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劉苗、張熙唯、記者皮澤紅報道 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適航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新型儲能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合體、化妝品產業產值位居全國第一。這一系列的第一、首張、唯一,是廣州市質素強鏈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會同有關部門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積極響應質素強國戰略,以產業高質素發展為主體,以創新和質素為產業騰飛兩翼,以政策、資金、人才為質素強鏈支撐,奮力推進質素強鏈「廣州實踐」,為城市高質素發展註入強勁動力。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質素基礎設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工具。今年初,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關於質素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素聯動提升的指導意見】。廣州市市場監管局以質素基礎設施為抓手,下大力氣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近日,記者隨同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調研組深入企業,探尋質素強鏈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密碼。
以產業高質素發展為主體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全國重要制造業基地,采取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全鏈條質素整體提升「組合拳」,全力推動廣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升級和高質素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化妝品產業上,搭建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產學研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平台,助推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尚品宅配構建「數碼化家居共生生態系」,涵蓋十大品類、5000多種產品,帶動客製家居產業鏈上下遊企業融合共生發展。在紡織服裝產業上,不斷完善上下遊產業鏈產業基礎,助力希音連續兩年營收破千億。
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廣檢集團近兩年已帶動鏈內企業400余家次研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72項,其中高品質系列32項、新技術新材料15項,提升了質素基礎與高質素發展的適配性、引領構建高質高效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
圍繞【質素強國建設綱要】,著力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及未來產業上取得突破。
目前,廣州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裝備2個產業集群獲評全國優秀,4家企業新增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工廠,億航智能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獲頒全球首張適航證,廣汽埃安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24家企業上榜2024年全球獨角獸(位居全球城市第9、全國城市第4),中國十大獨角獸廣州占2席(希音、廣汽埃安)。
在新型儲能領域,組建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 是新型儲能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廣東雲韜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沿技術和創新結合為抓手,構建全國首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合體——「廣州市氫燃料電池產業創新聯合體」,產業鏈聯合創新推出13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關鍵部件國產化達85%。
科 學謀劃與產業發展相適配的質素提升路徑,帶動全鏈條質素升級。
因鏈施策、一鏈多策,堅持一個一個行業抓、一個一個產品抓,著力突破各產業高質素發展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目前,組織繪制質素圖譜24張,形成重點攻關專案清單92項、質素政策工具清單56項,辨識和剖析關鍵質素問題268項。
一方面,大力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鏈主企業將先進的質素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產業鏈延伸。高分子材料作為現代化工業重要材料,是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的物質基礎和先導,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從構建協同強鏈機制、打造標準集群等方面整合發力,打造產業鏈「雨林生態圈」模式,牽引帶動上下遊企業質素水平提升,共主持參與制訂了200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等先進標準,輻射帶動超過1.1萬余家企業。
另一方面,加強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鼓勵上下遊企業積極參與產業鏈質素協同活動,共同構建良好的質素生態環境。新型儲能、高端裝備制造、高分子材料、客製家居、紡織服裝、化妝品等6條產業鏈被納入省市場監管局試點。
以創新和質素為兩翼
充分利用廣州集聚全省70%的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以及中大、華工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擁有1.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的雄厚資源優勢,持續做強創新策源地,把創新成果及時轉化套用到產業發展中,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持續強化鏈式思維,緊貼產業鏈供應鏈需求,將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等質素要素系統整合到產業高質素發展全過程。已幫扶1.2萬家鏈上企業解決5200個質素難點問題。
一方面,推動全鏈協同創新,賦能產業鏈供應鏈質素全方位升級。
構建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質素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於一體的全鏈條創新平台,實施標準比對、技術驗證、質素攻關。同時,將企業的創新成果和先進技術納入標準之中,全面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在新材料領域,研發核心元器件IGBT(絕緣柵雙級晶體管)使用的生物基高溫尼龍材料,具有成本低、加工效能優越、碳足跡下降21.6%的顯著優勢,量產已達萬噸。
在新型儲能領域,聚焦技術難點、痛點,形成6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主持、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21項。
在智能裝備領域,機器人減速器傳動精度和沖擊壽命提升50%、精度壽命提升3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有206項標準獲得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高端裝備領域主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9項、國家標準115項。
另一方面,強化全鏈質素管控,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產品叠代升級。
把服務站建在產業鏈上,圍繞重點產業鏈建成線上線下站點35個,提供滴灌式精準服務。同時,推動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聯合專業技術機構,共同組建質素技術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
智能家居服務工作站成功破解家居智能化研發技術瓶頸,語音辨識準確率達98.4%,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南方電網牽頭打造國內首個規模化的質素技術創新生態圈,助力提升新型儲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開展「提質助優強鏈」行動,引導300多家企業實作「彎道超車」,被幫扶企業出口增加額達到數十億元,產品合格率也提升至95%以上;金發科技牽頭聯合高分子材料企業開展產業鏈協同,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68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65家、「獨角獸」企業11家。
最佳化
政策供給,提升質素政策引領力。
著眼制造業當家、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先後出台【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進產業高質素發展的意見】【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廣州市質素強市建設實施方案】【廣州市標準化發展實施綱要】等政策檔,明確質素強鏈目標、任務和重點。同時,樹立「產業友好型」理念,對企業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有需必供,出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和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全面推行產業鏈首席服務官制度,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廣州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排名全國前列,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6家。
加大財政投入,提升質素資金保障力。
堅持完善質素激勵機制、加大質素強鏈經費投入、強化質素建設金融服務供給「三管齊下」,設立質素工作資助資金,對獲得各級政府質素獎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質素工作資助資金;將質素強鏈扶持經費納入市財政預算,投入2800萬元用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質素改進和品牌建設,投入440萬元扶持新型半導體材料和高端裝備兩條產業鏈;推出「穗質融」質素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期限更長、額度更大、利率更低、審批更快的信貸支持,2023年企業使用信用擔保額度達304億元。
加強人才培育,提升質素人才支持力。
註重構建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方陣,依托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165萬)、本專科學校數量全國第二(84所)的資源優勢,持續放寬人才落戶條件,降低人才落戶門檻,為推進質素強鏈夯實人才儲備;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精尖缺」產業領軍人才和領軍團隊,為產業高質素發展打造人才引擎;全面推行產業鏈首席質素官制度,全力打造質素專業人才隊伍,為產業鏈供應鏈質素聯動提升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廣州共集聚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兩院院士77人;廣汽動力總成自主研發團隊、南方電網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研發團隊等4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擁有6400多名首席質素官,數量居全省第一。
廣東新型儲能國研院檢測中心副總經理盧啟付在質素強鏈經驗交流現場推進會上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介紹,他們組建了全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透過深化改革打造規模化質素創新生態圈和質素基礎設施建設高地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覆蓋了85%以上的國家級創新平台,輻射廣東省1.8萬余家新型儲能上下遊企業,打造了國內首個具有極強生命力、充滿活力的新型儲能新質生產力集群。針對新型儲能技術路線豐富、產品更新叠代迅速、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等特點,總投資27億元,打造集「研發測試-中試驗證-檢測認證-實景驗證」於一體的質素技術支撐體系,全鏈全方位開放共享,支撐產業鏈高質素發展。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創新中心營運主體,在新型儲能質素強鏈中扮演
「
鏈主
」
角色,是整個質素創新生態圈的核心
。透過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在最廣大範圍內構建新型儲能質素創新生態圈。作為鏈主企業,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開展新型儲能產業鏈供應鏈質素聯動提升試點工作,積極開展質素管理創新實踐。第一、發揮鏈主企業需求牽引作用,與上下遊企業建立業務互聯、資源互享、質素互促的協作機制,建立全國首個
「
廣東省新型儲能質素技術創新聯合體
」
,並獲得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授牌
。以創新聯合體為抓手,開展產業鏈質素管理水平聯動提升工作。加強產業鏈質素管理體系建設升級,增強全產業鏈競爭力。推動先進質素理念、質素管理模式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引導鏈上企業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提升整個產業鏈質素創新和保障能力。開展鏈上中小微企業質素管理與技術改造診斷,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施產業升級換代,補齊質素管理發展短板。第二、利用廣東省新型儲能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基地場地資源,在廣州、惠州兩個地市同步建設國家新型儲能質素提升培訓基地
,支持多樣化的培訓、教學、研討、交流需求,為新型儲能產業高質素發展提供質素管理人才保障。
據悉,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儲能中心」)是2023年11月21日,由國家工信部正式批復,同意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儲能中心,標誌著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廣東,儲能中心是中國第一家由產業套用側企業牽頭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在座談會現場,華新園總經理謝澤帆也介紹了相關情況。據悉,目前入駐企業600家,培育168家高企;84家專精特新企業;10家百家新銳企業;各類獨角獸12家;後備科技中小企業超200家)。 近幾年,園區正加快品牌建設,共建設營運拓展至4個園區,集中在黃埔區和中新知識城。
華新園是廣東戰略新興產業基地,新材料企業的集聚效應和發展態勢顯著。新材料企業集聚效應顯著。華新園在黃埔區科學城目前共營運2個園區(總部+分園),入駐企業超過600家,企業總產值128億;其中新材料企業超300家,占比53%。透過專業精準的滴灌式營運服務,已累計培育已上市企業4·家、潛在獨角獸11家、專精特新企業9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高新技術企業192家等。2023年,華新園還被認定為全省唯一有機高分子材料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營運管理單位,是廣東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和新材料產業集群。
新材料產業集群整體發展態勢良好。新材料產業集群企業的整體基礎好、質素高。新材料企業高企64家、專精特新2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41家、規上企業75家。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產值穩步增長;2023年的新材料企業總產值約56億;預計2024年產值約65億,年均增速約15%。在當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擁有核心技術的高端新材料企業(例如解決卡脖子技術,專註國產替代材料的),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新材料產業集群有較強的技術創新性。集群有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平台、27個省級技術創新平台、4個院士工作站。整體年研發投入超10%;年專利申請量超200件;參編國家級標準、行業標準等超7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