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江蘇濱海:「綠電+冷能」探出零碳新路徑

2024-07-25財經
中國江蘇網7月24日鹽城訊 (近)零碳產業園是在國家「雙碳」戰略下,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素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引領性、標誌性工程。
今年以來,江蘇鹽城濱海縣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緊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定位,充分挖掘「大綠能、大空間、大物流、大產業」巨大潛能,以(近)零碳產業園核心區、「綠能+冷能」利用示範區和(近)零碳工廠「1+1+N」為載體,錨定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認證國際化「五化」舉措,全力構建高質素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風從海上來,吹來強勁發展動力。在國家電投江蘇電力公司中電智慧海上風力發電廠的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對遠端監控系統發回的數據進行即時比對和分析,並對海上風機執行情況加以調節,保證海上每台風機能安全平穩執行。
據了解,國家電投集團江蘇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在濱海縣沿海海域共建設營運3個海上風電專案,總裝機容量達到800MW。濱海港片區海上風電資源規劃裝機容量1060MW,「十四五」期間可開發400MW;海上光伏規劃裝機容量475MW,「十四五」期間可開發140MW。透過沿海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3萬畝鹽田光伏鋪設等方式,可具備對293平方公裏的濱海港片區產業專案全部供給綠電資源。
目前,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已完成220kV隆興變、220kV曙東變及110kV工業變現有路線間隔調整改造,為核心區綠電接入奠定良好基礎。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6月28日,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內的中科融能628Ah和314Ah固態電池實作規模化生產並下線。這是省內首批大容量固態電池正式下線,成為鹽城在構築綠能產業鏈上的又一次突破。
中科融能專案總投資51.39億元,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及清潔能源領域知名企業的高管團隊聯合創立,在清潔能源核心元器件研制、裝備產業鏈和能源金融領域具備產業化經驗及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家交通和儲能標準化電芯專案定點企業,中科融能將面向儲能、動力電池兩大萬億級市場,提供具備本質安全、長壽命、低生命周期成本等特性的固態標準化電芯產品,從而快速發展電池技術、降低電池成本,最終推進先進電池的套用,實作國家頂層產業戰略設計。
「公司已簽訂大量訂單,包括工商業訂單300MWh,大儲訂單1.05GWh,電芯訂單3GWh,以及超過10GWh的戰略意向訂單。目前,專案二期圖紙規劃也已完成。專案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實作銷售超60億元。」中科融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聚焦儲能及動力電池領域,計劃透過一體化研發,打通上中下遊產業鏈,以降低電芯成本並實作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價格。
「零碳工廠」是企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實作產業振興的一條必由之路。今年以來,濱海縣將綠色甲醇、綠色航油等專案作為「零碳工廠」建立範例,在專案規劃、建設、生產過程中,透過就近匹配綠電資源、運用智慧能碳管理平台、最佳化工藝源頭減排等手段,打造全鏈條(近)零碳制造工廠,並逐企復制經驗,向整個(近)零碳產業園推廣。透過引導新建專案采用(近)零碳工藝路線,選用綠色低碳節能產品,透過節能策略、迴圈利用、綠能替代等技術實作工廠生產節能化,著力加快片區存量企業綠色轉型。
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不僅在產業鏈上「增」量延伸,也在「存」量中要動能。為進一步推動企業智慧化管理,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為入園企業的生產器材加裝物聯裝置,數據積累沈澱形成報告,為企業及政府提供能耗指標及生產工藝的節能最佳化決策依據。
「改善生產工藝,采用低碳能源,將帶來能源成本的節約。碳減下來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企業成本降下來的過程。園區統籌整合片區內的所有相關需求,切實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江蘇奧興智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梅中海表示。
在追求低碳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一套優秀的碳管理體系同樣能夠發揮關鍵作用。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依托北京冬奧、杭州亞運綠電溯源實踐經驗,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全面記錄綠色電力生產、交易、消費等各環節資訊,實作園區綠色電力全生命周期可信證明與多維全景展示,並基於物聯器材監測資訊,精準跟蹤碳流,實作碳管理智慧化,從能源利用、原料制備、成品加工、倉儲運輸、迴圈利用等每一個環節開展極限降碳,真正將「全鏈減碳」落到實處。
「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它既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把握的機遇。」濱海港(近)零碳產業園負責人表示,正在構建中的園區碳池將提供更好的碳管理服務,積極助力企業跨越碳壁壘,持續增強地方低碳有利競爭,努力在競逐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中搶占有利地位。(唐穎 陳其龍 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