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夏天還沒來,洞洞鞋在中國已經賣爆

2024-05-11財經

界面新聞記者 | 朱詠玲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與中國消費者體感Crocs及洞洞鞋的火熱一致,Crocs在中國的確賣得好。

據Crocs母公司當地時間5月7日釋出的財報,2024年第一季度,Crocs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實作同比三位數增長。這比前一個季度的表現還要好,2023年第四季度,Crocs在中國的營收增幅超過80%。

值得提到的是,第一和第四季度並不是Crocs的強勢季度,通常其在天氣較高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會有更好的表現。Crocs公司行政總裁Andrew Rees在財報會上表示,考慮到這一點,相信Crocs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及全年在中國市場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

中國市場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拉動了Crocs公司的整體業績,該公司旗下除了主品牌Crocs外,還有2021年底收購的休閑鞋品牌HEYDUDE,後者對總營收的占比約為二、三成。

2024年第一季度,Crocs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2%至9.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9%至1.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元);毛利率為55.6%,同比增加1.7個百分點。

這已是Crocs公司連續15個季度實作營收增長。

Crocs公司業績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快速攀升,主要由HEYDUDE的加入和主品牌Crocs的增長帶動。排除收購HEYDUDE帶來的影響,2020年至2023年,Crocs單品牌年營收從13.86億美元增長至30.1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5%;而在2016年至2019年,其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5.9%。

Crocs近幾年的增長既得益於休閑風潮在全球的流行——可以參看的另一例子是同樣以舒適著稱的Birkenstock,其在2020財年至2023財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另一方面,也是由於Crocs在產品、供應鏈和行銷上加大了投入,並在國際市場尋找增長空間。

目前,Crocs的市場覆蓋了北美、亞太地區、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大本營北美之外的國際市場是Crocs最近幾個季度主要的增長動力。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Crocs北美市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8.1%和9.0%,而國際市場的增幅分別為21.7%和21.3%。

更明顯的體現是北美市場的營收占比逐年下滑。2021年至2023年,Crocs北美市場的營收占比分別為67.2%、61.8%和59.0%。2024年第一季度,這一數碼進一步下滑至51.5%。

中國也是其中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Crocs公司並不在財報中單獨披露中國市場的營收情況,但在近一兩年的財報會上,中國市場屢次被點名表揚。

綜合Crocs在往次財報會上披露的資訊,自2021年到2023年,Crocs每年在中國的收入均實作雙位數增長。2023年是表現尤其好的一年,Crocs曾預期中國市場2023年將增長30%左右,但其最終實作了三位數增長,收入達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億元),約占公司總收入的4%。而在2018年,中國市場大約貢獻總營收的5%,約為5000多萬美元。

很大程度上,這是Crocs將中國視為重要的潛在增長點並對其加大投入的結果。2021年,Crocs將資本支出的重點放在了數碼化、中國市場和產品行銷三大方向上。在中國市場的動作包括簽約明星代言人、最佳化部份省份的合作夥伴、更新門店組合、將天貓作為重點渠道等。

外界也能感受到Crocs近幾年來在中國市場的行銷動作,包括在楊冪、白敬亭之後又啟用「雙代言」,請來劉雨昕和王俊凱出任全球品牌代言人,且同時保留中國區代言人和品牌大使等;上新聯名產品、與其他領域的IP跨界行銷等舉措也頻頻可見。

渠道擴張也是增長的關鍵之一。Crocs在全球範圍內均以批發而非直營為主要渠道,2024年第一季度,Crocs國際市場的78%營收來自批發渠道。Crocs並不披露單一市場的門店數量,但Andrew Rees在最新財報會上表示,將繼續在中國市場開拓渠道,計劃在2024年與合作夥伴開設大量特許經營門店。

目前來看,Crocs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主要是靠對行銷、產品和渠道的投入來提升品牌力和產品力,並最佳化購物體驗。但考慮到Crocs的產品耐用且功能內容強,短期內的復購率受此限制,而它又十分依賴行銷動作帶來的曝光度和新鮮感,「洞門」風潮能持續多久將會是影響Crocs在中國市場長期表現的一大因素。

此外,Crocs在同類產品中並不具備價格優勢。在不缺「平替」的中國電商平台上,不乏大量價格遠低於Crocs的洞洞鞋和鞋花配飾,它們很大程度上占據著份額更大的下沈市場。據Crocs最新財報會上披露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Crocs品牌的平均銷售價格增長了11%至23.36美元(約合人民幣169元)。但Andrew Rees表示,今年不再有新的漲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