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建四局銅梁區少雲鎮、圍龍鎮、侶俸鎮造現代農業高標準農田改造

2024-01-08三農

中建四局打造的以現代農業產業為牽引的高標準農田改造專案一期工程,涉及銅梁區少雲鎮、圍龍鎮、侶俸鎮等三鎮六村。今年秋季,兩萬余畝水稻和4500余畝高粱已喜獲豐收。

近年來,銅梁區以村集體為主體,引入國有公司、社會資本組建「巴嶽農莊」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以公司化、市場化推動高標準農田持續發展。中建四局銅梁專案即為這一鄉村振興新模式的試點。從專案投資到規劃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到開展產業營運,中建四局全程參與,不僅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還著力為當地引入培育創新能力強、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農田整治前影像

01

全域整治 「巴掌田」變連片高標準農田

以「山城」著稱的重慶,屬西南丘陵地貌,受地形影響,旱地水田相互交錯,「雞窩地」、「巴掌田」隨處可見,農田耕、種、管、收基本上全靠人力,同時沒有系統的灌溉系統,雨季排澇、旱季給水一直是困擾農戶的老大難,在當地一直流傳「天養農業」的說法,人員外流、土地撂荒現象嚴重。

2022年9月30日,中建四局聯合重慶新鴻億現代農業公司中標銅梁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案,為當地實作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圖景帶來可能。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難在何處?

中建四局投資發展公司銅梁專案建設管理部工程總監鄒傳奇感慨:「我們經常做公路、橋梁等工程,所以挖高填低、廣網鋪設等技術要求對我們來說都不算難事,難的是協調各方。」當地農田離散、水旱交錯,各有其主,要將大片農田集中連片,需協調各方利益,解決各方關系,專案團隊需要與鄉鎮幹部、村幹部打成一片。

中建四局用行動解決問題
要進行改建,首要就是解決大型電腦械進農田的難題,因地制宜進行「挖高填低」,在土地整治中,四局堅持「以用定建、以建促用」的指導思路,大膽設計,多番研究,開展「改大、改水、改土」等一系列建設工作。

從2022年10月進場施工,專案團隊利用冬季農田閑置期開展施工,組織300余台挖掘機以每天500畝的效率推進,搶在2023年春耕前實作三萬畝農田改造和提升。

鄒傳奇介紹,專案團隊充分把現代科技運用到建設施工和產業種植過程中。在「改水」施工中,透過多頻次現場踏勘與無人機繪圖相結合,設計合理灌溉管網路線,充分利用原有灌溉明渠路線,最大程度避免對已成型硬化道路破壞而造成的二次維修以及埋管對原有植被損傷等問題。在「改大」階段,全部啟用「關水調平」施工工藝,經濟節約的同時,保證整改後的「大田」平整度達標。在「改土」中,針對部份「傍田」田與田落差大,田坎陡的情況,首創「二碼台」工藝,大大降低田坎垮塌風險......

昔日的「雞窩地」「巴掌田」一改舊貌,於廣袤田野上展現出勃勃生機。

02

創新模式 「新農人」逐夢田間地頭

「巴嶽農莊」采用國企牽頭、資本引入、農戶入股、專業營運的方式開展鄉村振興試點,國企、村集體、其他社會資本「三足鼎立」,形成多元化股份合作模式,探索出高標準農田改造與產業發展「三同步」新模式,即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建設、同步產業營運。

完成一期高標準農田建設後,中建四局引入專業農業服務公司,讓「新農人」逐夢田間地頭。

03

探索「產業+」 註入發展活水

與以往的「村集體+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相比,「巴嶽農莊」有何不同?銅梁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張煥兵表示,以往的模式合作各方利益聯結不緊密,效益難以保障。為解決這類問題,銅梁區按照「基層組織搭台、工商資本進村、綜合經營增效、公司治理賦能、整村推進共富」的工作思路,啟動「巴嶽農莊」鄉村振興試點建設。中建四局瞄準「產業+」,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聯動供銷社、京東、重百、廣墾等企業單位參與產業營運,暢通銷售渠道,形成「產業閉環」。

04

粱熟滿倉,十裏飄香

2023年8月,新改造的高標準農田上,4500畝紅纓子、冀釀4號等優良高粱品種開始采收,收獲的高粱顆粒飽滿、色澤紅潤,是醬酒釀造的上乘原料,拿到了多家國內知名酒廠采購訂單。

不久前,「巴嶽農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發中心、南方蔬菜種質資源庫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培育良種,在銷售端則和京東農場、淘菜菜、誼品生鮮等共同搭建市場平台。

這張鄉村建設的藍圖,力求將專案的上中下遊全面打通,以求種質資源的高品質、生產組織的高效能、農村產出的高收益,來實作農業農村現代化。2023年上半年,侶俸鎮「巴嶽農莊」4個試點村實作群眾增收1223萬元、人均增收1100元。

該專案的實施,成功打造了連片的高標準農田,解決了當地農田離散、水旱交錯的問題,還為當地引入了現代科技,推動了鄉村振興。銅梁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張煥兵表示,透過「巴嶽農莊」,銅梁區探索出了一種新型的集體經濟組織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建四局將繼續致力於推動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