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預定利率下調預期升溫 消費者謹防「炒停」行銷

2024-05-15財經

「且買且珍惜。」近日,關於人身險預定利率將降低的訊息不脛而走,保險行業又吹起了「炒停售」的風。然而,對於訊息的細節和依據,有的代理人含糊其辭,有的代理人依賴一張虛假的媒體訊息。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預定利率調降預期升溫,但消費者需理性投保。

訊息稱預定利率將降至2.5%

「去年告別了3.5%預定利率,今年3.0%也要說再見了,5月應該是3.0%最後的視窗,抓緊機會釘選高利率(即投保)。」5月13日,一位大型險企代理人李華(化名)在社交平台如是說。李華告訴新快報記者,4月公司釋出通知稱,人身險預定利率將迎來調降,但未告知具體的振幅和時間。

據了解,預定利率亦稱定價利率,是指壽險產品在計算保險費時采用的利率。為防範行業利差損風險,去年8月1日起,人身險預定利率由3.5%降至3.0%。由於新產品性價比相對降低,在上述調整落地前,保險行業多位代理人頻頻借此「炒停售」。

李華的行為並非個案。多位代理人的宣傳主要依靠一張疑似來自某家媒體的電報,該電報釋出時間為今年5月10日,提到「監管進行視窗指導,保險新開發產品定價利率或從3.0%降至2.5%」,可疑的是,內容與去年4月的訊息高度雷同。記者進一步求證發現,不僅所涉媒體官網無法找到電報原文,有關媒體人士也辟謠稱,未釋出相關內容。

記者註意到,還有人選擇在短影片中「現身說法」。「預測3.0%的預定利率很快就要調整了。」該保險代理人的依據為,今年以來萬能險結算利率的「限高」,以及近年來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十年期國債利率的下行趨勢等。

銀保渠道顯現利差損隱憂

從去年的調整來看,預定利率的換擋並非一蹴而就。3月,監管部門就行業負債質素情況等對保險公司展開多次調研;4月,監管部門要求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的普通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3.0%;6月起多家公司預定利率3.5%的保險產品逐步下架;此輪調整持續至7月末。

盡管距離上一次調整不足一年,目前業內仍對預定利率持有調降的預期。「降低負債成本還是大方向。」某大型險企產品營運有關負責人向新快報記者表示,最近確實有看到預定利率調整的傳言,但沒有任何官方訊息。

東吳證券近日釋出的研報提到,2023年以來系列嚴監管措施的核心在於降低負債成本。從A股上市險企的個險渠道來看,市場逐步消化去年預定利率的「炒停」影響,需求逐步釋放。從銀保渠道來看,低利率環境下,利差損隱憂再度顯現。研報指出,預計今年下半年預定利率仍有下調可能。

消費者應如何看待預定利率的調整?有保險公司表示,預定利率主要用於產品定價,不能作為選擇保險產品的首要標準。獲得保障是購買保險的主要目的。相對短期理財來講,保險是著眼長期的資產規劃,購買保險更應註重長期收益情況,不宜將保險產品與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金融產品進行片面比較,也不盲目輕信只強調「高收益」、承諾保證收益等不實的宣傳行為。

●連結

一季度三家上市險企壽險保費下滑

據了解,保險行業的「炒停售」行為被明令禁止。然而,據新快報此前報道,去年8月-9月,在壽險行業保費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有保險代理人轉發虛假資訊炒作停售。

眼下,代理人的操作如出一轍,頭部企業也面臨相似的困境。今年1月-2月,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的原保費收入均同比下滑。一季度,五家A股上市壽險公司中,僅有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月14日釋出的公告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分別實作原保費收入3712億元、1045.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9%、-3.5%。

■新快報記者 林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