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昆明第三屆融媒體網評大賽丨邁好走穩產學研融合這條路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05-24財經
當前,新質生產力已成為熱度最高的關鍵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雲南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雲南篇章的關鍵時刻,雲南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素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努力塑造雲南高質素發展新優勢。
當下,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創新為主導,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廣泛共識。新動能新優勢的發展根本在於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雲南需要克服一些創新方面的短板,如基礎研究領域薄弱、研發人才缺乏,企業創新發展缺乏內生動力,技術創新和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夠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既影響了雲南從「0到1」的技術創新,也制約了從「1到100」的產業創新。今年4月起,自媒體上一度熱炒「雲南大學研發的新型芯片材料技術獲得突破,打破台積電壟斷」的新聞,在美國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背景下,這訊息固然鼓舞人心,但細究下來,這是2021年就報道過的新聞。據當時的報道,雲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的楊鵬、萬艷芬團隊,突破了硫化鉑材料瓶頸,為硫化鉑在日後的投產、商用提供了便利,未來將有著比台積電1納米材料更強的優勢。
但時隔三年,這一被翻炒的新聞背後,硫化鉑距商用投產仍有遙遠距離,將硫化鉑芯片推向市場的量產化過程中,還需要克服包括技術成熟度、產業鏈建設、大規模生產技術等一系列挑戰。
這一切說明,無論是「0到1」還是「1到100」的創新,都離不開產學研融合,這是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實作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融合的重要手段,既精準解決企業技術創新的難點,也縮短技術的轉化周期。「史丹佛—矽谷」校企合作協同發展的模式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校企合作的典範,國內上海、西安、湖南等地都在摸索探尋,並試圖建立相似模式。其中,「復旦/同濟—楊浦」模式已初見成效,近日,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市考察學習,上海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生動圖景呼之欲出,其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素發展賦能的實踐經驗給雲南以生動啟迪。
對於雲南和昆明來說,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個必不可少的路徑就是深入推進產學研融合,夯實科技創新基礎。尤其是政府應發揮積極的橋梁作用,引導建立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平台,促進資訊交流和資源共享,調動校企發揮各自優勢,統一導向加強校企融合;透過政策激勵和資金支持,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技術研發,並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鼓勵企業主導產學研合作專案,積極打造產學研新模式,強化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溝通協作,提高研發成果的套用率和市場適應力。
新質生產力的高質素轉化,需要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提出新的要求,產學研融合,則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雲南和昆明只有在這條路上邁好走穩,培育人才以及厚植科技生長的土壤,才能真正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讓校園中的科技突破轉化成興滇的產業。
評論員:周碩
責編:畢群
編審:沙蘭梅
終審:周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