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我28歲那年,我才無意中得知,原來我的奶奶叫曹改小,我覺得這個名字太奇怪了,後來了解才知道,是因為我奶奶的家裏重男輕女,希望下一胎可以改成小子。」
山西女孩小李,在得知奶奶的名字後,她感到無比的震驚。
在那之前,她對於奶奶的了解並不多,不過在知道了奶奶的名字後,她希望可以知道奶奶名字背後的來歷,以及奶奶那辛苦又漫長的一生。
那麽在小李奶奶的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我的奶奶曹改小
出生在1940年的曹改小,她是一個大字都不識一個的文盲。
即使後來新中國成立了,國家開始了掃除文盲行動,曹改小也沒有機會讀書。
因為她是一個女孩,本身在那個家裏,她就不受待見。
這一點從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她的父母不是重男輕女,曹改小就不會有這樣一個滿是屈辱的名字。
在農村,尤其是在幾十年前的農村,一個家庭的經濟情況如何,甚至是這個家裏的一些私密,都可以透過這家裏女性的名字窺探出來。
比方說在曹改小他們村裏,還有一個女孩叫「米換」因為她是父母用二斤大米換來的孩子,在上世紀50年代,「米換」的養父母家裏,先後生了好幾個孩子,結果卻都夭折了,後來他們找人算命,說需要家裏有一個非親生的孩子,後面的孩子才能夠活下來。
而「米換」的家裏,又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再加上家裏人口眾多,沒有能力養活她,於是便用她換了二斤大米,去了養父母家裏後,養父母也根本不重視她,否則也不會起一個這樣一個名字。
米換的一生,甚至要比曹改小的一生還要悲涼。
成年後,她被養父母嫁人換彩禮,年紀輕輕就和老公接連生了四個孩子。
結果沒想到老公才40歲出頭,就因為一場病撇下妻兒死了。
這下子,米換一個人拉扯著4個孩子,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米換這一生,她從來都不曾真正掌握過自己的命運,更何況她沒有文化,她也不懂得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米換的四個孩子,也都跟他一樣沒啥文化,尤其是她的兩個女兒,最終也都走上了母親的老路,早早嫁人生子,日子過得同樣悲涼。
再說回曹改小的故事,之所以她叫這個名字,不僅是她的父母重男輕女,還因為他們家真的太窮了,而且在幾十年前,尤其是新中國還沒有成立之前,當時家家戶戶之所以渴望生男孩,除了因為「傳宗接代」,還因為男性的力氣更大,可以做更多的苦力活。
在那個年代裏,一個家裏生了女孩,這個女孩唯一的價值,便是可以作為「資源」去換一些什麽,比方說曹改小,她剛出生,就被父母定下了娃娃親,許給了村裏一個木匠家的兒子,而她也因此早早地就可以給家裏「賺彩禮」,用她來給家裏賺吃喝。
曹改小的丈夫,要比她大很多,原生家庭不重視她,丈夫也是如此。
結婚後,曹改小就一直忍受著丈夫的家暴,她婚後生了6個孩子,四兒兩女,不過晚年卻無人給她養老,丈夫去世,兒女們都長大離家,曹改小就獨自一人住在農村的老宅裏。
沒有人知道她叫什麽,因為丈夫在世的時候,大家喊她「李家媳婦」,後來有了孩子,便開始有人喊她「某某媽媽」,後來有了孫輩,大家對她的稱呼,又變成了「某某奶奶」。
如果不是村裏的網格員做資訊登記,那麽小李恐怕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的奶奶,名字叫「曹改小」。
2. 隱藏在名字裏的女性悲哀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偏遠農村,女性註定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
小李記得,村裏有一個叫「nian nian」的女人,那個女人,是她同學的媽媽。
小李不知道同學媽媽本名叫什麽,甚至就連她姓什麽都不知道,但因為同學媽媽精神不太好,所以小李知道,她叫「nian nian」,因為在他們老家那塊,原生的方言裏,管傻子就叫「nian nian」。
那麽「nian nian」是天生就精神不正常嗎?後來小李得知,其實「nian nian」年輕的時候,她也不是一個精神病,是結了婚之後,因為丈夫長期對她家暴,尤其是又夭折了幾個孩子,所以一下子精神失常了。
因為「nian nian」精神不好,所以就連她的兒子,也都不尊重她。
一直到後來,有一次「nian nian」犯病後跑到大馬路上,不小心被一輛車給撞飛死亡。
盡管肇事司機逃逸了,但是「nian nian」的離去,反而對於他們家來說,是一件「喜事」,因為「nian nian」自從瘋了,家裏就覺得她是一個累贅。
因此在「nian nian」去世後,他們家連葬禮都沒有舉辦,隨便找個地方就給她埋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裏人也都不再提起「nian nian」,而在這個世界上,這個被丈夫和生活逼瘋的女人,因為死後連一個墳頭都沒有,她也從此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點痕跡。
過去人販子猖獗,所以在偏遠農村,除了一些女人,是因為父母之命草草嫁人,也有很多女人,是被人賣到了山溝溝裏,被逼著給素不相識的人做媳婦。
20多年前,在小李的老家,在山西的一個村子裏,當時他們村裏有很多從河南、湖南被拐來的媳婦。
這些女人被人販子以兩三萬的價格賣掉,她們也都不跑不鬧,來了就認命了,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即使婆家不管她們了,她們也都不會想著逃跑。
因為這些女人,她們原本的人生,就和曹改小、米換等一樣,成為家裏用來置換的「資源」,所以她們才會認了命,因為在她們看來,嫁給誰,日子都是一樣過。
包括小李的「小爺爺」,在幾十年前,也曾經從湖南買了一個媳婦。
不過「小爺爺」的這個媳婦,卻是來了之後,一直拼了命想要逃出去,一直到一年多之後,她終於找到了逃走的機會,在她離開後,「小爺爺」一家曾經四處尋找,但因為不知道對方叫什麽名字,而且這是他們買來的媳婦,他們也不敢太明目張膽,所以找了 一段時間無果後,便只好「認倒黴」了。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很多地方「重男輕女」已經不再那麽多了,女孩也逐漸受到了重視,但是仍然有很多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難以去除的。
比方說在安徽南部的一個村子裏,一個出生在1993年,叫「陳招娣」的女孩,終於在25歲那年,改掉了自己那個帶著屈辱性的名字。
因為她取名「招娣」後,真的「招來了弟弟」,所以從小到大,別人聽到了她的名字,幾乎都會問她一句:「你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吧?」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其實很多家庭雖然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但是卻已經不再那麽直白了。
比方說過去給女孩取名叫「招娣」,但現在卻都變成了「改改」、「換換」、「變變」等,當然了,這些也都是小名,而不會再直接將這樣的名字,放到女孩子的大名裏。
而在這些小名的背後,事實上還是一個又一個的「招娣」、「換娣」、「變娣」,說白了,重難輕女的思想,並沒有得到真正改變,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
在計劃生育的年代裏,在一些地方,仍然有著這樣的政策: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那麽是可以生二胎的,這樣的政策,主要是集中在了農村地區,這也讓一些農村地區,因為這個政策,後來出現了很多「雙女戶」。
所謂的「雙女戶」,就是第一胎是女兒,夫妻倆便又要了二胎,結果沒想到第二胎卻還是女兒,當然了,在這樣的家庭裏,第二胎的女兒,必然是最不受重視的那一個。
比方說曹改小的孫女小李,她的一個同學,名字叫「孟二英」,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在她是家裏的第二個女兒,在她上面,還有一個姐姐。
孟二英從小就不受父母待見,雖然都是女兒,但她可以感覺得到,父母對姐姐,要遠比對她好很多,一開始,她以為是姐姐更懂事聽話,但後來父母不知道從哪裏,抱回來一個男孩,還給這個男孩取了一個聽起來很大氣的名字。
那一刻,孟二英終於意識到,自己原來是這個家裏,最多余的那個人。
孟二英原本想要好好讀書,然後考出去,但在初中的時候,就被迫輟學外出打工去了。
而「孟二英」的故事,並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又一個不被重視的女孩縮影。
而她的名字,也隱藏了原生家庭所賦予她的悲哀。
那麽朋友們,您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