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一戶人家辦喜事,筆者看過禮薄後,上門隨禮100元。
主家說:「下午開席,回去把你父母妻兒都帶來吃酒席」,盛情難卻,欣然應允。
全程幫忙,開席前給家中打電話,母親講:「你代表咱家吃酒席就行,咱家那麽多人,隨禮100元,不能全家都去吃酒席,不合適,能給主家省點是一點。」
我們家一貫如此,隨禮多少,這個在農村是「你來我往」的,不存在爭議,別人給你隨禮100元,你還禮100元,正常操作,但是吃酒席,我們家很少全家一起去,除非是白事全家出動給主家幫忙,家裏不做飯的前提,才會全家去吃酒席。
農村紅白喜事,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合適嗎?
農村紅白喜事,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合適嗎?其實這個問題存在兩種角度和「四種」回答。
主家角度。
第一種回答:主家為人敞亮,不計較得失。
「不怕人多,就怕人不來。」
主家為人敞亮,不計較得失,在家中的紅白喜事上,真誠地邀請全村人都來吃酒席,這種情況下,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也沒什麽不妥。
對於主家而言,農村紅白喜事不是為了「斂財」,隨禮多了少了無所謂,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前來「捧場」,即便是酒席超標,主家也開心,這是來自全村男女老少的肯定和支持,是家裏的人氣。
第二種回答:主家斤斤計較,設禮「斂財」。
「來那麽多人,賠本生意。」
主家斤斤計較,在紅白喜事上設禮為了「斂財」,這樣的人是存在的,這種前提下,主家擺酒席,自然不希望出現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的情況。
以陜西農村為例,一桌酒席在300元—400元的價位,一桌坐滿8人,如果一戶人家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連孩子在內三代人剛坐滿一桌,主家就要倒貼200元—300元,若酒席標準更高,倒貼更多。
明顯斤斤計較的主家是為了「斂財」,恨不得不擺酒席來實作「純利潤」,自然不喜歡有「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的現象。
來客角度。
第一種回答:雖然盛情難卻,但自身要自覺,不能給主家增加負擔。
「去人多了不合適,主家負擔重。」
很多人講:「農村人窮」,但是「人窮誌不窮」,對於很自覺的農村家庭而言,雖然主家一再要求全家吃酒席,但是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因為主家在紅白喜事上本身已經承擔了很重的經濟負擔,不能給主家再添負擔,排個代表去吃酒席即可。
除非是全家出動前去幫忙,家中無人做飯的前提下,只能在主家家裏吃酒席,但幫忙盡量不收禮,不「吃、拿、卡、要」,不給主家造成麻煩,為人要正氣。
第二種回答:全家出動正常,凡事不能想太多。
「人家擺酒席,就不怕人多吃酒席。」
有人講:「人家既然擺酒席,就不怕人吃酒席,隨禮只是一個禮節象征,隨禮100元也是為了還禮,別人給自己隨禮100元,自己還禮100元,這是正常現象,不能拿隨禮的金額對應吃酒席的人數,凡事不要想太多,全家出動熱熱鬧鬧的多好。」
這種說法也沒什麽問題,本身隨禮金額是「互相」決定的,金額大小和幾個人吃酒席也沒有關系,禮節上做到位,全家去吃酒席也沒什麽錯。
其實,看待「隨禮100元全家吃酒席」的現象,合適與不合適取決於不同的角度。筆者認為,作為主家應該有「真心待客」的格局,作為來客應該有「替主家考慮」的包容,互相理解,大道則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