難。

匈牙利的情況則有所不同,該國正在積極吸引中國電動車企業投資,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匈牙利的投資計劃將會落空。

歐盟內部的矛盾使決策過程變得異常艱難,馮德萊恩需要在兩者間巧妙斡旋,既要安撫那些對中國競爭感到擔憂的國家,又不能得罪德國等這樣的大國。

更令人頭疼的是,歐盟委員會即將進行換屆,新一屆成員的提名工作已經展開,這必然會對歐盟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

說不定有人會想在對華問題上表現自己,因為新人上任總是喜歡搞點新意思。

再來看歐盟的經濟狀況,最近歐盟出台了一個規模達10萬億歐元的救助計劃,這表明歐洲經濟前景並不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得罪中國這個大市場,確實是一個難題。

歐盟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些,英國脫歐後,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

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如何維護自身的利益,這些都是歐盟必須考慮的問題。

某種程度上,馮德萊恩的表態反映了歐盟的這種困境,既要保護本土產業,又要避免完全得罪中國,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恐怕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中國的反制措施與WTO訴訟。

我們中國對此的反應,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不慌不忙。

中國商務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挑戰歐盟的反補貼調查,這一招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強調,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有利競爭是企業長期投入、技術創新的結果,而非所謂的"補貼"。

這番話不僅反駁了歐盟的指控,還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資訊:中國的發展依靠的是實力,而非歪門邪道。

然而,不要以為中國只會進行口舌之爭,事實上,中國已經在為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做好了準備。

據悉,中國正在考慮對歐盟的葡萄酒、奢侈品等產品采取反制措施,這些產品正是歐盟的強項,如果真的遭到限制,歐洲企業肯定會叫苦連天。

然而,中國的反制措施仍在觀望之中,因為中國也在等待歐盟內部的博弈結果。

畢竟,歐盟內部對此事意見不一,中國沒有必要急於行動。

有趣的是,中國在此期間繼續推進對外開放,即使在歐盟進行調查的同時,中國也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擴大開放的措施,其中包括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

這一策略非常高明,不僅展示了中國持續開放的決心,也為那些反對加征關稅的歐盟國家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中國采用這種應對策略,展現了相當的自信和從容,既沒有采取激烈的報復措施,也沒有示弱或讓步。

相反,中國選擇了既能堅守原則又能保持靈活性的策略。

畢竟,根據中國人的看法,盡管面臨一些挑戰,但總體而言,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依然穩固。

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中國已經建立起相當的優勢。

英國態度的轉變及其影響。

這位曾被譽為歐盟「大哥」的英國,最近的表現確實引人關註。

脫歐後的英國,在對華政策上似乎有了新的想法。

英國首相蘇納克公開表示,要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對華關系,乍一聽這句話沒什麽毛病,但細細琢磨卻耐人尋味。

在外交語言中,「務實」一詞通常意味著摒棄意識形態,從實際利益出發。

這是否意味著英國打算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

再看英國的實際行動,最近英國政府批準了華為參與部份5G網絡建設。

要知道,此前英國曾緊跟美國的步伐,對華為進行封鎖打壓,而現在這一舉動顯然充滿了向中國示好的意圖。

此外,英國還在積極促進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最近英國貿易大臣訪華,雙方簽署了多項合作協定,這些跡象表明英國正在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

那麽,英國為何采取這一系列行動呢?歸根結底的原因是經濟利益。

脫歐後的英國迫切需要開拓海外市場,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自然成為了英國眼中的香餑餑。

對於歐盟來說,英國態度的轉變無疑是一個訊號,它表明即使是曾經對中國態度強硬的國家,也開始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系,這種變化或許能給歐盟帶來一些啟示。

然而,英國的立場變化是否會影響歐盟的決策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英國已經不再是歐盟成員國,其影響力顯然不及從前。

不過,英國的態度轉變至少表明了一點,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簡單的對抗政策可能並非良策,這或許會使歐盟內部那些主張與中國對話的聲音更加自信。

結語。

中歐關系的未來發展充滿變數,歐盟內部的分歧、中國的反制措施以及英國等國家態度的轉變,都可能對中歐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在這個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雙方需要保持理性與克制,並透過對話與談判來化解矛盾。

只有這樣,才能在維護各自利益的同時,實作互利共贏。

中歐關系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雙方在競爭與合作中找到平衡點,在分歧中探尋共識的能力。

無論怎樣,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中歐關系的走向都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