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國最大糧倉北大荒,辛苦開墾半個世紀,為何要退耕還「荒」?

2024-07-27三農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這就是人們眼中的北大倉。老一輩的東北人大概記憶猶新,讓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究竟有多不容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現在的 北大倉竟然要退耕還「荒」 。一代人辛苦大半輩子的良田,就這麽不要了?

這一切還得從北大荒被開墾說起。

何為北大荒?

北大荒主要指的是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北部地區,包括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以及小興安嶺一帶的廣袤土地。20世紀50年代之前,這片土地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野,保持著原始的生態面貌。

北大荒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獨特的氣候特征,這裏的 氣溫常年偏低 ,無數的樹葉和自然倒下的樹木在地面上堆積,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腐爛變質,形成了 一層厚厚的、肥沃的黑土地。

這片黑土地的面積達到了約600萬公頃,它占據了全球黑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更占據了中國黑土總量的80%。

黑土裏的有機質含量高達2.5%—7.5% ,是普通土地的十倍之多,即便是在不施肥的情況下,這片黑土地也能帶來遠超其他土地的農作物產量。

北大荒的開墾有多難?

正是由於北大荒那得天獨厚的土地條件,20世紀50年代, 中國政府為了解決當時4億多人口的溫飽問題, 毅然決然地做出了開發這片土地的重大決策,一場聲勢浩大的開墾運動隨之展開。

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和農民響應國家的號召 ,踏上了北大荒的土地。他們面對的是極端的氣候、貧瘠的土壤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但這一切都未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 開荒種糧運動

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北大荒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級重要商品糧基地,每年糧食產量高達70億公斤。以全國十分之一的耕地,生產出全國四分之一的糧食,滋養了六分之一的人口。

開墾後的北大倉,不僅成為了中國糧食生產的重鎮,更在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的產量上實作了顯著的飛躍。據詳細統計,自開墾以來的幾十年間, 北大荒的糧食產量增長了數十倍

但是從 1999年開始 ,國家卻決定把廣袤的 北大倉退耕還「荒」 ,全面停止對現有濕地的開發,同時對不宜耕種的,或者產量低下的200萬公頃耕地,全部退耕。

北大倉為何退耕?

為啥寧願不要糧食,也要退耕北大倉?

其實,這些年在北大荒的過度開墾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一些嚴峻的生態問題。

然而,人類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著大量的人工活動, 壓縮了原始森林和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的面積 ,打破了原本穩定的生態環境。而原本平坦肥沃的黑土地,也因無節制的過度開墾變得溝壑縱橫, 水土流失的問題愈發嚴重

水土流失造成的最直接問題就是 黑土地的消失 。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北大荒的黑土地表層正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飛速流失。 曾經近1米的黑土層,如今平均厚度已不足40厘米。

甚至在一些地區,原本黝黑的土壤甚至開始 呈現出黃土的特征 ,少數地方還出現了 沙化現象 ,個別村莊已被風沙吞噬。如果不提高警惕,加以防範和保護,讓黑土按此速度持續流失,那麽到了幾十年後,我們可能會完全失去這片寶貴的黑土層。

更讓人痛心的是,四百年才沈澱一厘米的珍貴黑土,如今卻以區區四塊錢的價格輕易地被轉手出售,這無疑是對北大荒黑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黑土的流失問題本已令人憂心,前些年盜挖黑土的現象又十分猖獗。

高達300%的利潤誘惑,讓一些人不惜犧牲長遠利益,采取了這種極端的、破壞性的方式來獲取收益。它不僅損害了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更威脅到了整個生態系的健康和穩定。

沒有了黑土,糧食產量急劇下降。20世紀末的北大荒,與開墾初期相比,糧食產量已經減少了近一半。並且,由於水土流失的加劇,北大荒的很多河流中都有大量泥沙淤積,眾多水利工程的功能受損,甚至失效。

同時,北大荒濕地面積的驟減,生物多樣性銳減,更削弱了生態系的涵養和調節功能,使整個北大荒 演變成一個生態脆弱區 。惡劣的氣候和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沈重的打擊。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大荒地區已 多次遭受旱澇災害侵襲 。1994年的洪災,使黑龍江 5300多公頃的耕地被洪水吞沒,數十個村莊遭受淪陷性打擊。

1998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到了2002年,沒有洪水,又來了嚴重的旱災,導致 整個松嫩平原幾乎無法進行播種

退耕還「荒」的成效

為了守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 中國政府在21世紀初毅然決然地啟動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政策 。這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標誌著對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轉型。

所謂退耕, 並非簡單地縮減耕地面積 ,它更是一種對農業發展方式的全面革新。北大荒地區透過退耕,不僅逐步恢復了自然生態,改善了土地質素,還積極探索了更為科學、環保的農業生產方法。

近20年來,北大荒地區的退耕還"荒"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數十萬公頃的土地得以退耕,建立起了 約占整個農墾區面積20%的保護區 ,並完成了 人工造林數十萬公頃

如今的"北大倉",不僅重現了當年水草豐美、動物成群、風光旖旎的北大荒美景,更以年產100億公斤的糧食產量,鞏固了其"中華大糧倉"的重要地位。

北大荒從昔日的開荒到今天的還荒,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作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