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海洋荒漠化:數十萬漁民過度捕撈!「死」去的舟山漁場還能復活嗎

2024-07-20三農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從全國第一的漁獲產地到無魚可撈 ,舟山漁場經歷了風風雨雨可謂是一言難盡。

為什麽曾被稱為「東海漁倉」的舟山漁場,會淪落到無魚可撈的地步? 我們要付出怎樣的代價,舟山漁場才有可能再度輝煌?

全國第一的舟山漁場

舟山歸來不看島,可誰知道,作為中國第一大群島的浙江舟山,在 擁有1390個島嶼 的同時,還擁有著中國最著名的漁場。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舟山漁場位於長江口的東南方,也就是杭州灣以東的地方, 總占地甚至都超過了5萬平方公裏。 而近百年來,浙江、福建、上海、江蘇等多地的漁民都養成了在這片區域捕魚的習慣。

那麽,為什麽舟山地區可以形成一個得天獨厚的漁場呢?

原來,這主要得益於先天的氣候優勢,這裏作為 長江、錢塘江以及甬江入海口 ,不僅充斥著寒流,就連 暖流也會再次交匯

兩流接觸之下,漁場附近竟意外形成了非常適宜魚類生長的溫度環境,甚至還為周遭的魚類帶來了 豐富的餌料資源 ,所以自古以來這片轄區的漁產量就是十分驚人的。

據了解,早在上世紀末期,舟山漁場曾經歷過一次大型的魚類普查,此番在這裏發現了眾多種類的魚種。

經監測,工作人員發現 漁場內的魚類大致在365種左右, 其中的大小黃魚以及烏魚和帶魚的存量尤為豐富,被並稱為了漁場的四大魚產。

而這裏之所以有這麽多的魚,也是因為 浮遊動植物種類多樣,總計達到了274種 ,並且水域內的年平均含量也要比其他水域更高,同時還呈現出了夏季多,冬季較少的特點。

此外,在魚類與浮遊生物中間,自然也少不了蝦貝之類的生物了,同期的 底棲生物,其實同樣也保持在76種左右 ,可以說,三者共同構成了舟山漁場水下豐富的生物圈,形成了一個完整成熟的食物鏈。

當漁場內某種水生生物的數量急速增加時,便會出現相應的 魚汛 ,這也代表著漁場來到了最適宜捕撈的時節。

通常,每年春季到來時,當地都會迎來小黃魚的魚汛,而夏季有大黃魚和烏賊,秋冬季則有我們熟知的海蜇和帶魚。

總而言之,只要人們遵循捕撈規律,舟山漁場一年四季都將不缺魚汛, 漁民每年都不會空手而歸。

欲望與貪念為漁場招來衰敗

適宜的水下環境涵養了眾多魚群,魚群的聚集卻又吸引來了眾多的捕魚人。因此,當舟山漁場的規模越來越大時,也就為後來的落魄埋下了種子。

人力劃槳到發動機提供動力,從人類撒網到機械拖網 。科技使得人們的漁獲提高的同時,對海底魚類的生存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首先,由於早年間的捕魚人大多為個體,所以大家會爭先恐後的為自己的漁船上科技,發動機的強勁能讓漁船行的更久更遠, 網口密度越來越大的底拖網、絕戶網 ,則能保證水下魚產能夠一撈而空。

而如此的內卷形態,也使得以大黃魚產量大著稱的舟山漁場,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就已經很少形成大黃魚魚汛了。

等到2015年時,整個漁場內唯一還存在魚汛的魚種,也就只剩下 帶魚 了,如果說曾經的四大魚種如今也只能存一,那其他的產量本就一般的種類,自然受到的打擊就更大了。

然而,魚種們面臨的不僅是來自人類的大肆捕撈,由於人們捕撈使用的工具越來越靠近工業化,以及臨岸處理漁產的工廠的不斷增加,該水域的水質也由魚類依賴的天堂轉為了難以生存的慘地。

要知道,在水質的評級中,中國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劃分出了四類標準,而在當時,舟山漁場的水質已經達到劣四類海水的程度了,簡單來說就是當地就算有魚,也都不建議進行捕撈了。

經數據統計,舟山漁場的四大魚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捕撈量占比還能達到60%左右,而等到2020年時, 占比就已經下降到10%了

雖然說其中有一定原因,是因為消費者的口味發生了轉變,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 當地的相關漁產的產量已經下降到臨界線以下了。

而這些事實,也證明了人類、漁場、魚類資源並不是一個垂直的關系,並不能讓人類對二者予取予求,三者最該形成的,應當是一種環形的聯系,三者互補,才能讓各部份都獲得益處。

克制中發展才能涅槃重生

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舟山漁場,已經慢慢的又成為了眾多魚類生存的最佳適宜地,而在這一過程中,人類的作用其實也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不讓舟山漁場成為歷史,我們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透過四個方面 對漁場資源進行了把控

首先,就是對那些 捕魚方式太過惡劣的漁船與捕撈網進行限制 ,據了解,自2005年開始,十五年內的大、中、小漁船總量在不斷的下降, 最終大致減少了近八百艘 ,同時三者占比也得到了改善。

以此, 降低魚產捕獲效率低,環境破壞程度大的漁船的出行頻次 ,而增加更加科技化的大型捕撈船,則保證了漁獲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與此同時,漁業部門對舟山漁場適宜捕撈漁產的範圍,也進行了進一步最佳化,簡單來說,就是 降低了國內捕撈區的比重 ,提高了遠洋捕撈活動的占比。

這一規劃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不過五年時間, 國內捕撈量就降低了30萬噸左右 ,遠航捕撈則增加了20萬噸左右的捕撈量,如今, 當地的遠洋捕魚產值已經超過300億了。

而國內減少的捕撈量,也就給了魚類資源更長的涵養時間,透過科技助力水下環境改善,水質提高的方式,當地的海水養殖業已經有了極大的突破, 養殖魚的產量已經占比漁獲總產量的約16%了。

其實,我們除了正向的涵養漁場漁產之外, 對非法的捕撈活動也展開了嚴厲的打擊 ,禁漁期與禁止打撈的魚類的明確,也讓當地的相關魚種不再與市場掛鉤,進一步的保證了魚類不會因人類活動而受到影響。

如今,咱們可以發現,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未來發展著,雖然早期大家只顧著埋頭抓魚,直接的經濟效益使我們忽略的無度的捕撈行為對環境的破壞力,不過,好在我們醒悟的不算晚。

當下在捕撈業得到有效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有序引導,捕撈人自覺遵守相關規定的多管齊下之下, 舟山漁場終於又逐漸拿回了從前那個「東海漁倉」的頭銜。

資訊來源:

百度百科

澎湃新聞 2022-12-03 走出「東海無魚」,舟山這樣做

澎湃新聞 2019-04-30 修復振興舟山漁場 「一打三整治」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