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突出「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的導向,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整合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台階。
去年,四川省瀘州市糧食產量穩步提升,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35.3萬噸,同比增長2.2%,再生稻高產示範區最高畝產再次重新整理全省紀錄。
去年,瀘州市合江縣大橋鎮上房村中稻再生稻噸糧田示範片進行測產驗收。3塊測產田平均畝產489.9公斤,創造了四川再生稻測產平均產量最高紀錄。
瀘州作為四川省再生稻第一大市,在全省開展「噸糧田」建立中處於領先地位。在大面積提高水稻單產上,瀘州市今年有何作為呢?
瀘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朱建忠認為,在擴大耕作面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糧食增產潛力主要在於提高單產。影響糧食單產提高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種子、機械、栽培技術、化肥農藥的投入等,如果打算大面積提高水稻單產,可透過大面積建立「噸糧田」,即抓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等關鍵點。
在良田方面,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透過水、土、田、林、路的綜合治理,把中低產田改造為豐產田、高產田、「噸糧田」。與此相應,瀘州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年攻堅行動,落實補助標準,整合涉農專案資金優先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在良種方面,加快培育推廣高產穩產、品質優良、多抗廣適的糧食新品種,即所種水稻品種兼顧中稻和再生稻的生產,特別是要保障再生稻的高產。目前,可以考慮種植甬優4949、內6優107兩個品種,以保障高產目標的實作。
朱建忠還建議,種糧大戶與專合社是適應當前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推動水稻規模化生產的「主力軍」,培育、扶持種糧大戶與專合社,能夠更好地推廣農業機械,讓大面積提高水稻單產變成現實。
據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瀘州市今年將透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有機融合,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智能化、機械化、集約化水平,打造更多的中稻+再生稻「噸糧田」,以達到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的目的。
近日,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瀘縣粟喻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世超得知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的訊息後,笑著說:「今年,我打算爭取‘噸糧田’達到1500畝。」前年,劉世超第一次試種「噸糧田」,有50畝稻田的總產量達到了「噸糧田」標準,讓他嘗到了「噸糧田」的甜頭。去年,他有400多畝稻田超過了「噸糧田」標準,糧食產量達到1119.27公斤。
「我以前不重視蓄留再生稻,前年試種遇到了幹旱,蓄留再生稻的面積少。去年,我蓄留再生稻的面積多,效果不錯。」劉世超說。
據了解,劉世超水稻高產的原因是,品種上選用了中稻再生稻平衡增產的秈粳雜交品種甬優4949,技術上采用水稻旱育秧,適期早播,規範化移栽,合理密植,確保畝栽窩數,以及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從而發揮了品種產量潛力和整合技術成效。
增產增加了劉世超的信心。今年,劉世超計劃種植水稻面積2000畝,是劉世超9年來種糧的最大面積。劉世超告訴記者,他今年打算多蓄留再生稻,計劃將「噸糧田」面積擴大到1500畝。 (孫立國 武奎玉)
本文來自【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