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小田並大田」後,農民去哪兒就業?

2024-03-31三農

春回大地,農事漸起:翻耕土地、培土育苗、灌溉施肥……沂南縣界湖街道夏莊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下稱「夏莊片區」)內,正徐徐展開一幅忙碌的春耕圖。

棗林莊現代農業創業園。

和往年不同,農田裏只見農機穿梭,卻見不到幾個人。「這片地都是我們棗林莊村的,現在全部交由沂南縣金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田農業」)負責種植,你看田裏豎著的這些東西,是自動化噴灌器材,澆地不用人。」3月7日,棗林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書勛告訴記者。

夏莊片區涵蓋棗林莊、金場村、史家窩等8個村莊,農田面積8017畝,常住人口10482人。其中,4000畝土地已交由金田農業管理。「這裏面有我們村的1200多畝地。」李書勛說。

棗林莊村流轉出來的土地,由金田農業統一種上了蔬菜。(資料圖)

公司種植的基礎是成方連片的農田。據介紹,當地村黨組織先牽頭成立合作社,將農戶土地流轉過來,透過減壟增田、歸並置換等方式,讓小田變大田,然後將土地流轉給專業農業公司金田農業,由其進行專業化種植。在這個過程中,原來小地塊之間的田壟、溝壑被填平,整理出的農田面積變多,多出來的地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棗林莊村村民在自己村流轉出來的土地上給企業打工。(資料圖)

人地關系理順後,「閑下來」的農民該去哪兒就業?界湖街道建立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引導轄區內有一技之長、有務工意願的農民和有招工需求的企業主動入社,並充分利用「沂南人社」「幫你找活」以及「界湖街道」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搭建起上下貫通的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標準化網絡體系。

沂南雲田農業科創園內景。

「平台包含招聘、求職、靈活用工、技能培訓等功能,為企業和農民搭建就地就近、雙向奔赴的平台載體。」界湖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劉煥玲說。記者看到,平台上即時顯示著企業入駐總數、累計招工勞務總數、村民統計、工作狀態統計、當前空閑人數等各項數據,清晰明了。

為了提高匹配精度,界湖街道還在村居(社區)設立就業服務專區,對有就業需求的村民實行精準推播就業崗位。同時,發揮就業專員、網格員、樓棟長等職能作用,全面掌握轄區內家庭、企業、商鋪等就業人員情況。「以前找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現在好了,只要上網填資料,把材料交上去,就等著來活兒了,而且基本上不斷檔。」夏莊村村民劉英笑著說。

棗林莊村村民在自己村流轉出來的土地上給企業打工。(資料圖)

到本街道內的企業就業是村民們的首選。在沂南雲田農業科創園,記者看到,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夏莊片區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了片區聯合社,聯合臨沂雲田農業,投資3億元建設了這個科創園,園內配備了現代化加工車間、智能立體冷庫、綜合服務樓。

目前已有青果食品、農豐食品、雪潤食品等8家企業報名入駐科創園。「這是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組培育種等服務,園區全部建成後,可實作年銷售收入10億元、稅收2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800多個。」界湖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振軍說。

如今的夏莊片區,村民們願農則農、願工則工、願商則商。「不願流轉土地的,我們會在流轉區外劃出相應面積的土地,給村民耕種。」李書勛說。

「農村改革綜合性強,必須樹立系統性思維。」界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向元說,「小田並大田」的出發點是解決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幫助面廣量大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同時,富裕出來的村民的就業問題也要納入綜合考慮。改革至今,界湖街道的土地流轉率顯著提高,農業現代化耕種、規模化經營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也有了顯著提高。

閑下來的史家窩村村民在胡同內聊天。

「這片地馬上要種毛豆,起溝、覆膜都離不了人,村民可以到這裏打工,日均用工七八十人。」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裏,李書勛笑得爽朗:「耕地成方連片,質素也高了,每畝地的流轉費用也由過去的幾百元漲到現在的1300元,而且旱澇保收!」

據了解,目前流轉土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80余萬元,帶動村民增收400余萬元。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郭傑 通訊員 尹君 張萍 程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