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迎接新周期,萬億滬農商行的「穩」與「韌」

2024-09-11三農

導語:銀行業俯仰皆拾的時代已經過去,滬農商行正以堅定的決心和持續的努力,與時代價值同步,與實體經濟共振,推出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的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不僅穩住了船舵,更在波濤中找到了高質素發展的機遇。

正文:

「找到了最合理的投資邏輯之後,無論周期波動如何劇烈,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泰然自若。」——投資大師理查·芒格。

這是投資之道,亦是經營之道。

當下,銀行業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時代。伴隨著上市銀行 2024半年報的陸續出爐,凈息差承壓、中收普遍下滑等趨勢愈加明顯。

不過,也有部份銀行表現可圈可點。這當中,農商行龍頭滬農商行就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樣本。

作為上海的本土銀行,融入上海經濟大局的同時,滬農商行也實作了自身的發展壯大。 2024年上半年,該行營業收入達到139.17億元,凈利潤達到69.71億元,實作雙增長。

在此基礎上,滬農商行首度實施中期分紅,提升分紅率加大投資者回報力度,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

不過,無論經營如何變動,滬農商行始終堅守 「金融為民」初心,奮力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深刻內涵,為上海的發展貢獻了獨特的力量。

穩字當頭,探尋價值創造新路徑

銀行業數百年歷史的一大啟示是,跑得快不重要,關鍵是能否走得穩、走得遠。

受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業進入存量階段。在此背景下,滬農商行以不變應萬變,透過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高,實作了 「穩中有進」的業績增長。

具體來看,滬農商行收入與利潤實作雙增離不開堅定的戰略決策。

隨著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的對公業務進入 「紅海化」,而由於零售業務具備物件分散、風險相對較低、收益較為穩定等優勢,成為各家銀行競相搶占的「藍海」。

當前,滬農商行明確將零售金融作為戰略 「主戰場」,整體推進零售金融「九個體系」建設,打造以財富管理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務體系,零售轉型持續深化。

截至 6月末,該行零售金融資產余額7735.3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6.55億元,增幅3.71%,儲蓄AUM余額5328.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2%。

總的來看,截至 6月末,滬農商行資產總額達到1.4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51%;其中,貸款和墊款總額為7358.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3%,吸收存款本金為1.0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05%。

此外,對於仍以資產負債業務為基本盤的銀行業來說,風險控制始終是必須要時刻緊繃的一根弦,可以說資產質素越 「硬」,市場信心就越「足」,銀行價值就越「高」。

從滬農商行的半年報中關於風險的數據中可以看到該行資產規模上台階並非以犧牲資產質素為代價。而是在保持規模、效益增長的同時,秉持 「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強化全面風險管理,資產質素穩健提升。

自上市以來,滬農商行不良貸款率始終保持在 1%以下。截至6月末,滬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0.97%,遠低於1.56%的商業銀行平均水平以及3.14%的農村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此外,截至 6月末,滬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7.1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4.68%,撥備覆蓋率為372.42%,均明顯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滬農商行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與時代要求相輔相成的經營基本面,同時也體現在非常顯著的高分紅價值。

該行 2024年半年報顯示,2024年中期向普通股股東每10股分配現金股利2.39元(含稅),現金分紅率達33.07%,較2023年度分紅率提升近3個百分點。

待本次分紅完成後,滬農商行自 2021年8月上市以來便已分紅4次,累計分紅約146.6億元(含稅),相當於其IPO募集資金總額的1.71倍。

在如今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確定性的資本市場環境中,滬農商行的 「高分紅、高股息」價值突顯,或將繼續驅動股價和市值進一步走高。

全程護航,為實體經濟 「輸血補氣」

不同於國際上對銀行業功能的理解,中國銀行業承擔著特殊使命,它不僅是商業實體,更是推動中國式金融現代化、成為金融強國的關鍵力量。

回望過去,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行業 「價值核心」伴隨時代行程不斷煥新的歷史,而銀行業的發展也與時代價值的實作相輔相成。

在這一背景下,滬農商行以上海為 「根據地」,服務於整個長三角地區,將「路線圖」轉化為「施工圖」,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

截至 6月末,該行公司客戶融資總量達60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0億元,增幅5.39%。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914.96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占比近20%; 民營企業貸款余額 3400.36億元,較上年末凈增200.09億元

不過,實體經濟發展也出現了新方向。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拔 ·盧卡斯曾說的,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是跟隨實體經濟需求的引導。

據了解,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科技型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而在實作諸多成果的背後,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金融資源 「流向」科技創新之間堵點仍較多。

此外,科技金融作為 「五篇大文章」的首篇,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此背景下,滬農商銀行持續貫徹 「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務理念,科技金融業務邁入發展新階段,實作快速增長,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名片,加強賦能新質生產力,釋放高質素發展新動能。

截至 6月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1085.56億元,突破千億大關,較上年末增長160.41億元,增幅17.34%;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3966戶,較上年末增加691戶,其中,18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93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該行授信客戶,授信余額分別為88.76億元、416.02億元,貸款余額分別為77.74億元、358.24億元,貸款余額位列上海市同業前列。

除了科技金融外,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綠色金融的重要性也進一步上升,如何引導金融 「活水」流向環保專案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成為推動中國金融高質素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一家將綠色金融擺在重要位置的農商行,滬農商行近年來一直在該領域謀篇布局,努力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以金融力量推動綠色發展,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當然,數據是最好的體現。今年上半年,該行綠色信貸余額 747.5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70%;表內綠色債券投資余額134.6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60%;表外理財投資綠色債券余額26.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91%;綠色租賃余額138.1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11%。

躬身篤行,構築普惠金融基本盤

回眸 滬農商 改制 成立 十九年 間,從最初的一顆種子到如今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滬農商行經營規模在增長、業務範圍在擴大、資產質素在最佳化、金融科技在升級,唯有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初心未改。

滬農商行就在這 「變」與「不變」的守恒中, 牢記姓 「農」不忘「農」,始終以「金融可獲得、可負擔、可持續」為原則,牢牢紮根基層,實作了對全市郊區100多個鄉鎮1500余個行政村的金融服務全覆蓋。

截至 6月末, 滬農商行 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超 820億元,普惠小微客戶數超過5萬戶,涉農貸款余額超670億元,服務涉農經營主體及農戶2.4萬戶,始終保持上海「三農」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和領先者地位。

需要註意的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金融支持把資金精確送到鄉村振興最需要的一線領域至關重要,各地資源稟賦不同,只有根據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才能更大潛力發揮土地的經濟效益。

為做好 「土特產」大文章,滬農商行 聚焦本地特色優質農產品,支持包括 「白鶴草莓」「練塘茭白」「亭林雪瓜」等一系列地理標誌農產品

此外,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也離不開鄉村振興的 「廣袤沃野」。 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上,介入新質生產力要素、融合新質生產力動能,是實作產業興農、質素興農、綠色興農的關鍵一招,也是更好地推進 新質生產力發展 的必要一環。

面對這個 「必答題」, 滬農商行 快速響應,深入研究。從浦東新區 「張江種谷」、奉賢區「農業科創谷」、崇明區「農業矽谷」切入,著力打造具有 滬農商 行特色的 「農業科技」品牌。

以上海 HC公司為例,據了解,該公司專註於研發和套用高精度衛星導航系統,為農業生產提供精確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提升農業作業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自該企業進駐青浦北鬥園區,滬農商行便與其展開對接,經過多次走訪並了解到該企業的融資需求後,今年上半年,滬農商行針對其農業科技 「輕資產、硬科技」的特點,透過信用方式實行綜合授信,為HC公司量身客製了一套專屬的金融綜合服務方案。這不僅解決了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的資金瓶頸,還促進了精準農業技術的廣泛套用和普及。

2024年,是實作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滬農商行2023—2025 年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的一年。在此背景下,滬農商行將繼續秉承初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新挑戰,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迎接新周期,在踐行責任中綻放滬農商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