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畝均增收逾3000元 跨界「稻」路「漁」利幾何

2024-01-02三農

肖明朗的水稻與南美白對蝦共作田。(何晴 攝)

秋收罷,冬種始。顧不上寒風侵襲,位於海曙區鄞江鎮的東升農場又進入了新一輪的忙碌。「水稻田裏種上水草,為明年新增200多畝稻蝦田做準備。」談起明年的規劃,農場負責人吳衛峰充滿幹勁。

共生輪作 農戶增收

東升農場與日俱增的種養面積,是我市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初見成效的一個生動註腳。

日前從市農業農村部門了解到,今年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4萬余畝,形成了水稻小龍蝦輪作、水稻澳洲龍蝦共作、水稻南美白對蝦共作及水稻中華鱉共作等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畝均增加純收入3000元以上。

「今年農場的水稻田采用‘水稻+小龍蝦、南美白對蝦’輪作共生模式,取得明顯成效。」象山縣西周鎮明朗農場負責人肖明朗介紹,今年3月份在田中放小龍蝦苗,4月底開始收獲小龍蝦;6月份開始種水稻,同時與南美白對蝦進行共作,11月完成了南美白對蝦和稻谷的收獲。肖明朗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今年實收稻谷120噸、小龍蝦22噸、南美白對蝦33噸,產值105.6萬元,扣除種養成本,實作畝產值超萬元,畝純收益達5145元。」

生態溢價 「稻」路寬廣

一片稻田掙出多份錢,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生態效益有增無減。在余姚市泗門鎮謝家路村的恒青家庭農場,負責人張義青展示了一張攝於今年10月底的照片。圖中的兩片水稻田可謂「涇渭分明」:左側稻田中的稻葉由於肥力不足明顯泛黃,右側稻田內稻葉青青、長勢喜人。

「右邊這一片都是稻蝦輪作田塊,是在小龍蝦收獲後種植的單季稻。」張義青說,小龍蝦會吃掉田間雜草及害蟲,排出的糞便是水稻的天然肥料,水稻品質大大提高的同時,減少化肥使用量70%以上,減少農藥使用量100%,每公斤水稻生態溢價2元。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稻漁綜合種養能實作‘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稻漁雙贏、有機發展’,既可以守護國家的‘米袋子’,又可以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是推動寧波農業高質素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新的驅動力。

跨界融合 專家助力

在很多人看來,種田的和養魚的「隔行如隔山」,少有交集。稻漁綜合種養,讓兩者首次跨界融合。肖明朗坦言,探索稻漁綜合種養,離不開專業技術力量的支持。

今年7月,肖明朗的稻田內陸續有南美白對蝦停止進食,進而死亡。他隨即向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沈偉良求助,詢問病因。經判斷,這批南美白對蝦由於天氣突變出現了應激反應。「經過科學用藥及水質調節,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肖明朗說。

「由專家帶頭,解決種養難題,改良相關技術,這是進一步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的必由之路。」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水產技術推廣科王揚才介紹,農業農村部門已成立寧波市稻漁綜合種養高質素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發揮以農技、漁技推廣體系為主體的技術團隊優勢,努力探索一條更適合寧波發展的本土化稻漁綜合種養道路。

為鼓勵更多農戶稻漁綜合種養,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新建的50畝以上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的經營主體按每畝800元至1200元進行獎補。

與此同時,各區(縣、市)也陸續出台配套政策,如北侖區透過市區二級獎補,稻漁綜合種養合計最高每畝可獎補3000元。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農業農村部門將透過開展農事體驗、農耕科普等活動,進一步推動稻漁綜合種養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來源:寧波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郵件 資訊新報 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