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以「三農」底色擦亮鄉村振興「成色」——平涼市全力推動農業農村工作高質素發展

2024-01-23三農

糧食產量116.7萬噸,蘋果產量225萬噸,蔬菜產量83.75萬噸,「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

新增家庭農場809家,5590個合作社營運規範率達87.2%,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持續壯大;

4個名優農產品入駐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展示體驗館,10個農產品榮獲綠博會、農交會等國家級展會金獎,平涼紅牛、靜寧蘋果品牌價值達到222.8億元和180.9億元,現代農業產業全面提檔升級;

靜寧縣獲批建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崇信縣列入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立名單,靜寧縣、莊浪縣躋身國家級蘋果產業集群專案區,莊浪縣納入國家級馬鈴薯產業集群專案區;

……

芝麻開花一樣的各項數據,猶如寒冬中一縷溫暖的陽光,映照著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也見證著全市「三農」工作在高質素發展中取得的新成效。

過去一年,我市緊扣農業精品培育示範區建設和農業強市目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突出重點,狠抓落實,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了穩中加固、加力向好的良好態勢。一幅村莊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振興畫卷正盡情鋪展,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守牢底線 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這幾日,崇信縣錦屏鎮銅城村村民朱進羊一有空閑就扛著鐵鍁、鋤頭,來到自家的幾畝麥田裏開溝疏渠、引水灌溉,涓涓流水順著水渠像一條條「小白龍」穿梭在田地間,一株株冬小麥順利「喝」上了冬灌水,為來年健碩生長「積蓄能量」。

「我今年種了3畝麥子,天氣比較幹燥,村上組織我們冬灌,麥子地一放水就有了墑,也就有個好收成了。」瞅著麥田裏的麥苗「喝」到了冬灌水,朱進羊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要想莊稼好,良田水灌飽。」入冬以來,為確保今年冬灌工作有序進行,我市緊抓冬小麥田間管理的關鍵期,根據苗情、墑情,統一謀劃、提前整修、暢通渠道、備足水源,開足馬力保障各灌區農田灌溉用水需求,壓茬推進小麥冬灌、冬管工作,為來年豐產增收打好基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糧食豐收的背後,有新農人的探索,有硬科技的支撐。如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早已成為我市農業農村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的共識。

2023年,我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考核內容,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聚焦提產能、增效益,大力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優質糧食工程、主要糧油單產提升工程,全市推廣旱作農業技術228.42萬畝,復種糧食作物46.52萬畝,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35萬畝;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25006萬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2495萬元。預計全市糧食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3.81萬畝;預計全市播種糧食作物435.13萬畝、產量116.7萬噸,均超額完成省上下達的目標任務。

耕地保護網越織越密。以「耕保審計」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集中清理整治「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撂荒地4.82萬畝,實作了動態清零;清理荒廢苗木地0.93萬畝,全部用於糧食生產。印發【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突出宜機化改造和地力提升,建成高標準農田17.3萬畝。工程質素「百日整治」專項行動排查問題全面完成整改。

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持續夯實。全市共爭取中央防災減災應急資金1385萬元,實施冬小麥「一噴三防」137萬畝,實施秋糧作物「一噴多促」70萬畝;開辦農業保險品種24個,完成簽單保費1.35億元、占任務的95.8%。

精品培育 特色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鄉村要振興,農業產業需先行。

眼下,不管是新建續建的牛果菜藥全產業鏈專案,還是示範推廣的綠色生態技術,以及因地制宜發展的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無不為平涼市鄉村振興註入了新鮮活力,進一步充實了「米袋子」,豐富了「菜籃子」。

棚外數九寒天,棚內暖意濃濃。靈台縣中台鎮西川設施蔬菜基地,一座座標準化有機蔬菜大棚內綠意正濃,菜農們在綠葉間忙碌,打理著郁郁蔥蔥的鮮蔬。

為了讓蔬菜大棚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去年以來,我市設施蔬菜產業鏈圍繞做大做強做深關鍵環節,實施蔬菜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行動,著力提升蔬菜產業價值鏈和服務鏈,呈現出種植面積擴大、示範園區和設施面積劇增、生產效益大振幅提升的良好態勢。

隨著春節臨近,我市蘋果進入了銷售黃金期。

走進余灣鄉的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線上電商經營店,工作人員正在手機直播螢幕前介紹著:「靜寧蘋果色澤鮮艷、個大形正,果面光潔、質細汁多,酸甜適度……歡迎下單選購。」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註重數碼化行銷,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內銷外貿相融合,強化靜寧蘋果供應鏈體系建設,在國內多個電商平台進行產品銷售和品牌推廣,打造靜寧蘋果知名品牌,促進蘋果銷售。

靈台設施蔬菜、靜寧平涼產業只是我市特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縮影。2023年,我市以建立農業精品培育示範區、現代生態迴圈農業整市建設試點為牽引,聚焦農業重點產業鏈建設,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樹品牌、興業態,堅決打好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收官仗,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48億元。

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快速發展,不僅富了群眾,也豐富了「菜籃子」。2023年,預計全年牛出欄45.6萬頭,蘋果產量225萬噸,蔬菜48.59萬畝(其中設施蔬菜4877畝),預計蔬菜產量達到83.75萬噸,馬鈴薯90.45萬畝、鮮薯產量117.6萬噸,中藥材9.56萬畝、產量3.69萬噸。新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34個、「甘味」企業商標品牌18個,累計分別達到251個和52個。

聚焦農產品和食品精深加工,持續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文章,新增農業產業化企業16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02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新增營業收入高於2000萬元農產品加工轉規企業3個,培育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9個,比省上下達任務分別增加1個和2個。

大力發展新型設施種植業,集約化建設畜禽養殖場,新建續建牛果菜藥全產業鏈專案256個,崆峒區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二期、優然牧業靈台萬頭全群奶牛牧場、莊浪縣3萬頭肉牛屠宰生產線、水洛河流域食用菌產業園等一批重點專案落地投產,節能宜機、高效集約的現代農業水平顯著提升。

深入實施現代生態迴圈農業整市建設試點,有序推進「一核、三帶」基地建設,完成「糧改飼」76.5萬畝,示範推廣綠色生態技術11項,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稭稈綜合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尾菜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83.84%、89.5%、84.6%和53.7%,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零增長、減量化。

抓點帶面 美麗鄉村建設百花齊放

鄉村冬景望無垠,此時風光也動人。

隆冬時節,走進崆峒鎮西溝村,清澈的胭脂河穿村而過,村間道路平坦整潔,房屋院落幹凈別致。漫步其間,一幀一畫都充滿詩意,一地一物都彰顯和美。

「這些年,村子的變化可大了,平時出來在廣場上曬個太陽、喝點茶、打個牌,心情特別舒暢。」西溝村茶香廣場負責人翟福說。

近年來,西溝村立足「留住鄉愁、做足特色」的目標定位,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線,以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風光等資源稟賦為依托,一體編制村莊規劃,將昔日的荒山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並先後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有故事、有風景、有特色,崆峒鎮西溝村的蝶變,既是我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和美鄉村的生動剪影,也是「千萬工程」經驗在我市落地生根結出的碩果。

2023年,我市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域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形成了「以點帶面、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的工作局面,實作了脫貧成果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持續向好、城鄉融合深入推進、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效能提升、精神風貌持續改善的良好成效。

堅持縣域統籌、系統謀劃、分類實施、一體推進,建成36個省級示範村、100個市級示範村,完成投資8.25億元。積極部署開展省、市級「和美鄉村」建立行動,推薦申報省級「和美鄉村」8個以上,擬評選市級「和美鄉村」50個。崇信縣入選2023年國家第二批鄉村振興示範縣。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為抓手,紮實開展四季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農村改廁「提質年」、新改戶廁質素大比武和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回頭看」等活動,新改建戶廁3.07萬座,農村衛生廁所累計達到27.3萬座,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3.61%,清理農村生活垃圾7.4萬噸,清理畜禽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3.15萬噸,清理農村亂搭亂建等1.63萬余處,沿街、沿路、沿村(莊)周邊環境明顯改觀。

學習運用「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推廣黨建統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家庭和、鄰裏和、幹群和、集體和「四和」同頻,家美、院美、村美、風尚美、心裏美「五美」共建的「1345」鄉村治理新模式,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呈現出點面結合、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涇川縣窯店鎮龍盤村、崇信縣柏樹鎮木家坡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雙輪驅動 農業農村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每一次提升,都源於內生動力的啟用。每一次升級,帶來的必然是質的飛躍。

這些年,我市立足保障糧食安全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整合農業科技資源,狠抓基礎研究,增強創新能力,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蓬勃發展的涉農企業、高質素建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遍地開花,在孕育希望的田野上,煥發出生機、積蓄著力量。

走進靜寧縣甘溝鎮馬坡村昊康牧業肉牛養殖基地,沿著木質的參觀長廊一路向前,一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盡收眼底。一頭頭健壯的牛兒時不時發出「哞哞」的叫聲,一排排整齊幹凈的牛舍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這裏的每一個圈舍都安裝有網絡攝影機,透過遠端觀察即可掌握牛的一舉一動。在飼料的加工調制和牛的餵養方式上,都采取智慧畜牧業技術,每頭牛每天吃多少料、增多少重、健康狀況如何都會一一記錄在數據庫,供工作人員隨時觀察對比、做出調整,這種科學餵養的好處是能大大縮短飼養時間,減少養殖成本。」靜寧縣昊康牧業負責人楊鵬說。

從傳統農業到近代農業,再走向現代農業,科技力量的一路護航功不可沒。2023年,我市堅持將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以及大力開展科技創新作為引領鄉村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切入點,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隴紫麥2號」、西平1號、普冰151、隴麥479等自育品種被確定為隴東旱地類別冬小麥推廣品種;莊薯四號新品種透過省級評審認定,累計育成糧油作物品系63個,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全覆蓋;年內新增各類農機具8809台(套),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63萬千瓦,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9%,建立縣級以上小麥、玉米、蘋果、中藥材等全程機械化示範點19個。

——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100.3萬畝;全市新增家庭農場809家,累計達到6753家,全部進入農業農村部名錄系統;5590個合作社營運規範率達87.2%,各類經營主體聯結小農戶比例33.2%。對50個家庭農場和50個合作社授牌命名為「百強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獎補200萬元。

——深入實施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破十」攻堅戰,透過百企幫百村、公司化改革試點等有效舉措,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相對薄弱村」全面消除,前三季度,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2.21億元,村均收入18.68萬元,同比增長200.4%,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99.45%。

——開設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等培訓班48期,培育高素質農民2834人,培訓農業實用人才1.45萬人。(記者 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