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互助共贏 合作「生金」——畢節市著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

2024-01-07三農

1月3日清晨,四面環山的納雍縣鬃嶺鎮祠堂邊社區霧氣還未散去,袋裝天麻菌種培育基地裏已經是一派繁忙景象,務工村民們圍坐一起,忙著將鋸末、泥土、木材、蜜環菌混合裝袋,一道道流程井然有序地進行。

「這個叫‘袋裝麻’,是我們創新的天麻種植方式,這種方式不擇林地,裝袋好後可以放置於茶園裏、房屋四周,既便於日常管理還能有效避免野豬的侵害。」祠堂邊社區黨支部書記、現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隆權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準備種植10萬袋天麻,這兩天正在抓緊裝袋。

據了解,2020年以來,以黨支部為引領,祠堂邊社區現代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立足高海拔、多雲霧的特點,因地制宜發展了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茶葉和天麻兩大產業,鼓勵社員透過資源、資產、資金入股,並和多家企業建立長久合作關系,將茶葉、天麻銷往全國各地,每年讓229戶社員戶均增收3000元。

「合作社去年效益不錯,經營性收入達到100余萬。今年再加把勁,把咱這合作社辦得更紅火。」 李隆權說,再過不久,合作社將舉行分紅儀式,屆時,入股村民都可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聯結農戶、企業和市場的重要紐帶,是讓「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有效對接的最佳途徑。近年來,畢節市透過黨支部引領,把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加速農業產業化行程、拓寬群眾增收途徑的重要抓手,並健全體制機制、分類規範提升、加大宣傳引導、強化政策扶持等措施,讓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眼下雖是農閑時節,可黔西市林泉鎮清浦村惠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肖世祥可沒閑著,而是利用當下的時間,和維修人員在庫房裏修檢幾十台農機器材,「我們有拖拉機、微耕機、植保無人機、播種機等各種農機,可實作農業生產各環節全覆蓋,趁現在閑著嘛,把機器全部檢修好,好服務春耕生產。」

2009年12月,肖世祥出資40余萬元,加上政府的幫扶資金,成立了黔西首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套用,群眾不再為耕地、播種、收割等發愁,既降低了種植成本,又讓冬閑田成為「增收田」。

「現在,每年的農忙時節,合作社的人員和器材都不夠用。秋收的時候,每個社員一個月有2萬元收入。」肖世祥說,如今,合作社成員有11人,帶機入社的村民有127人,47台各類農機種類齊全。

從單打獨鬥到「組團」發展,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的農業合作社照見了鄉村振興更廣闊的未來。

據畢節市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顧國介紹,近些年,畢節圍繞馬鈴薯、蔬菜、經果林、茶葉、中藥材、生態畜牧等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積極引導建立各類農民合作社,呈現出多層次、多類別、多領域的發展局面。目前,畢節市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251家。

相對於小農戶的一家一戶經營,合作社透過抱團發展後,一改過去農戶單打獨鬥的現象,讓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並透過合作經營等方式實作共同增收,鼓起了腰包和幹勁。

「合作社發展得好,我們也開心。」

「把地交給合作社放心,比我們自己種得好。」

「一年分紅都有幾千塊錢,還能在合作社參與務工,兩份收入。」在威寧爐山鎮新秀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列舉入社後的實惠。

近年來,該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5940畝,專門從事大棚育苗、果蔬、魔芋種植基地建設,林木種子生產經營及造林,共帶動脫貧戶590戶3003人,按照合作社、脫貧戶、村集體占比55∶40∶5進行利益分配,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助推該鎮新豐村、爐山社區、茶園村共同致富。2017年以來,合作社先後被評為市級、省級、國家級示範社。

互助共贏,合作「生金」。如今,畢節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在組織帶動小農戶、激發鄉村資源活力、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出重要的「領頭羊」作用,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域的重要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編輯 王星

二審 謝朝政

三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