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這不是瞎扯,都是實話!70年代農村人晚上幹啥?經歷過都已經50了

2024-03-23三農

我們見證了那個年代,雖說物質生活不豐富,但人的精神狀態是很樂觀的。沒有現在的各自關門,不相往來。人與人之間都非常真誠。

七十年代我們這裏己有電燈了,記得我們這裏六二年就開始辦照明電了。只是燈泡瓦數小,一般是十五瓦二十五瓦,農戶最大四十五瓦,一戶開始只能裝二盞燈(因大隊的變壓機容量不足)。七八十年代農村到晚上準停電,點個蠟或煤油燈沒多大亮兒。那時沒有電,晚上點個煤油燈,我們兄妹幾個圍著一圈,每人手裏捧著一本小說,爭搶著那點微弱的燈光,聚精會神的看著。母親有時在燈光下做著針線活。

社員的夜生活主要在生產隊會議室聊天,一邊聊天一邊等隊分工。也還要計算前一做的定額工工分。由記工員核對後再記賬。一通下來也很晚了。生活是苦,但是精神上很樂觀!有說有笑開心就好!

七十年代初我們這裏每個生產隊不辦有夜校,生產隊訂了報紙、吃晚飯後大部份都非常自覺的集中起來學習,識字讀書讀報大約就一小時左右。

晚上不少時候還得開夜工幹活:不僅農忙時脫粒,還有看水、看場等。70年代的冬天,在水利工地上,肩上挑著沈重的擔子,頂著寒風往堤上一步一步地走去。當時的口號是:搶晴天,戰陰天,毛毛細雨是好天,反正是沒有休息,直到春節前幾天。

幹啥?農活、家務活忙得很,特別是農忙時。我記得十來歲時,我就開始掙工分,11月份挖紅苕,一片一片地收,今天收東片,明天收西片,連著半個月吧,在地裏挖出的紅苕用稱披100斤一堆,抽簽一口人一堆,我家父親在公社上班,家裏母親和我及4個妹妹,天都黑了,要把500斤紅苕和苕藤弄回家,打著火把弄到晚上9丶10點才完成,還要餵豬,弄的晚12點才能睡覺。冬天好些,天黑吃了晚飯就可以上床睡覺了。

那時一群群小孩快樂地玩著各種遊戲,充滿了歡聲笑語。那時我們地方有採茶戲,扭紙馬,打獅頭鑼鼓,小孩子捉迷藏,做遊戲,不像現在的對門不相逢。一到晚上都在村裏捉迷藏,只要有月亮,都是很晚才回家睡覺。我們小時候雖然沒那麽多現代玩具自制的也不少,水槍用一節竹子節中間捅個小眼,再用一根筷子 綁上塊棉絮就成了,什麽洋火槍,棒,陀螺我們叫尜尜,枱,就是個木棍子 有代Y的多了去了。晚的都忘了吃飯,大人喊才回家。

還有個遊戲是夏天玩的,就是調鞋底牌,怎麽黑乎,白羊,狗蹄子,就是脫了鞋用腳後跟帶動鞋翻個擺出各種樣子 。我說這個遊戲就是給那些說穿不上褲子,光著腳一個耳刮子,沒鞋穿不能做這個遊戲。女孩子拾子,自己用花布做的圓的四方的,裏邊放上豆子或碎瓷瓦。因為當地沒有。

我記得那個時候哪裏聽說有戲看,(尤其是錫劇、越劇我母親最愛看)我母親第一時間就與村上同齡人肩上扛一張板凳,並且還要行走幾裏路,看完到家後總要講我們姐妹幾個聽,所以我結婚後,我愛人買了很多戲劇磁帶放給我母親聽、看。 那個年代真的人人很單純很友善,到目前為止內心真的很羨慕那代人的靈魂深處

60年代、70年代在村生活除了錢緊張外,大家的日常生活還是很愉快的,不象網絡上有人黑的那麽不堪。農村生活花不了多少錢,許多物資都是自給自足。那時農村人沒有精神負擔。夜晚有時一大群人步行好幾公裏到別人村莊去看戲看電影,一路上大夥兒嘻哈打鬧著,也很快樂。那時,夜裏串門聊天,親情友情,天是藍的,地是綠的。邊遠放電影,用腳踏發電機,兩個年輕人互換踏。後有800w山東產同步發電機。那時候有電影看,也是一種最快樂的事。

【雞毛信】,【智取華山】,【鐵道遊擊隊】等等以前都是吃了晚飯去麥場上看露天電影,看的時候還有蚊子叮咬,還聽到映地裏青蛙叫聲,真是童年忘不了的情景。這我都親身經歷過,尤其是看電影,我的最愛,只要大喇叭通知那村放電影,不管多遠都要去看。看完電影第二天早上,到學校三五成群在聊電影。

我們那時晚上最多的活動就是到會講故事的老人家裏聽講故事。也有農村藝人講故事的。那時代,全村都是熟悉的面孔,說話和氣,態度和諧,對人熱情,村中三五成群集中的人們,聽講古史,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到處呈現一衍生機勃勃,軒軒向榮的景象,仿佛枯木逢春,百花齊放,爭妍鬥艷。

我們這地方6、70年代還是土坯房,屋頂蓋的是稻草。石頭房子是80年代興起的,屋頂蓋的是瓦片了,又好看又防漏了。那個年代真好,人們都知足,孩子們更是無憂無慮……那時候的人有人情味兒,有煙火氣,一家有事兒全村人郝幫忙,而現在呢?那時小孩子天真無邪,單純自己研究玩具,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