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增速5.8%,山東何以能「挑大梁」

2024-07-27財經
7月25日,山東「期中考」成績單釋出。數據顯示,山東上半年生產總值46677億元,同比增長5.8%,跑贏全國0.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966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8269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25442億元,增長5.2%。
放眼全國,山東上半年名義增量達到2552億,位居全國第二,固投、社消等多項關鍵指標增速均位居三大經濟省份的第一位。
一系列數據成色足、沈甸甸,展現了 「走在前、挑大梁」的山東擔當。
1.
翻看山東半年報,「穩」的特征鮮明。「穩」在生產供給平穩增長,市場需求回升向好。
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59.1億元,同比增長3.9%;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夏糧面積達6036.3萬畝,增長0.4%;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其中6月份增長8.0%。
再看消費、投資、出口,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跑得也相當「穩」。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96.3億元,同比增長5.5%;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貨物進出口總值1.62萬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出口9954.3億元,增長9.1%。
其實,山東的「穩」不足為奇。近年來,山東把科技創新作為強省之本、動力之源,2023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突破230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攀升至55318件,同比大增13.6%。
政策資金扶持下,產業創新能力不斷被激發。山東從大棚種植、科技育種、無土栽培等方面入手,讓科技賦能農業生產。而工業在新技術的作用下,約束傳統產業發展的各種瓶頸得以突破,同時,在傳統產業優勢之上又催生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關聯產業。譬如當下山東在「新三樣」賽道上奮楫前行,並將產業優勢轉化為出口優勢,今年前5個月,全省「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57.4%,其中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分別增長51.4%、58.8%、61.2%,助推外貿出口高質素發展。
面對當下經濟執行中的困難和挑戰,「穩得住」是一種能力。「穩」的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進」的力量也就得到積蓄。
2.
「穩」的背後,折射出山東經濟邁向質優的深刻變化。
6月30日,隨著萊州大型鹽堿灘塗光儲一體化專案一期正式並入電網,山東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了10050萬千瓦。至此,山東成為全國沿海地區首個新能源裝機過億的省份。
新能源裝機超1億千瓦,意味著一年可以發出1900億度「綠電」,可滿足全省城鄉居民兩年的生活用電需求,相當於節約標準煤5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億噸。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7%,六大高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2%。
2022年,山東又被賦予建設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從「新舊動能轉換」到「綠色低碳發展」,山東的高質素發展之路可謂越走越寬,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上半年,全省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9個實作正增長,增長面為95.1%,較一季度擴大2.4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其中,有色、化工等行業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16.2%、11.6%。全省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較一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從重點產品看,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高端化、智能化相關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23.5%、24.1%。
透過數據看成就,我們可以發現不僅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煥發新活力,產業革新的腳步也愈發矯健,山東經濟向「綠」向「新」轉型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這也意味著,山東既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切實起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作用,也為下半年高質素發展不斷累積優勢條件。
3.
一些省份往往在下半年放大招,經濟占比更高,也就是說,考驗山東經濟韌性的時刻到了。
工業經濟仍舊是山東發展的壓艙石,也是推動山東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今年是山東作為「新舊動能轉換試點」第七年,按照十年規劃,山東已經度過了轉型發展的陣痛期,邁入「騰籠換鳥」產業升級的收獲期。尤其是伴隨實體經濟與數碼經濟的不斷深度融合,數碼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山東經濟韌性強的重要保障。
2023年,全省新增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3個,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促進中心,培育「產業大腦」32家,數碼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47%,產業的競爭新優勢聚集壯大。
山東還聚力突破新興產業,布局建設了空天資訊、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盡管產業規模和先進省份相比產業規模還不夠大,但已經形成一定量級的產業集群,為山東經濟發展註入了新活力。當前,山東7個集群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
山東的韌性還體現在山東幾乎每座城市都能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比如,同樣是沿海城市,海陽依托港口位置相對獨立的天然優勢,建設東方航天港、發展商業航天產業,成為中國首個海上火箭發射母港;煙台打造大型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一號」;青島向海問藥,研發制成「註射用BG136」,是國際首個免疫抗腫瘤海洋多糖藥物,有望為治療惡性腫瘤增添新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互相之間還可以優勢互補,握指成拳。今年1月,中央給山東送出一份「大禮」:濟南都市圈獲批。自此,山東進入濟南、青島「雙都市圈」的發展階段。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要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
其中,濟南都市圈以實施「強省會」戰略為牽引,抓好城際高鐵、跨區供熱等重大專案建設,推動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等城市協同融合發展。青島都市圈以實施「強龍頭」戰略為抓手,推進交通、產業、民生、安全等領域50個重大專案,加快突破青濰日同城化、青煙一體化。支持煙台建設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示範城市。都市圈的構建,不僅拉近城市之間的距離,更將助推城市間的產業協同合作邁向新高度。
此外,山東在補短板上也下足了功夫。近年來,山東相繼出台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全省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政策效應開始持續顯現。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32個行業大類中,27個實作同比增長,增長面達84.4%。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1.9%、10.3%、17.4%和15.3%。
走在前,山東方向明、步子穩;挑大梁,山東人心齊,底氣足。邁上GDP9萬億台階,沖向10萬億的座標,山東,值得我們期待。(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於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