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40歲,他決定上天

2024-07-25財經

「草根」出身的趙德力,花10年打造了一家亞洲規模最大「飛行汽車」公司。

|【中國企業家】記者 任婭斐

編輯 |馬吉英

圖片攝影 |江智毅

小鵬匯天廣州總部的一樓大廳裏,擺放著3台酷炫的飛行汽車,前來參觀的客人總會駐足觀察一番,坐進去感受感受。這些都是小鵬匯天研制出的高科技產品。

轉角台階處,還陳列著一台飛行摩托。它被格外保護了起來,只能隔著玻璃看,4個旋翼已經褪去光澤,白色的座椅上,斑駁的汙漬清晰可見。

小鵬匯天和創始人趙德力的故事,便是從這台飛行摩托上開始的。

反復試驗1500多架次、摔了四五十架次後,2018年6月,趙德力駕駛著這輛飛行摩托,第一次飛上了天。

試飛成功的這一刻,給了趙德力莫大的鼓勵和信心。 「在此之前已經懷疑人生了,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一個loser。如果飛不起來,我可能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到處都是嘲笑、謾罵的聲音。」趙德力對【中國企業家】說道。

接近趙德力的人評價,他很聰明,很拼很勤奮,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同時懂得洞察人性,看市場的眼光很毒。

趙德力剛剛進入飛行汽車賽道創辦匯天科技(小鵬匯天前身)時,中國做載人飛行器的企業只有兩家,匯天科技和億航智能,後者已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目前市值約65億元人民幣。

2020年9月,小鵬匯天正式成立。 何小鵬是大股東和董事長,趙德力擔任總裁。

如今,全球有300~400家研發超低空載人飛行器的公司,其中國內有超過20家企業。在政策方面,低空經濟也迎來「風口」——不僅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被作為「新增長引擎」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低空經濟中最受關註的賽道,飛行汽車更是促發了萬億級規模的產業空間。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全球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市場規模將超萬億美元,中國將占據25%左右的市場份額,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場。

「我們對低空經濟的發展很有信心,也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性。」站在風口上,趙德力認為,小鵬匯天有先發優勢。

在飛行汽車領域探索多年,小鵬匯天累計研制出5款飛行汽車產品,包括兩台原型機、旅航者T1、旅航者X1、旅航者X2,以及正在研發中的一體式飛行汽車和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已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飛行汽車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短短4年間,小鵬匯天成為國內飛行汽車賽道一匹不容忽視的「黑馬」。強敵環伺之下,小鵬匯天是如何闖出一條路的?

一筆關鍵投資

低空經濟是一條充滿科技感的賽道,但趙德力的早期經歷跟科技極少有交集。

高中輟學後,趙德力跑到東莞打工,當過工人、保安、房產中介,賣過保險、水果,還開過餐館、航模公司,掙了不少錢。因癡迷飛行,2013年,趙德力揣著賣航模賺來的2000多萬元,在東莞成立了匯天科技,開始研發低空載人飛行器。

研發沒有想象中順利,趙德力先從做電機開始,後又研發飛控,直到2016年組成框架機測試飛行。

期間,趙德力的團隊一度瀕臨解散,最初有一二十人,到2016年只剩下兩人。2000萬元也花沒了,「全都是負債,信用卡、花唄、借唄全爆了。每個月接到的都是催收電話,也沒有朋友找我。」 回憶起這幾年,趙德力形容「非常淒慘」。

但他不甘心,他想給即將40歲的自己一個交代。「人到這個年紀還有勇氣追求夢想,很難得,可能也就只有這一次機會。」在趙德力看來,創業最壞的結果就是傾家蕩產,能不能接受?能,「因為我還有機會重新來過」。

趙德力給自己定下了目標:2018年如果飛不起來,就放棄。飛行摩托試飛成功後,趙德力信心大增,開始考慮商業化。

找錢,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事。 一方面,趙德力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上,不斷曝光自己,讓外界看到,「偶爾也能掙點出場費,養團隊」;另一方面,趙德力開始學習融資方法,報名參加一些電視台的融資節目,參加路演。

對趙德力來說,找錢並不容易。頂著「民間科學家」帽子的他,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資源人脈,只有一腔熱愛。這意味著投資方要冒的風險很大。「但我這種創業者,就是敢打敢拼,不怕死,不怕困難,也不怕失敗」,趙德力一遍遍地飛給每個投資人看,「他們不來,我就把飛行摩托拉過去,飛給他們看」。

後來,有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來自外界的肯定、社會的關註越來越多,一些企業家陸續找到他,給了他第一筆天使投資,「他們比較看重我對產品研發的執著,也希望能幫我實作飛行的夢想」。

2019年,趙德力用這筆錢又開發了一款雙人版飛行摩托,可以載客飛行。

2020年何小鵬來東莞找他時,試乘的便是這台。何小鵬當即決定躬身入局,拿錢、給資源。2020年9月,小鵬匯天正式成立,何小鵬是大股東,擔任董事長,趙德力擔任總裁。之後,趙德力帶著員工從東莞搬到了廣州,開始在小鵬汽車總部辦公。

何小鵬加入後,小鵬匯天發展開始進入正軌。 趙德力坦言,在此之前,他大部份精力耗在融資上面,「搞著搞著,公司又沒錢了,每天在這種焦慮中度過,根本沒有心思做產品」。

2021年10月,小鵬匯天完成5億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中很多是小鵬汽車的股東。趙德力說,他們都對能開、能飛的車感興趣,認為市場規模會比垂直起降飛行器更大。

資金上的幫助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公司戰略層面的思考。趙德力回憶,那段時間他和何小鵬經常打電話聊天,聊方向、聊產品、聊技術、聊未來可能性,「第一次打電話就聊了一個多小時」。

小鵬匯天成立後的一年多時間,每周都有例會,何小鵬也會參加,「很多專案節點都要跟他匯報,他也會提出建議,他曾經踩過的坑肯定不會讓我們再踩」。趙德力也跟著何小鵬學習產品思維、團隊管理、行銷組織、體系流程等。

小鵬匯天成立初期,來自航空業的人才偏少,團隊不過數人,如今團隊已經發展至近1000人,研發團隊占比85%,碩博比例占據一半以上,航空背景的人員占比超過25%。

2021年11月,趙德力帶著團隊搬到了距離小鵬汽車十幾公裏外的廣州大學城。

隨著小鵬匯天發展方向逐漸清晰,團隊逐漸成形,2023年,何小鵬開始慢慢「放手」。「但戰略層面一定會跟他討論。他現在會每個月看專案計劃的進度表、財務報表,看看我們花錢的節奏、產品節奏、人員節奏等等,如果有什麽異常,他會跟我說,我們再做調整。」趙德力說。

短期目標與終極目標

「飛行汽車」的概念誕生於上世紀20年代,但受制於技術革新、空域管轄、政策等問題,現在絕大多數公司研發的飛行汽車都是eVTOL,只能飛不能跑。

小鵬匯天選擇另辟蹊徑,要做一款面向個人的、真正意義上的飛行汽車,兼具陸行和飛行功能。 趙德力設想的場景是:平時它是一輛車,在關鍵時刻能夠飛一下。這也是何小鵬加入後,提出的新想法,他認為這個方向的市場前景很好。

最開始,趙德力打算做一款一體式飛行汽車,先行量產。但經過仔細研判,他改變了想法,「純飛的產品在這個階段需求量沒那麽大,通航類的飛機全球一年才賣幾千架,你把它電動化、智能化之後能賣多少?」趙德力堅信,空中的士一定會到來,但是周期會很長,面臨的挑戰也很多。「首先是動力,其次是法規,一體式飛行汽車到底是一輛車還是一個飛機?是不是要拿一個雙資質?輕量化也是一個問題,它現在飛不遠也飛不久。」所以要想在兩三年內實作量產交付,不太現實,趙德力認為做出這樣的產品並量產,可能需要花10年、15年。

小鵬匯天戰略裏的最後一步,才會把一體式飛行汽車產品商業化。 在實作「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小鵬匯天需要做一些能夠短期交付的產品,可以讓喜歡飛行的人在野外先飛起來,或者套用在一些特定場景,比如應急救援、物流運輸、觀光旅遊等。

小鵬匯天分體式飛行汽車的專案快速立項。2023年10月,小鵬匯天首次公布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研發進度。按照計劃,這款產品會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啟預訂,明年四季度開始量產交付,售價不會低於100萬元。

趙德力透露,已經有一些政府部門、機構、企業在和公司接洽,一些企事業單位「迫不及待」先下了訂單,簽署了采購意向協定。個人使用者則可以在四季度開啟預訂。

而被小鵬匯天視為「終極目標」的一體式飛行汽車,也已於去年10月亮相,今年1月在CES上公開亮相。按照計劃,最快在2028~2030年量產。

但飛行汽車要真正進入常態化營運,還面臨不少挑戰。

對企業來說,產品的安全是商業化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其次是降噪,同時還要控制好成本。在趙德力看來,如果解決不了這三個問題,飛行汽車很難實作規模化套用。

如何保障安全?小鵬匯天從產品設計層面入手,將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都考慮進來。「我們在動力、飛控上面都做了備份。飛控相當於人的大腦,我們有三套飛控導航系統,一套系統出現問題,第二套系統毫秒內接過來。動力也有備份,確保飛行過程中一旦機翼停止工作,還能安全迫降。第三層保障則是整機降落傘,當一切系統都失效時,依然能保證安全落地。」趙德力說。

動力系統也是飛行汽車要解答的難題之一。 與常規的電動汽車相比,飛行汽車對電池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高的功率密度以及更快的放電倍率,這些指標直接影響了飛行汽車的續航能力、載重能力以及駕駛效能。

據了解,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自重兩噸,行駛續航數百公裏,飛行續航數十公裏。汽車垂直起飛所需要的動力,是地面行駛的10~15倍。這需要非常強大的動力系統做支撐。因此小鵬匯天動力團隊自主設計了ENP動力總成技術架構,圍繞能源端、能源網絡和驅動端發力。

另外,飛行汽車展翅高飛,還需要在城市裏增加足夠多的起降點,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就能飛。同時,相關法規也要及時跟上。

目前,僅有億航智能的Ep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集齊了適航審定「三證」,已具備了量產資質,剛剛達到商業化營運門檻。

在未來,趙德力希望每個人都能開著自己的飛行汽車,自由穿梭在城市上空。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小鵬匯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趙德力打算再幹40年,幹到86歲。「現在方向已經很堅定了,就是要保持學習、保持健康。」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