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鮑韶山,轉譯/馬力】
正如持續30年的美國單極時代已經結束一樣,美元霸權的時代也即將落下帷幕。盡管基數較小,但以美元和歐元以外的貨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比例正變得越來越大,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所占的比例也出現了下降。這一切都說明貨幣多極化的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隨著實際價值的生產和流通繼續遠離美元所主導的世界,那些在全球交易中以美元計價的巨額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將不再是主流,它們在某個時間點面臨的壓力將是不可避免的。
2024年9月23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國家杜馬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好協會主席梅利尼科夫在2024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上發表影片講話。新華社
10月22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此次峰會將討論建立一套在金磚國家內部以本國貨幣(而不是美元這樣的第三方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支付系統,以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金融機制和技術將由此開始真正獲得套用。這些金融機制和技術是建立在能夠進行價值創造和流通的金磚國家實體經濟的基礎之上的。
2023年10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同意研究建立金磚國家貨幣支付體系,以供2024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審議。作為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俄羅斯主持了對該議題進行分析、選擇、評估的全過程。最近,俄羅斯聯邦財政部、俄羅斯央行和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咨詢公司Yakov & Partners就此問題共同釋出了一份討論檔。當然,上述機構肯定還編寫了對外界保密的其他有關報告,以供各金磚國家參考。
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份討論檔的釋出及其內容?根據這份討論檔的內容,我們對金磚國家在建立新支付系統方面可能的行動方向有何判斷?此類討論將如何促進全球金融機構的改革?隨著貨幣多極化對國際貿易和資本賬戶的影響不斷擴大,從中長期來看,國際金融體系會受到哪些影響?
實體經濟推動貨幣體系轉型
貨幣多極化並非某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前進演化的過程。目前,世界各國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本國貨幣進行跨境貿易賬戶結算,並越來越多地透過發行本幣信貸來為發展提供資金並促進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下降,這反映了全球經濟發展動態的某種潛在變化。
對一些概念的介紹
我們正在目睹全球金融上層建築發生一場結構性變革,而全球實體經濟的持續變化是這一變革的主要驅動力。在過去幾年裏,一些地緣政治事件毫無疑問導致了這些變化的發生。先熟悉一些初步的概念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全球性的結構和發展變化,接下來的討論將從這些基本概念展開。如果讀者對理論問題或經濟概念不太感興趣,完全可以直接閱讀下一節內容。下面介紹一些主要的概念:
1.所謂「實體經濟」,指的是「使用價值」的創造、交換和流透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用價值」透過「交換價值」這個媒介進行流通。也就是說,可以用資源來交換金錢,也可以用金錢來交換資源,其他商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2.「使用價值」指的是可以在生產體系中用於創造新產品或新服務的產品和服務,此處「使用價值」可被視為某種中間產品,另外「使用價值」還可以作為產品或服務供人類消費。真正的價值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在商品生產的價值體系裏,人們可以透過貨幣資本來調動能源和其他資源(如勞動力、技術知識、自然資源、中間品等)。能源供應是所有生產體系得以運轉的前提,人類的食物、機器的燃料都屬於能源。在這一體系中,資本透過生產過程和流透過程呈現出不同的形式。資本可以是貨幣資本、固定資本或商品資本。
3.與實體經濟相對照的是虛擬資本,擁有虛擬資本就意味著可以支配未來價值的流通。虛擬資本是實體經濟擴張所必需的,以信用形式存在的貨幣資本是獲得法律擔保的虛擬資本,貨幣資本對於擴大生產和價值流通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這些未來的價值流通可以透過貨幣收入的方式實作(例如貸款利息、股票股息、特許費或特許權使用費),可以透過產品的獲取和銷售來實作(例如行使期權或期貨合約),也可以透過固定資產的資本價值增長來實作。
4.虛擬資本具有交換價值。虛擬資本能夠以多種形式存在,如期權協定、期貨合約、金融衍生品、股票、債券以及其他證券。貨幣資本本身就是一種交換價值。貨幣資本具有無條件的交換價值,可以用它來交換任何其他形式的價值。不過,虛擬資本交換價值的成立是有條件的,由於每一種虛擬資本都有自己規定好的權利,其交換價值體現在虛擬資本只能交換某種規定形式的價值。
5.存在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具有交換價值並不一定意味著像能源、礦產那樣具有使用價值。也就是說,交換價值不能夠成為生產活動的一部份,也不能夠在最終消費中被人類使用。相反,交換價值只有在與使用價值的未來潛力相關聯時才能夠體現出潛在的使用價值。
然而,一旦交換價值被創造出來,並可供市場交換,交換價值的貨幣化就使其脫離了實際的使用價值。虛擬資本的擴張被描述為「經濟的金融化」,即一種「交換價值」與另一種「交換價值」的交換使得資源從經濟體系中脫離,這進一步導致了人們在貨幣和資產財富領域不平等程度的加深。
在這種環境下,作為資本的貨幣是一種必要的支付手段,人們可以用貨幣來支配各種生產性資源。貨幣之所以能夠履行這些職能,是因為貨幣是法律認可且社會公認的相對穩定的價值單位。
大多數國家都有能力依靠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信用來發行本國貨幣,這項能力是一個國家擁有貨幣主權的標誌。不同國家貨幣主權的強弱程度各不相同,一個國家的貨幣主權越強大,該國政府就越有能力調節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反,一個國家對外國貨幣的依賴程度越深,該國經濟主權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
最近的趨勢
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導致各國對本幣支付體系產生了需求,特別是當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使發達經濟體(AEs)和新興市場、發展中經濟體(EMDEs)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變得愈加嚴重。
根據金磚國家的一份討論檔,在過去30年裏,發展中經濟體內部貿易占全球貿易總量的比例從10%增長到26%,預計到2032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增長到32%。到2023年,金磚國家內部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重為8%,預計到2032年將增至19%。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從1995年的37%下降到2023年的31%。由於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這一趨勢將會一直保持下去。
金磚國家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情況2000-2022金磚國家聯合統計手冊2023
盡管貿易天平逐漸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傾斜,但跨境投資活動仍然延續著歷史的軌跡,63%的全球投資組合和直接投資集中在發達經濟體,有13%的投資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經濟體。與此同時,在過去10年裏,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份額增長了3個百分點。貿易活動與投資活動之間的這種不對稱關系,反映了一個現實,即發達經濟體仍然在享有美元主導地位的特權。
根據世界不平等實驗室(World Inequality Lab)的加斯頓·涅瓦斯(Gaston Nievas)和愛麗絲·索達諾(Alice Sodano)兩人最近的一項研究,這一狀況導致最貧窮的國家一直在向最富裕的國家進行收入轉移,轉移的財富相當於前20%國家GDP的1%,前10%國家GDP的2%,而後80%國家的GDP則下降了約2%至3%。
發展金融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各國滿足自身信貸需求的最後希望,然而該組織的工作機制放大並鞏固了全球金融體系對不均衡發展的促進作用,而且為富裕國家掠奪落後國家提供了條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家向國際收支出現問題的國家提供美元援助的機構。也就是說,那些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尋求幫助的國家都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通常是美元儲備)來償還其貿易負債。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貸款是有很多苛刻條件的,該機構要求受援國必須執行某些政策,而那些政策往往會導致受援國長期背負美元債務。在扶貧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也一直未能兌現其承諾。例如,美國研究人員格連·比格萊瑟(Glen Biglaiser)和朗奴·米克高蘭(Ronald J.McGauvran)最近對1986年至2016年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81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進行了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放的包含結構性改革條件的貸款反而導致更多人陷入了貧困。」
擁有強大的貨幣主權是一個國家實作有效的經濟發展和減少貧困的重要先決條件。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功能、國際收支的風險以及對流動性的需求,這些交織在一起,可能導致一些國家陷入發展緩慢和貧困人口比例居高不下的死迴圈,而這些是後殖民世界的典型特征。依賴第三方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會使一個國家面臨背負非本幣債務的風險。
1944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提議建立一個國際清算聯盟,透過一種清算聯盟貨幣「班科」(Bancor)在各國之間進行貿易結算。「班科」可以用黃金來換取,但不能用「班科」購買黃金,你只能用本幣來購買黃金。
各貿易國在清算聯盟擁有「班科」賬戶,而且在貿易結算過程中使用「班科」賬戶。作為國際金融治理架構的一部份,肯恩斯提出的規則可以懲罰債務國和債權國:如果一個國家長期處於赤字狀態,其本國貨幣將會貶值;如果一國的貿易盈余長期超過規定的水平,將對其征收罰款,這筆罰款將被轉入一個發展基金,使債務國能夠增強發展能力。
不過,肯恩斯的建議並沒有成為現實。美國代表團更傾向於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當時,美國占全球GDP的50%以上,美國預計戰後各國的重建意味著他們都需要從美國購買材料。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美國人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成功阻止肯恩斯提議的結果。
一個新的支付系統?
近年來,作為布雷頓森林協定遺產的那些金融機構日益被美國武器化,很多國家對此的不滿越來越強烈。金磚國家考慮另外建立一套支付體系就是對此問題作出的一種反應。金磚國家的討論檔指出,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支付體系,為參與國提供金融安全保障,並降低各國所面臨的來自美國的那些反復無常的單邊禁令風險。盡管人們已經聽到一些關於如何建立這套支付體系的治理結構和金融技術方面的資訊,但具體如何實作這樣的目標仍有待觀察。
由參與國央行營運的分布式賬本或區塊鏈有可能滿足金磚國家對這套支付體系的設計要求,這說明討論檔中提出了極高的目標。在這方面,「數碼貨幣橋」專案(mBridge)的實際設計、開發和實施經驗具有指導意義。「數碼貨幣橋」專案是由國際清算銀行(BIS)創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碼貨幣研究所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共同發起的。
最近,沙特阿拉伯央行也加入了進來。除了上述參與者之外,還有31家觀察員銀行。透過一個執行在分布式賬本上的平台,「數碼貨幣橋」專案能夠支持多貨幣結算。該金融基礎設施支持所謂的「即時結算」,即資金的即時「轉賬」。該系統符合ISO20022標準,支持跨大多數全球銀行系統的互操作。
分布式賬本數據的更新由參與該專案的中央銀行營運的驗證節點處理,相關商業銀行可以執行備份。但商業銀行無法更新分布式賬本的數據。數據的可見性是受到控制的,只有相關機構對特定的數據集具有查閱許可權。該平台受到由參與的中央銀行派出的代表組成的委員會管理。系統的更改,包括部署新程式碼,必須由委員會確定。
2022年,「數碼貨幣橋」開始試點實施。該專案的最早版本產品於2024年釋出使用。實際
價值交易現在已經獲得支持並正在進行中。「數碼貨幣橋」的技術架構與現金貨幣無關,它支持央行數碼貨幣(CBDC)和非央行數碼貨幣結算。
「數碼貨幣橋」專案意義重大,因為在某些方面,它為金磚國家集團內部的利益攸關方提供了學習原型。該專案的技術架構(包括程式碼庫)對參與的機構開放了原始碼。「數碼貨幣橋」專案的客製區塊鏈與EVM是相容的。也就是說,它執行的系統與主流的能夠一致且安全地執行程式碼的去中心化虛擬環境是相容的。
熟悉EVM環境的開發人員可以開發易於與「數碼貨幣橋」互操作的解決方案。雖然「數碼貨幣橋」並不是金磚國家的支付體系解決方案,但如果它的許多經驗教訓沒有為那些參與研究金磚國家支付平台的技術和治理參數的人們提供詳細的參考,那將是不可思議的。
在這種情況下,金磚國家並不需要推出自己的貨幣。盡管自去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以來出現了大量猜測,但推出金磚貨幣的計劃從未提上日程。在過去的12個月裏,許多人猜測金磚國家將推出一種新的貨幣,要麽「以黃金為後盾」,要麽「以一籃子國家貨幣為後盾」,要麽「以黃金加一籃子大宗商品為後盾」。
一些人甚至錯誤地認為,一種加密貨幣即將問世。金磚國家目前考慮的重點是建立一個能夠支持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的支付系統,金磚國家領導人在2023年並未想到要發行一種新的貨幣。
關註本幣結算是一種漸進的方式,反映了金磚國家溫和的風格及其對「基於共識進行決策」的重視。推出一種新貨幣可能會引發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必然會分散人們對實作以下主要目標的註意力:(1)降低美元體系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2)降低交易成本;(3)加快結算速度。即便不考慮地緣政治因素,長期以來也有人批評說,現有的支付系統成本太高,而且執行速度太慢。
此外,人們之所以對美元主導的支付體系感到擔憂,就是因為這個體系對一個國家的貨幣主權有不利影響而且存在外幣債務風險,如果金磚國家不把促進本國貨幣的使用作為目標,那麽這個新的支付體系與人們的初衷將是相悖的。
每個金磚國家都有自己的本幣。其中,大多數國家在開發某種形式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方面也很先進。支持區塊鏈的支付平台可以很容易地相容央行數碼貨幣,或者與執行「即時全額結算系統」(RTGS)的現有國家數碼金融平台一起執行。央行數碼貨幣並非先決條件。雖然討論檔提到過,不過支付平台並不需要內在的價格發現機制。相反,適用的匯率可以由交易各方商定。「數碼貨幣橋」專案就是如此情況。
是否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進行貿易結算仍然是一個問題,但這不應是無法克服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金磚國家的經濟具有基本的互補性且核心產品具有基礎優勢,如食品、能源和原材料等。針對這一問題,討論檔提到,俄羅斯提出了一種實際上是「清算聯盟」的機制,這讓人回想起約翰·梅納德·肯恩斯當年提出的建議。為了進行貿易結算,也許人們會把非貨幣形態的NMR幣(Numeraire)納入考慮。
討論及啟示
去美元化對價值的影響
每年全球貨物貿易額約為460億美元,其中8%為金磚國家內部貿易,相當於36.8億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債券的票面價值超過307萬億美元,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超過108萬億美元,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名義價值超過635萬億美元,全球外匯交易的年結算額約為1900萬億美元。
在不久的將來,向以本幣計價的貨物貿易結算的轉變不會擾亂世界虛擬資本市場,因為它們主要以美元計價。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並不是非常需要推出一種替代美元的新的貿易結算貨幣。本幣就可以了,而且無論如何,維護貨幣主權還有其他的意義。
金融工具市場的龐大規模,反映了數十年來經濟金融化的加劇,尤其是在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匯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爆炸式增長與美國實體經濟行業的空心化是同時進行的,因為貨幣供應的增長被引入了新興的虛擬資本世界。然而,以美元為中心的貿易結算體系的逐漸解體,確實對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長期價值產生了影響。而且這對美國國民經濟也會產生影響。
可以回想一下,只要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中的使用價值保持某種相關性,它就具有潛在價值。交換價值貨幣化交易的擴大和永久迴圈可能會創造貨幣化利潤,但如果這些貨幣化利潤與實體經濟脫節,虛擬資本的價值基礎就會遭到削弱。總的來說,貨幣化的利潤或者被迴圈到虛擬資本的新市場,或者進入房地產市場。因此,經濟金融化制造了可觀的資產價值增值,並加劇了資產財富的集中。
經濟金融化不僅導致了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的流失(這是推動政治迴圈周期的許多不滿的根源),還使得金融財富和經濟權力出現了大規模集中。根據美聯儲的數據,最富有的10%的美國人現在擁有93%的股票財富。
不斷上漲的股價使少數人受益,但在經濟高度金融化的美國,不斷上漲的股價卻鼓勵了資本的去工業化。根據樂施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前1%的公司擁有美國97%的公司資產。經濟學家Kwon,Ma和Zimmerman已經展示了美國資本在所有行業集中的長期趨勢,其中資本於制造業的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發生得最為明顯。
以美元計價的貨幣資本的集中伴隨著發展中國家私營部門債務供應的增長(透過私人股本企業發行債券的方式)和私人股權收購的增加。布魯金斯學會的數據顯示,私人發展融資出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凈出逃的現象。
布魯金斯學會還指出,在2022年,債券持有人和商業銀行從發展中國家帶走了1250億美元。2023年,他們帶走的資金更多,達到了1930億美元。把這些加在一起,私人貸款機構在短短兩年內就從發展中國家拿走了3000多億美元。此外,我們不要忘記前面提到的這些情況對GDP的影響。
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主要的交換媒介,削弱了其作為虛擬資本計價的潛在價值。對於實體經濟中資源的交換和流通來說,貨幣資本是不必要的,它的使用價值潛力最終是有限的。實作有效的發展並不取決於擁有多少美元,這是建立在本幣之上發展的基礎。因此,毫不奇怪,強化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作為本幣融資提供者的作用也出現在討論檔中。
簡而言之,雖然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價值與虛擬資本市場的價值相比仍然較小,但虛擬資本的潛在價值基礎在於以一種貨幣計價的虛擬資本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以及一種貨幣被視為擁有使用價值的能力。如果你不需要某種貨幣來保護、啟用或使用特定資源,那麽這種貨幣就不再具有作為交換媒介和支付媒介的作用。具有有限交換能力的貨幣在使用價值的定價方面也受到限制。
由於貨幣是國家發行的法定工具,貨幣作為記賬單位和交換媒介具有無可置疑的價值的唯一司法管轄區就是發行該貨幣的地區。目前全球經濟體系中存在的美元存量遠遠超過實體經濟活動的需求,特別是在美國。
這就是為什麽在過去幾十年裏,隨著貨幣資本尋求貨幣化機會,虛擬資本不斷膨脹。除非美國財政部對其征稅停止流通或將美元兌換為美國國債,否則這些美元存量就不會消失。單純的美元與其他資產的交易並沒有將美元從系統中移除,那些美元只是在別人的資產負債表上起到記賬的作用。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國內貨幣政策的需要,美元的貨幣供應持續增長,美元在全世界將繼續發揮世界各國央行主要外匯儲備的作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美元在美國具有本土價值,並且隨著各國逐步擴大使用本國貨幣結算跨境貿易,美元將不得不回歸美國。對於美國國民經濟來說,這是一筆非常大的美元儲備,而且根據匯回的速度,可能會造成相當嚴重的通貨膨脹。一些分析人士,如菲利普·皮爾金頓(Philip Pilkington)指出,美元回流美國的過程可能會使美國人的實際生活水平降低20-50%。
金磚國家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統?
這份金磚國家討論檔缺乏細節,甚至一些人可能會認為它是一份平淡無奇的檔。對於那些希望新的金磚國家貨幣直接挑戰美元的人,或者那些只是想知道更多關於金磚國家作為一個集團將做什麽的細節的人來說,這份檔可能無法令他們滿意。然而,我認為貨幣多極化的確已經在發生,金磚國家並沒有走一條激進路線,而是更註重拿出一份所有成員國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金磚國家會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
金磚國家2022年本地生產總值(GDP)【深化金磚國家投資合作:內部投資狀況、制約因素與機制化建設】,桑百川、王紹逾,【國際經貿探索】,2024年第8期
毫無疑問,在後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的武器化凸顯了世界各國在這一體系中所面臨的風險。一個國家竟然有能力反復無常地單方面懲罰其他國家,這無疑刺激了人們對替代體系的興趣和需求。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和阿富汗最近所經歷的事情為人們提供了初步的參考,它表明一個替代既有美元體系的新體系需要將什麽納入其設計精神和運作基因。
與此同時,金磚國家央行與其他國家央行之間已經簽署了眾多雙邊貨幣互換協定。此外,許多替代性銀行間資訊傳遞和支付系統已經存在並執行,這使得各國在必要或適當的情況下可以繞過美國主導的系統。
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簡稱CIPS)和俄羅斯的SPSF系統。雖然金磚國家支付平台的設計不一定以數碼貨幣為前提,許多金磚國家在央行數碼貨幣(CBDC)專案方面都很先進。
最後且非常重要的是,用於供應鏈和分布式賬本操作的區塊鏈技術的成熟使分布式的金融治理成為可能。這種貨幣多極化結構已經在一些金磚國家不同程度上發揮了作用。今天,超過90%的俄中貿易以人民幣或盧布計價,中國超過50%的對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這些事實證明了非美元貿易結算的能力。趨勢已經形成,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金磚國家的支付系統對現有的貨幣多極化結構來說是錦上添花,隨著時間的推移,前者有可能把後者取而代之。這樣一來,金磚國家支付系統可能會更有效率,交易成本更低。在這種情況下,金磚國家可以集中精力花時間確保其成員國達成共識,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以本幣為基礎的跨境貿易世界已經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