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中國人對傳統黑豬肉的鐘愛,讓年輕人聽來可能有些不屑一顧,反正 無非就是懷舊情懷或童年濾鏡吧。
然而,根據研究,老一輩吃過的豬肉更好吃這是實實在在有理論依據的!
以前,中國人都是吃自家養自家殺的黑豬肉,口感層次之豐富,遠超如今的白皮豬。那為什麽我們現在吃不上黑豬肉了?
答案很簡單, 在外國豬種的「入侵」下,現在中國已經有八個本土豬品種滅絕了 ,而剩余的也岌岌可危,很難買到不說,現在的農民們也不怎麽養了。
為何黑豬肉能喚醒味蕾深處的記憶?
黑豬肉之所以備受推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卓越的「鎖水」能力。
研究表明, 黑豬肉的持水能力高達35%,遠超白豬肉的25% 。這種能力使得黑豬肉在烹飪過程中能夠牢牢鎖住水分,保持肉質的鮮嫩與多汁,從而帶來更加鮮美的口感。
黑豬與白豬,兩者間一個顯著差異,在於它們的生長周期。 黑豬悠然自得地生長長達14個月,而白豬則在7個月內,便達到出欄標準 。
這額外的7個多月時間,黑豬並未虛度,它們正忙著在體內累積那些賦予肉質獨特風味的精華。因此,黑豬肉的口感之豐富,香氣之濃郁,遠非白豬肉所能及。
營養層面,黑豬肉同樣表現出色, 胺基酸含量高達18%,相比之下,白豬肉僅為15%。
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元,它們促進生長發育,參與組織修復,還能提升身體各項機能。
黑豬的 生活方式 ,也為其肉質加分不少。它們多采用 散養或放養 模式。這種散養方式,讓黑豬體格健壯,賦予了它們肉質獨特的鮮美與質感。
據上海市農科院的研究顯示, 散養的黑豬不僅疾病發生率低,壽命也更長,健康狀況,明顯優於那些長期生活在狹小圈舍中的白豬。
進口豬種何以迅速占領中國市場?
然而,優點多多的黑豬,為什麽反而打不過外來的白豬呢?
很簡單, 長得快,產量大,也就賺得多 啊!在這一點上,黑豬拿什麽來比?
以中大型養殖場為例,透過引入外來的杜洛克豬,實作現代化養殖, 年產量動輒數萬頭 ,展現了驚人的生產效率。
相比之下,同等規模的本土黑豬養殖場, 年產量卻僅能勉強達到數千頭 ,這一差距,使得外來豬種在市場上迅速占據優勢,而本土黑豬則顯得相對滯後。
再聚焦於 瘦肉率 這一關鍵指標,它直接關系到豬肉的市場接受度和經濟價值。藍瑞斯等外來品種,憑借 高達60%至65%的瘦肉率 ,精準捕捉了現代消費者追求健康、偏好瘦肉的飲食趨勢。
瘦肉率高意味著肉質更加精瘦,脂肪含量低,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健康需求。
因此,藍瑞斯等進口豬種,因其高瘦肉率在市場上更受歡迎,進一步壓縮了本土豬種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 本土黑豬的瘦肉率僅在45%至50%左右 。這極大限制了本土黑豬,在追求低脂健康飲食潮流中的市場競爭力。
更為嚴峻的是,本土黑豬還面臨著 遺傳多樣性急劇下降 的困境,降幅高達15%。這一問題 直接削弱了黑豬族群的抗病能力、環境適應力以及繁殖能力。
四川農業大學的研究指出,這背後的原因包括不規範的雜交行為、基因汙染以及族群數量的持續減少。
這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本土黑豬的生存、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本土豬種的千年養殖智慧,如何守護與傳承?
中國的本土豬種,主要包括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優良肉質的品種,如川鄉黑豬、粵東黑豬、廣西香豬等。
這些品種,在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逐漸形成了適應當地環境和飼養習慣的獨特特征。例如,四川黑豬因其肉質鮮美、適應力強和抗病能力優越而廣受歡迎。
粵東黑豬則因其獨特的肉質,在南方地區廣泛飼養。
中國本土豬種有悠久的養殖歷史,面對如此珍貴的種質資源,構建一套完善的保護體系勢在必行。
這包括 建立專門的保種場,劃定自然保育區,以及設立基因庫,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要實作這一目標,首要任務是對現有的本土豬種資源,進行全面的普查與測定。
這猶如為每一種豬種,進行詳盡的「健康檢查」與「能力評估」。透過科學的方法,了解其遺傳特性、生長效能及肉質優勢,從而精準施策,最大化地發揮其獨特價值。
以四川為例,川鄉黑豬是中國傳統黑豬中的瑰寶,四川更是黑豬繁衍生息的重要之地。然而因為廣泛引入進口豬種,川鄉黑豬的養殖規模遭遇了顯著的縮減。
在政府與科研團隊不懈努力下, 川鄉黑豬的生長周期成功縮短了約20%,同時瘦肉率提升了約10% 。
還有就是廣西省的香豬,也為其他豬種做出了一個好榜樣。
調研發現廣西香豬肉質異常細膩,胺基酸含量更是高達20%。相比之下,藍瑞斯僅為16%。廣西香豬擁有出色的體質與強大的抗病能力,完美適應廣西當地獨特的環境與養殖模式,病發率僅為5%,遠低於外來豬種的12%。
福建省的黑豬保種場與保護區也值得學習借鑒,他們創新性地結合了基因庫與活體保種兩種手段,為黑豬遺傳資源的長期安全提供了雙重保障,確保每一種珍貴豬種都能得到應有的關註與保護。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建立起五個專業的黑豬保種場,並成功保存了超過五千份黑豬基因樣本。
唯有讓本土豬種在保護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深化保護,方能既守護住我們的珍貴本土豬種遺產,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嘗到那份源自自然、獨一無二的美味。
參考資料:
黑豬生態養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
雲南土著豬種遺傳多樣性及其可持續利用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