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道真:林業生態變綠色經濟

2024-03-31三農

早春二月,行色匆匆。元宵節剛過,70歲的老林農劉亮帶著工人出沒於三橋鎮高山上的華山林場,巡山防火,栽種樹苗,一年之計在於忙。

30多年苦心經營,6000畝華山林場,已然成為「綠色銀行」。伐木出售、銀杏樹葉、林下牛羊、林下黃連、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等綜合經營,劉亮一家年可收入不錯。

除草、運苗、移栽,陽溪鎮陽溪社區石丫口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裏,基地負責人張道瓊帶著工人忙著種植中藥材。放眼林中,種下的黨、黃連、天麻,藤蔓纏繞、長勢喜人。張道瓊說,這裏的中藥材,企業和合作社負責包技術、包收購,每畝年純收入可達3000元至5000元。

生態陽溪,林中多寶。森林覆蓋率82%,多山多林,當地村民林中「淘寶」,從采藥、采菇、采筍、采漆到種藥、種菇、種筍、養蜂,嘗滿林下經濟「甜頭」。到目前,陽溪鎮林下種植中藥材1萬余畝,1000余戶林農3000余人年實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遠遠望去,大磏鎮福星村大林組林場,連片的松樹林高聳挺立。樹林下,一株株草珊瑚靜靜地生長著。「這裏是1000畝林下草珊瑚種植示範基地。」福星村黨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潤財介紹,全村有林地2.3萬畝,每畝林地收儲費1200元,後期村民又以林地入股進行分紅。同時,從清雜、種植到管護,為全村在家勞動力提供務工機會。王潤財說,專案既帶動群眾增收又壯大集體經濟,全村可實作戶均增收1萬余元,集體經濟增加20余萬元。

走進大磏鎮文家壩村,只見山青谷幽、風景如畫。該村緊鄰重慶市南川區,這些年依托林業生態、氣候、交通等優勢,打造休閑旅遊、森林康養牌,還原仡佬族特色民居,把歷史融入文化,把生活融入自然,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當地村民也瞅準商機,紛紛開辦鄉村客棧、農家樂牌等,每年吸引近萬名重慶市民前來避暑旅遊。

穿行道真,峰巒起伏,林海連綿,碧波蕩漾。年年植樹、月月造林,築牢「林長制」,推動「林長治林」,昔日荒山披上綠裝。截至目前,道真自治縣林地總面積達22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58%,森林蓄積893萬余立方米,14個鄉(鎮)獲省級生態鄉(鎮)命名。

良好的生態環境營造有利的林下經濟發展條件。有「林」方好「淘金」,正是良好生態「綠色」催生致富經濟「金色」。圍繞「林」字轉「錢」字,陽溪鎮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其中黨參達7000多畝;河口鎮發展林下花椒種植6000多畝,綠化荒山又增產業新路;忠信鎮、隆興鎮發展林下養蜂、林下養雞、林下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致富之路越走越寬;洛龍鎮大塘村林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立足良好的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森林康養等產業,該村鄉村客棧、農家旅館已發展到116家,年均實作旅遊綜合收入1000萬余元。放眼道真,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生態優勢漸變經濟優勢,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生態飯」掙到「林中錢」。

林下經濟點「綠」成「金」。創新舉措引導社會各界和市場主體參與,加快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發展,是道真的又一做法。縣總林長領辦示範基地500畝、縣級林長200畝、鄉(鎮 、街道)林長100畝、村級林長50畝,各級林長透過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等方式領辦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全縣發展草珊瑚、黃連、天麻等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5萬余畝,林下養殖產值達2.23億元,林產品產值達3.39億元。

生態經濟正向多元轉化。道真自治縣以打造「全域森林康養示範縣」為主線,形成林業+旅遊、林業+餐飲住宿、林業+體育運動森林康養產業,帶動康養旅遊、康養運動、中醫藥產業、養生養老產業、康復療養產業和森林保健食品產業的集群發展,著力建立森林特色小鎮、森林村寨、森林人家,推廣森林瑜伽、森林騎行等戶外活動,吸引遊客入縣旅遊。全縣建成縣級森林康養基地6個,建立森林小鎮2個、森林村寨4個、森林人家45家,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27億元。林下林邊,山上消夏度假農家樂牌,溪水漂流水上樂,一個「林」字,叫業態更加豐富,讓「淘金」更多門道。

這些年,道真自治縣用好用活豐富的林地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化集體林權綜合改革,推動國有林區改革發展,推行商品林地經營權流轉,完善國有林場經營機制,大力發展林畜、林禽、林蜂、林藥、林菌、林旅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該縣發展林下中藥材2萬畝、花椒6.5萬畝、茶葉18萬畝,林下養殖利用林地面積30余萬畝。林業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雙效益」正日益凸顯。

山間草木盛,林下景象新。探索「山地增綠、群眾增收、林業增效」綠色發展之路,道真正因綠而美、向綠而行、因綠而興。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其倫

編輯 潘樹濤

二審 邱勝

三審 錢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