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百億小酥肉,C端大戰一觸即發

2024-07-23三農

川渝人家餐桌上平平無奇的小酥肉,居然被吃貨們吃出一個百億級產業,成為預制菜領域的現象級產品。

其實,小酥肉被大規模工業化,不過8年時間,已誕生了頭部企業新希望——覆蓋10萬家以上餐飲門店、年銷3萬噸以上、年銷售規模超13億元,穩坐頭把交椅。

眾多玩家爭相入局,大搞「競賽」。原料上,已不再局限於豬肉,雞肉、牛肉以及魷魚等紛紛上場。行業戰火也由B端,加速向C端蔓延。

這,或許才是小酥肉行業,更大的戰場。

百億級小酥肉

小酥肉本是川渝人家一道尋常菜品,因制作耗時且復雜,通常只在節假日出現。

上世紀90年後期,隨著餐飲業的繁榮,小酥肉零星出現在街邊飯館裏。2006年前後,登上海底撈的選單。

彼時,小酥肉大多還是作坊式生產,從選料、腌制、掛漿再到炸制,基本由人工操作。擁有原料優勢的農牧企業,開始在小酥肉工業化和標準化方面摸索。

2016年,正大食品率先在推出工業標準化預制小酥肉。3年後,新希望(000876.SZ)跟了上來,旗下美好食品將預制小酥肉推向火鍋餐飲終端,當年實作1.4億元銷售。

小酥肉看起來不起眼,可從手工到工業標準化,技術上的突破並不容易。新希望的預制小酥肉研發過程中,僅選料就反復嘗試了34款,裹豬肉的蛋液經歷過28次修訂。

隨著預制小酥肉工業化生產技術日漸成熟,跟隨者眾。海底撈(06862.HK)等連鎖餐飲企業;新銳品牌珍味小梅園等競相入局。

新希望旗下的美好食品,成立於1993年,以往業務重心聚焦在高、低溫肉制品的B端銷售。小酥肉為公司開啟了另一扇窗,其生產的預制小酥肉以及火鍋連鎖食材供應業務,已對TOP100川派火鍋連鎖品牌實作100覆蓋%。2022年銷售額破10億元,去年達到13億元,穩坐預制小酥肉市場頭把交椅。

【中國預制菜暨小酥肉行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23年,預制小酥肉市場規模已突破100億元,形成3大梯隊。

新希望年銷量超過3萬噸,位於金字塔尖;第二梯隊為安井食品、雙匯發展和正大食品,年銷售量在0.5-1萬噸;第三梯隊,龍大美食、海底撈、小龍坎等年銷售量在0.5萬噸以下。

何以出圈?

你能想象得到嗎?巴奴火鍋每年外采小酥肉200噸、小龍坎門店裏每年要吃掉42噸。

工業標準化的預制小酥肉,之所以成為熱寵,首先是原料易得。

中國擁有龐大的豬肉和雞肉養殖產能,預制小酥肉廠商中,不少是近水樓台的農牧企業。

在口味和形態上,預制小酥肉對口味極致還原,解決了現場制作的痛點。

小酥肉和川菜一樣,在全國本就具備一定的接受度,無需花費更多心思去「教育」市場。炸了可以做小吃、能涮火鍋、能蒸成扣碗,還可以燴成湯菜。

以前,小酥肉局限於飯點廚師的手工制作,口味和形態難以標準化,速凍及冷鏈硬件條件不成熟,不大可能走出更遠。

今日已不同往昔。中物聯冷鏈委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冷藏車保有量達28.7萬輛,是2016年11.5萬輛的近150%。截至2020年底,國內食品冷鏈庫總量7080萬噸,智能溫控、冷鏈溯源的技術不斷成熟。

餐飲品牌連鎖程度飆升,也是預制小酥肉得以出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2023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國內餐飲連鎖化率由2018年的12.8%升至2022年的19%,且呈加速趨勢。

多個要素的完善與成熟,使得預制小酥肉在B端銷量占比80%。同時,在C端快速走紅,形成B、C端兩端齊齊發力的格局。

據共研產業咨詢數據,國內小酥肉銷量由2019年的5.4萬噸,飆升至2023年的64.7萬噸,預計2025年將突破120萬噸。

更大的戰場

如今,小酥肉這一百億級賽道,已擁擠不堪。活躍的大小品牌,不少於50個。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新希望、正大食品等畜禽養殖企業,依托自身養殖業務優勢,布局下遊肉類深加工業務,產品性價比優勢較為突出。它們的產品單價在50元/千克左右,遠低於其他玩家。

雨潤、雙匯等傳統肉制品加工企業;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速凍食品企業,擁有產能優勢的渠道資源,對小酥肉布局迅速。

下遊餐飲企業,則基於門店渠道,直接面向使用者。海底撈和全聚德(002186.SZ)的小酥肉集中銷售於線下門店,它們的產品拿到線上,單價都在百元以上。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高品牌忠誠度,讓海底撈小酥肉線上上具有一定競爭力。農牧企業在品牌上具有先天劣勢,溢價空間有限,只能透過高性價比來獲得市場。

伴隨競爭加劇,小酥肉市場加速創新,以雞肉、牛肉及魷魚版小酥肉現身市場,口味味型也更加豐富。

新希望目前領跑預制小酥肉,同樣也有遠焦近慮。公司日前曾公開回應,10億單品增速將會有所放緩,To B單品量級,可能保持在15億至20億元。

未來,預制小酥肉的增長,可能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有賴於餐飲行業帶動產品銷售,更大的突破空間,來自對C端市場的開拓。

小酥肉,對C端的爭奪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