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現在為什麽每逢大雨暴雨大暴雨「農田必內澇、被淹」?真相來了!

2024-06-25三農

每逢大雨、暴雨、大暴雨,「農田必內澇、被淹」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並不常見。那麽,為何今天的農業會如此脆弱呢?我們需要從歷史的變遷中尋找答案。

三十年前,中國的排水系統可以說是無比完善的。那時候,路路相通,溝溝相連。農田旁有溝,村路旁有溝,鄉鎮公路旁有溝,縣市省級公路旁有溝。這些溝渠不僅連通了各級公路,還連線著排水站,而排水站則直接排水入江河。這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統,確保了多余的雨水能夠迅速被排走,從而避免了農田內澇和被淹。無論是小村莊還是大城市,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農民們可以安心種植,不必擔心大雨帶來的災害。

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利用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單幹以後,農民為了增加耕地面積,「平農田旁溝」;村委會為了簡化管理,「平村路旁溝」;個體戶和鄉鎮單位為了便捷使用土地,「平鄉鎮公路旁溝」;私營企業和縣級單位為了發展經濟,「平縣級公路旁溝」;更有甚者,私營企業和省市區級單位「平省級公路旁溝」。一時間,全國從農田到小公路、大公路均一掃而空,溝渠不見了蹤影。

這一現象在農村尤為明顯。農民為了爭取更多的種植面積,將農田旁的溝渠填平,希望能夠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在無形中為農田埋下了災難的種子。沒有了溝渠,雨水無法迅速排出,內澇成為了常態。

城市則因為經濟發展迅速,土地利用更加緊張。為了最大化土地利用率,城市裏的溝渠也被逐步填平。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增加樓盤的用地面積,不惜填平原有的排水溝;市政為了美化環境,也將一些不起眼的溝渠填平。然而,短視的行為帶來的卻是頻繁的城市內澇問題。一遇大雨,城市的街道變成了「水城」,居民出行困難,財產損失嚴重。

近年來,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頻發,這進一步放大了排水系統缺失的問題。沒有了溝渠,雨水無法及時排出,導致農田和城市內澇現象越來越嚴重。每逢暴雨,新聞中不斷報道著各地內澇的慘狀,給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

面對如此嚴重的內澇問題,網友們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網友認為,這是現代化行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也有網友認為,這是短視行為帶來的惡果,只有恢復原有的排水系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專家們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水利專家認為,應當重新規劃和建設科學的排水系統,尤其是在農業地區,恢復溝渠是當務之急。環境保護專家則建議,采取自然排水和人工排水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現代科技,打造可持續的排水系統。還有經濟學家指出,政府應當加大投入,扶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總之,無論是從前的溝渠排水系統,還是現在的內澇頻發問題,都讓我們看到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土地資源,避免內澇問題的發生,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課題。只有透過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我們才能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各位讀者,您認為當下的內澇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恢復傳統的排水系統是否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或者,我們應該尋找全新的方法來應對?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