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現在的鄉鎮幹部與從前,已經大不相同

2024-07-26三農

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究竟是什麽改變了我們熟悉的鄉鎮幹部? 當我們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千。從前那個與村民同甘共苦的鄉鎮幹部,如今仿佛已成為遙遠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每到秋收時節,總能看到鄉鎮幹部們忙碌的身影。他們騎著單車穿梭在田間地頭,時而停下來與農民攀談,時而彎腰幫忙收割莊稼。那時的他們,雖然衣著樸素,但卻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與村民們親如一家。

然而,近年來,鄉鎮幹部的形象似乎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曾經那個親民愛民的形象,逐漸被一個個西裝革履、手持智能電話的年輕面孔所取代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深刻地反映在工作方式和理念上。

在過去,鄉鎮幹部大多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他們對鄉土有著深厚的感情,對當地的風土人情了如指掌。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情感和經驗,讓他們能夠輕松地與村民打成一片,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他們的工作方式看似簡單,卻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他們會拎著一瓶酒,直接登門拜訪農戶。在酒香四溢的氛圍中,村民們的心扉自然而然地開啟了,那些平日裏難以啟齒的心裏話,也在不知不覺中傾吐而出。這種看似粗獷的工作方式,卻蘊含著深厚的人情味和高效的解決能力。

如今的鄉鎮幹部,大多是從城裏下派來的年輕人。 他們學歷高、能力強,充滿了幹勁和熱情。但是,由於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他們往往更擅長處理數據和報表,而在與群眾打交道、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工作經驗上,還反映在生活習慣上。以前的鄉鎮幹部,由於交通不便和工作需要,大多選擇住在鄉鎮。他們把鄉鎮當成第二個家,一住就是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這種長期駐紮的工作方式,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情況,更深入地解決問題。

而現在,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私家車的普及,很多鄉鎮幹部選擇每天往返於鄉鎮和縣城之間。這種變化雖然提高了生活質素, 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拉遠了幹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更值得關註的是, 鄉鎮幹部的工作重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從前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實地工作上,經常下鄉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而如今,他們的大部份時間都被各種表格、數據和檢查所占據。這種工作重心的偏移,不僅讓幹部們感到疲憊不堪,也讓群眾感到被忽視和疏遠。

一位退休的老幹部曾經感慨道:" 現在的年輕幹部,學歷是高了,但是接地氣的能力卻差了 。他們更多地是在辦公室裏處理檔,而不是在田間地頭解決問題。"這番話雖然有些偏頗,但也反映了部份群眾的心聲。

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種變化歸咎於個人。 實際上,這是整個社會發展和治理方式變革的必然結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管理的精細化,基層治理也需要與時俱進。數據分析、精準施策等現代化手段,確實能夠在某些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也不能忽視傳統工作方式的優勢 。那種深入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作方法,雖然看似簡單,卻能夠最直接地了解民情、解決民困。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既保持高效的工作方式,又不失親民本色,是每一位鄉鎮幹部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有專家指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平衡。 我們既要學會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又要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來賦能基層治理,但絕不能讓冰冷的數據完全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交流。

一位年輕的鄉鎮幹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這一代人,雖然沒有老一輩那麽豐富的基層經驗,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懂得如何利用大數據來精準施策,如何透過新媒體平台與群眾溝通。 關鍵是要把這些新手段與傳統的群眾工作方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好新時代的基層工作。 "

這番話道出了許多年輕幹部的心聲,也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事實上,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鄉鎮幹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沒有改變 。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解決群眾的困難。

值得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在努力學習現代化管理知識的同時,也在積極向老一輩幹部學習與群眾打交道的技巧。 他們在嘗試用新的方式來傳承那份對鄉土的熱愛,對群眾的深情。

比如,有的鄉鎮開始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模式。他們既透過微信群、公眾號等平台與群眾保持日常聯系,又定期組織面對面的座談會,深入了解群眾的真實需求。這種方式既保持了工作的高效性,又不失親民的本色。

還有的鄉鎮幹部,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他們意識到,只有真正融入當地生活,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服務群眾。於是,他們開始嘗試每周至少有幾天住在鄉鎮,參與當地的各種活動,重新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這些努力,無疑都在為重塑鄉鎮幹部的形象貢獻力量。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既要給予年輕幹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要鼓勵他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我們也要反思現有的考核評價機制。 如果過分強調數據指標,而忽視了實際工作成效,就很容易導致幹部們"為考核而工作"的傾向。 因此,建立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也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環。

我想說的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鄉鎮這個概念所承載的意義從未改變 。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國家的根基,是無數人心中的歸宿。每一位鄉鎮幹部,都肩負著傳承這份情懷的重任。

讓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再次提起鄉鎮幹部這個詞時,腦海中浮現的,將會是一個既熟悉又煥然一新的形象。 一個既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手段,又不失傳統親和力的形象。一個既能乘風破浪、勇立潮頭,又始終保持著最真摯地氣的形象。

因為,這才是新時代真正需要的鄉鎮幹部。這才是能夠真正推動鄉村振興、實作共同富裕的中堅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實作這個目標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