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千村引領 萬村升級 | 21名「90後」和他們的「彩虹瓜」

2024-03-31三農

【來源:安徽日報】

魏瑾瑾給參加實踐活動的大學生介紹吊蔓西瓜技術。(資料圖片)

魏瑾瑾展示基地培育的穴盤瓜苗。記者 張玉芳 攝

碭山縣程莊鎮4萬畝西瓜大棚基地。(碭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稀奇真稀奇,不長地裏吊樹上,西瓜剖出彩虹瓤」,在碭山縣程莊鎮,流傳這樣一句話。看似變魔術般的西瓜種植,來自「90後」大學生——安徽省百思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瑾瑾和她的團隊。「我在架子上育苗,而且是穴盤育苗,老百姓回家往地裏一丟就行,非常省心。」魏瑾瑾說,今年的頭茬西瓜苗剛栽種完,由於是訂單育苗,已銷售一空。

大學畢業後,當身邊同學湧向城市時,魏瑾瑾帶著20名「90後」大學生一頭紮進了農村。他們只想幹成一件事,要讓西瓜變得更甜、更有趣。在他們的帶動下,程莊鎮的西瓜種出了科技範,做成了產業鏈。

「我希望瓜農們有苗可種」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近日,記者走行程莊鎮的育苗基地,一排排苗床整齊排列。育苗盤裏,瓜苗長勢喜人。

29歲的魏瑾瑾,身材嬌小,圓圓的臉上還帶著一絲稚氣。一個年輕女孩怎麽和西瓜打起了交道?魏瑾瑾說,是爺爺買苗的經歷觸動了她。

程莊鎮種瓜歷史悠久,然而,魏瑾瑾的爺爺和村民們始終沒有掌握嫁接技術,每年都要從山東購買瓜苗。

2014年,由於氣候原因,山東嚴重缺苗,爺爺和村民們跑了幾趟都空手而歸。這件事讓魏瑾瑾印象深刻。

「我要去學習育苗,希望瓜農們都有苗可種。」2015年,為學技術,魏瑾瑾獨自去了山東,當了一年的大棚工人。

回家後,魏瑾瑾便在爺爺的小拱棚裏嘗試育苗,與很多創業故事類似,她第一年遭遇了失敗。原來,山東的大棚都蓋有棉被,而家鄉的農業設施簡陋,瓜苗受凍導致成活率很低。

魏瑾瑾沒有氣餒,學著山東瓜農給棚子加暖,又重新育了一批,這一次,瓜苗成活率在95%以上。

信心倍增的魏瑾瑾從此走上了西瓜育苗之路,她和父親一起成立了百思農農業公司,自己擔任總經理。

魏瑾瑾將外地經驗、自己所學和本地實際有機結合,走科技育苗的路子,給大棚配備了空調、風機和水簾等,讓瓜苗住上「高檔房」;建立水肥一體化設施,讓瓜苗吃上「營養飯」。同時,實行標準化育苗,把種子播撒在規格化育秧盤內,育苗過程全部在可移動苗床上進行,讓瓜苗「少生病」。「每年育三茬,育苗量1500多萬株。」魏瑾瑾說。

工廠化集約育苗,讓本地瓜農「贏」在起跑線。在魏瑾瑾的示範引領下,程莊鎮逐漸形成以坡裏王屯村、龍泉寺村、王明集村為主的西甜瓜產業種植核心區,擁有西瓜大棚4萬畝,年產西瓜16萬噸,成為皖北最大的西甜瓜集中產區,逐漸打響「西甜瓜之鄉」的名片。

小西瓜成了大產業,吸引了眾多大學生投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魏瑾瑾的帶領下,20名從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慶師範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分別負責育苗、育種、園區管理、市場銷售等環節。

「我阿姨家的西瓜是彩虹色的」

魏瑾瑾的小侄子在上小學,有一天老師問,小朋友們,西瓜是什麽顏色的?大家回答,西瓜是紅色的,唯有小侄子說:「不是,我阿姨家的西瓜是彩虹色的。」

第二天,小侄子帶了一個特別的西瓜到學校,黃色的瓜皮開啟來,黃黃的瓜肉中夾雜著淡淡的粉,陽光照耀下,像一道彩虹。老師和同學們嘖嘖稱奇、贊嘆不已。

1994年出生的魏華英是團隊成員之一,擔當百思農基地的技術員。當她穿著短皮衣,戴著耳釘出現在記者面前,讓人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漂亮時髦的女孩子,也與土地打交道。

「一般農業播什麽種就結什麽果,我們這裏的育種不一樣,每顆種子都有它的基因特性,組合千變萬化。」魏華英告訴記者,目前,基地正在登記的品種有35個,申請品種保護的有3個,做出來的育種組合有6000多種,「這幾年比較火的‘美都’西瓜,近三分之一的種子都出自我們基地。」

除了培育「大路貨」,魏華英她們也熱衷做「小眾品」。彩虹西瓜去年每公斤賣到30元至40元,單個瓜就能賣50多元,透過訂單銷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近兩年流行拆盲盒,魏華英等人順勢推出了一款「西瓜盲盒」——一盒四寶,黃皮紅肉、綠皮黃肉、黑皮紅肉、黃皮彩虹肉等隨機組合。

「要讓西瓜成為藝術品。」魏瑾瑾說,她培育的新品瓜不再趴在地裏,而是吊在樹上,彩色的西瓜掛在枝頭,也是風景。

西瓜還能吊著長?瓜農們湧進魏瑾瑾的基地看稀奇。溫室大棚足足7米高,用鋼架搭出了一層吊床,細細的繩子從吊床上垂下來,西瓜蔓攀在繩子上向上長,一個個小西瓜蛋吊在半空,像是小燈籠。

「這是吊蔓西瓜技術。」魏瑾瑾說,傳統爬地瓜一畝地只能種600至700棵瓜秧,而吊蔓種植每畝能栽2500棵,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減輕了勞動量。

「現在的活好幹,不像以前彎腰駝背在地裏。」在基地務工的孫素蘭夫婦正在給瓜秧打岔、盤頭,他們打趣地說,「咱們終於能挺直腰桿種西瓜啦!」

從育種、育苗到種植、銷售,魏瑾瑾帶領大夥在程莊鎮建起了980畝西瓜基地,實作了全產業鏈發展,公司年產值6000多萬元。

「這不是西瓜,而是農民致富的金蛋蛋」

程莊鎮老一輩的瓜農種瓜,每年夏季,都要跪在30多攝氏度的大棚裏授粉到半夜,汗如雨下,卻收入微薄。他們沒有想到,接力棒到了「90後」手上,種瓜不僅能站起來,更能富起來。

吊蔓種植的「小黃人」(西瓜品種),4月初就可以上市,一個瓜就能賣100多元。在魏瑾瑾等人帶動下,周邊600多戶瓜農建起溫室大棚,學著種植吊蔓西瓜。「一年種兩茬,一畝地毛收入10萬元左右,凈收入五六萬元。」「這可不是西瓜,這是農民致富的金蛋蛋。」魏瑾瑾托起一個小瓜蛋,笑著說。

「種瓜還用你教?」「我種瓜的時候還沒有你這娃子呢!」回想當初,魏瑾瑾向村民們傳播新技術時,大夥都十分不屑。但如今,老瓜農們徹底服氣了,跟著這群大學生學技術、闖市場,挺直了腰桿。

程莊鎮龍泉寺村的魏明種了60畝西瓜,「向魏瑾瑾買的苗,種了50畝‘美都’,還有10畝‘小黃人’。去年‘小黃人’賣到4.8元一斤,一畝地收入就有三四萬塊。」魏明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去年,他換了一輛新車。

「現在銷售這麽火爆,我都不敢想象。前不久有客商來指名要‘小黃人’,不愁銷。」瓜農尉軍庭保守算了一下,去年掙了四五十萬元。

「我們從金融、設施、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對西瓜育苗育種基地的扶持。」程莊鎮鎮長楊林介紹,鎮裏整合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資金1094萬元投入百思農種植基地,每年帶動龍泉寺村等3個村集體增收61萬元,帶動300多人務工。

最近,魏瑾瑾在忙著一件大事——建一棟人才公寓。「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張顯教授對我們的種子庫非常感興趣,雙方已經談好合作,共同開展西瓜育種。」魏瑾瑾說,張教授將帶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博士生、碩士生團隊來到碭山開展育種實踐,「程莊西甜瓜」將為國內西瓜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彩虹西瓜還不算稀奇,透過我們龐大的基因庫和數據庫,將來能實作私人客製,種植出個人專屬的西瓜品種。」魏華英俏皮地說。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