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山東昌邑:「三農」新生軍為現代農業註入活力

2024-03-28三農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逐漸向農村聚集,沃野千裏成為眾多「新農人」創業的熱土,紮根農村成為一股時代新潮。昌邑市把鼓勵引導工商業資本投資「三農」事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為農村經濟註入了澎湃動力。在昌邑的農村就活躍著一批這樣的城裏人,在農業農村廣闊的舞台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鄉村振興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農業總有一種繞不開的情懷」——李愛雲

作為一名女企業家,她經營著一家具備國家二級資質的建築工程公司,年產值達四千余萬元;作為一名新農人,她把自己的梨園經營得有聲有色,對投資特色果蔬產業有著無限的憧憬——這就是李愛雲。2017年李愛雲註冊成立了昌邑市聚興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了圍子街道西小章村濰河岸邊的50畝地,開始種植梨中「貴族」——秋月梨。問她進軍特色果蔬種植業的初衷,她笑著說:自己祖輩是農民,對農業總有一種繞不開的情懷,雖然從事建築行業小有成就,但總還是想在農業領域做點有意義的事。

對果蔬種植業一竅不通的李愛雲開始惡補秋月梨種植知識,從建園整地、密植栽培、水肥管理、蟲害防治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她都進行了系統學習,跟農技專家手把手學習剪枝、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等技能,很快從門外漢變成行家裏手。在農業農村局果蔬專家的指導下,梨樹采用先進的Y字型密植栽培技術,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對結果枝組的培養采取先截後縮的方法,對中、長枝先輕短截,待後部形成花芽後,再回縮至有分枝的地方,光照充足,利於坐果和生長。經過精心管理,現在李愛雲種植的秋月梨已經進入盛果期,去年收獲二十萬余斤,產值近150萬元。由於緊鄰濰河和膠東調水水渠,地理位置特殊,土壤是沙土內容,水源充沛且水質好,有利於秋月梨生長;生產全程使用有機肥和土雜肥,推廣綠色種植模式等,保證了秋月梨的品質,所以一上市就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產品供不應求,遠銷青島、濰坊等大中城市。

對自己的秋月梨產業,李愛雲有了新的規劃:利用獨特的地理、資源、水土等優勢,擴大梨園規模,年內力爭擴大到一百畝,引入佛手梨等優良品種,將其打造成集觀賞、采摘、休閑等為一體的昌邑市濰水秋月梨生態產業園,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為:李愛雲(右)與農業農村局專家學習秋月梨管理技術

「投身農業只為圓兒時夢」——王偉華

王偉華從昌邑印染廠下崗後他創立了華利達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公司年產值達到了3億多元。2011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偉華了解到中國生物有機肥的現狀和前景,於是就有了一個投資農業的沖動,用自己收入的第一桶金投資農業,為一直深愛著的農村貢獻一份力量,於是山東和田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研發、生產、銷售生物有機肥、土壤修復劑、有機物料腐熟劑和微生物菌劑,生產原料是農業生產中的作物稭稈和畜牧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沒有技術力量,他積極尋求對接國內外優秀的微生物專家團隊進行科研合作,先後與南韓金利燁博士團隊、山東農業大學的束懷瑞院士、中科院的蔡磊研究員等進行技術合作,取得很多科研成果,科研合作專案「利用藍藻和微生物開發的微生物肥料」,榮獲「2019年濰坊市創新創業大賽(現代農業)一等獎」,公司擁有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公司年產肥料產品6萬多噸,產值過億元,消化利用農作物稭稈和禽畜糞便5萬多噸。

2018年,王偉華又將目光轉向了種植業,在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支持和專案扶持下,成立了沃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多畝,發展設施蔬菜種植業。由於種植的品種以西紅柿為主,所以冠名昌邑市西紅柿小鎮。生產過程中,采用綠色生產模式,所用肥料全部是和田旺公司自產生物有機肥。「西紅柿那種酸甜可口的味道讓我們真正找到了兒時的感覺,草莓不但味道濃郁而且甜美,各種蔬菜有著濃厚原始味道,質素安全可靠,營養更加豐富。」王偉華自豪地說,他也被評為2020年度「濰坊鄉村之星」。

圖為:王偉華(左)在為西紅柿進行除叉

「帶領老少爺們致富是多麽有意義的事」——朱紹偉

朱紹偉曾經營著一家規模較大的運輸物流企業,他的公司曾有大型油罐車36輛,年利潤達1000余萬元。2014年冬天他回到老家圍子街道南朱家寨村,當年被推選為村主任,後又任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他迅速完成角色轉變,透過挨家挨戶走訪,了解社情民意,村民急於改變落後現狀,但苦於沒有致富門路。他與村兩委班子集思廣益,成立南朱家寨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確立統一規劃、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種苗、統一銷售的「五統一」合作模式,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不少村民苦於沒有資金、擔心有風險打起了退堂鼓,朱紹偉毅然決定:種植大棚的基礎建設由合作社籌集資金,等村民有了收入後,逐年回收建設成本。說幹就幹,40個蔬菜種植大棚短時間內破土動工,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的朱紹偉個人墊付資金數百萬元。大棚建成後,部份村民依然缺乏流動資金,朱紹偉積極對接多家金融機構,爭取到了郵儲銀行、農商行等的「創業貼息貸款」業務,為村民提供低息經營性融資支持,300萬元貸款資金分批到位。

體味到朱紹偉幫助大家的殷切心情,村民紛紛放下思想包袱,迅速投入生產。如今走進南朱家寨村溫室大棚,「釜山88」西紅柿正在收獲,一串串晶瑩剔透,吃在嘴裏酸甜可口;水果黃瓜青翠欲滴,生機盎然,掩映在滿眼綠油油的藤葉的采摘農民笑得合不攏嘴,初步預算40個棚一年的利潤可達到1200余萬元。朱紹偉可更忙了,村民準備種植西紅柿,他立即幫著聯系采購苗子;有村民要賣黃瓜了,他就幫著聯系收購商……

圖為:朱紹偉(右一)與農戶檢視蔬菜生長情況

「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有機蔬菜」——劉麗紅

劉麗紅是昌邑麻紡廠的下崗職工,下崗失業後她不消沈不自卑不哀怨,決心自主創業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2014年她開始籌建青山莊園紅岫家庭農場,在無資金無技術無經驗的情況下,她自籌資金,從頭學起,園區跟蹤前沿有機生產技術,選取優良品種,嚴格按照有機果蔬生產標準種植管理,生產全程不使用化學農藥,使用的肥料以有機肥、土雜肥為主,所產西紅柿、甘藍、黃瓜、白菜、大姜等果蔬,達到有機質素標準,透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並且風味、色澤、品質俱佳,真正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放心食品。

劉麗紅透過農業農村局牽線搭橋,加強了與農業科研單位及大中專院校的合作,走產學研融合發展之路,不僅成為農業新產品的實驗推廣基地,還成為數所大中專院校學生的實習基地。如今劉麗紅的青山莊園已發展成占地面積300畝、總投資4000萬元、年均利潤達1000萬元的大型有機蔬菜種植基地。所產的有機蔬菜打入盒馬鮮生、荳嶺集團等全國知名有機蔬菜供應鏈公司,直供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青山莊園紅岫家庭農場先後獲得濰坊農產品質素安全示範園區、山東省級家庭示範農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等稱號。

圖為:青山莊園生產的有機蔬菜

「做新時代農民不丟人」——楊傑

濰坊望家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連續多年承擔了省農業農村廳種子管理總站小麥、玉米新品種在昌邑的展示評價工作。自2016年開始,每年展示示範小麥品種50余個、玉米品種80余個,成為全省重要的小麥、玉米良種示範推廣基地。公司的負責人叫楊傑,是放棄城裏高薪工作,回村創業的大學生。

2018年學習物理專業的楊傑大學畢業後,一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但他拒絕了,他決心回到農村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芯片」,是糧食豐產豐收的保障,因此他全盤接手了公司的新品種展示基地的工作,並不斷開拓新業務,腳踏實地開始了自己的農耕生涯。楊傑主持了糧食高產建立專案,全面推廣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稭稈還田、深松深翻、測土配方施肥、小麥統防統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雙減、適時晚收等增產技術,使當地小麥每畝增產100公斤以上,玉米每畝增產150公斤以上。不論是春耕還是秋播的關鍵時期,楊傑與農技人員都要到田間土壤取樣、田間速測,並及時將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技術宣傳冊免費送到農戶手中,同時跟上對種植農戶進行化肥減量增效、綠色種養、迴圈發展等技術指導。

創業路上楊傑也曾動搖過,亦曾懷疑過,但是當他看到糧食豐收鄉親們滿臉的微笑時,他覺得一切都值了:「雖然一年到頭可能也掙不了幾個錢,但是為家鄉和鄉親們帶來一點點實惠,我的心裏有了滿滿的成就感。」這個樸素的小夥子這樣說。

圖為:楊傑(右一)在記錄小麥生長情況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曾是一句戲言,但在山東昌邑變成了現實,一群城裏人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開疆擴土,他們被「三農」新力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股新生力量,鄉村振興增添了更加靚麗的色彩,獲得豐沛的源頭活水。

撰稿人:王海東 韓金亮 王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