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回鄉創業:河北井陘老漢靠十畝魚塘,一年收獲50萬斤賣了800萬元

2024-05-24三農

文|國外看世界

編輯|國外看世界

既然我已承擔了這項任務,我決心要將其做到最好,必須努力取得傑出的成績,並且實作一些顯著的成果。

我們的社會從未缺少夢想和實幹者,而當前這個時代恰恰屬於那些積極進取、敢於實踐的人。當你覺察到某個事物中蘊藏著商業潛力時,那確實表明了一個商機的存在,若遇到這樣的機會,絕不應輕易放過。

在當前這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只要一個人具備足夠的能力,無論身在何處都有機會致富。盡管不一定能獲得極為豐厚的財富,但達到一個小康水平的生活還是非常可行的。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老的格言,影響深遠且值得銘記:「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激勵著許多懷揣理想的人,成為他們內心的信條。

在年輕時,許多人往往迫於經濟壓力,選擇從事自己並非熱愛的職業。隨著歲月的流逝,這樣的工作成了他們日復一日的常態,改變職業軌跡的念頭逐漸淡去。然而,總有些人無法抑制內心對創造和變革的渴望,比如著名的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當雷軍決定建立小米手機的時候,他早已是一名成功且富有的天使投資人,他的事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盡管已有小米公司這一成功的商業帝國,雷軍卻未停歇於現狀,反而持續在商界開疆辟土,建立了小米的生態鏈,並投身其中進行再創業。僅在短短幾年間,他的新企業已經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這無疑是對能力的最佳證明,也展示了他對於所熱愛事務的執著追求,借助於這份熱忱和過往積累的能力,他將再創業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水準。如今,雷軍再次啟程,開始進軍電動汽車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挑戰。3月28日,小米SU7正式面世,開啟市場征程。

在今天的講述中,我們聚焦的人物可能並非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對他們各自所在的那兩座寧靜的村莊而言,他們卻是引領繁榮的先鋒。

陳國順曾在建築界享有一定的名聲,直至2016年元月之前,他的事業在本地建築行業中頗具成就。然而,他意外地選擇回到家鄉,投身於養殖業,開辟了一片僅十畝大小的魚塘專門飼養鱘魚。盡管面積不大,但這個小規模的養殖場每年能夠產出驚人的50萬斤鱘魚,帶來高達800萬元的可觀收入。這樣高效的收益使得養鱘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特色產業,陳國順的成功經驗激勵著周邊兩個村莊,共計超過60戶家庭紛紛效仿,開啟了自己的鱘魚養殖事業。

如何實作在十畝塘中養殖50萬斤魚的壯舉?這確實是一個充滿啟示性的故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在建築行業工作的陳國順意外地註意到,在石家莊市繁華的魚市市場中,共有超過80家的魚類銷售商販,但其中唯獨只有兩家商鋪提供鱘魚的銷售。

鱘魚的口感鮮美,然而銷售此種魚類的商家卻不多。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所在的縣位於石家莊市附近,那裏擁有豐富的地下泉水資源,這些泉水的恒溫特性使得水溫長年保持在15至20攝氏度之間,這一環境條件非常適宜於養殖鱘魚。

這位角色在洞察到養魚行業的潛在商機後,由於本身對養殖魚類有著濃厚的喜好,即便他從未涉足這一領域,他依舊迅速行動。憑借著其果敢的決策能力,他在家門口迅速興建了一片占地10畝的養魚塘,並著手購買了魚苗,以期開啟自己的養魚事業。

盡管他的親朋好友對他養魚的打算持保留態度,並紛紛勸他重新考慮,他卻堅定了要養魚的決心。然而,在養殖的初期,他就遭遇了挑戰:成千上萬的魚苗開始出現白色斑點,並在短短數日內相繼死亡,導致他損失超過十萬,這讓他備受打擊。但他並沒有被困境所壓垮,反而激發了他更強的決心。他對自己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全力以赴,不僅要成功,更要取得顯著的成就,並為此付出努力。

經過迅速的調查,他成功確定了問題的根源:在運輸過程中,魚苗因缺氧導致體質下降,進而在放入池塘後易受真菌侵襲,致使魚群出現狀況。針對這情況,他立刻采納了新的對策,重新引進了一批健康的魚苗。此外,他還在池塘中散布了石灰來進行消毒,確保新進的魚苗能在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中成長,這一次,他的魚類養護工作終於順利無誤。

到了2019年初,隨著春節的臨近,陳國順的鱘魚終於迎來了上市的時刻。然而,他很快意識到,他的魚塘產量遠沒有達到預期,只有3萬斤。以每斤16元的價格計算,實際上並沒有帶來多少盈利,這讓他感到有些沮喪。為了提高產量,他首先嘗試了增加魚苗的密度,但結果並不理想。他發現,魚群不僅生長速度遲緩,而且更容易出現死亡的情況。

在深入調查之後,他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鱘魚是一種喜歡在水底活動、躺臥於池塘底部的魚類。由於池底的氧氣供應不充足,一旦魚群數量增多,就會導致缺氧,進而影響魚的生長,甚至導致其死亡,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即便增加了魚苗密度,產量也難以提升的原因所在。

透過巧妙的改造,他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熟悉的領域知識。原本深度1.5米的魚塘被他創新性地調整至0.5米深,並巧妙地打造了一個階梯式的結構。如此一來,當水從較高層級的池塘緩緩流下,便形成了一個源源不絕的水流系統,使得整個魚塘的水保持了流動性和新鮮度。在經過2022年徹底完成這一系列改良之後,他掌管的十畝魚塘竟能每年產出高達50萬斤的鱘魚!

隨著產量不斷增長,銷售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陳國順透過深入市場調研,在北京、保定與石家莊的各大菜市場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以促進銷售業務的發展。盡管歲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但陳國順對網絡銷售領域也是駕輕就熟,他采用了一種創新的包裝方法,將活躍的鮮魚置入經過特別設計的密封袋中,確保了適當的水和氧氣比例,使魚兒能在這種狀態下生存達三天之久。這就意味著,他能在網絡平台上進行活魚銷售。正所謂,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方法,他的創意確實層出不窮。

盡管市場上對於約兩斤重的鱘魚較為青睞,然而隨著養魚場內魚群產量的急劇增加,一部份較大的鱘魚肉積存而未能及時銷售。這導致其中部份魚只體型增至數十斤重。在面臨這一困境時,養魚者尋求與一家餐飲店進行合作,此舉不僅迅速地緩解了滯銷的難題,也使得鱘魚的售價得到了提高。

趙細海在鄰近陳國順所有的魚塘畔開設了一家獨具特色的水上餐廳,這家以鮮魚為食材的餐館,其獨門秘籍便是將重達十斤以上的大魚進行巧妙分解,利用魚身各個部位分別烹製美食。該餐廳以其招牌「一魚十二菜」聞名遐邇,正如這一名頭所暗示的,它意味著從一條單獨的魚肉中變化出多達十二種的風味獨特的菜肴。

眾多食客慕名而來,被其48元每斤的鮮魚所吸引,每日餐廳內座無虛席,銷售業績穩定超過一萬五千元。因此,陳國順所提供的大量魚類,僅趙細海這家餐館就足以完全吸收。

陳國順的鱘魚養殖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迅速引起了周邊村民們的濃厚興趣。不過,面對日益增長的成功,陳國順並沒有選擇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業務規模。相反,他致力於扶持更多當地農民,讓他們也能夠透過養殖鱘魚來獲得收益。

在2023年,陳國順透過電商、農貿市場和餐廳等渠道成功實作了800萬的鱘魚銷售額。他深知個人力量的局限,並預見隨著當地養鱘魚業的規模化擴張,將會吸引更多經銷商和購買商主動前來采購。因此,他堅信,在新的一年裏,隨著養殖規模的壯大,專業收購商的出現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為當地的養鱘產業帶來更加繁榮的市場。

在創業領域,每位成功者都擁有其獨特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在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這些成就非凡的人物通常在生產和銷售兩個關鍵領域都有出色的掌握,這兩個方面是實作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可以說,那些能夠同時在生產與銷售方面發揮出色表現的個體,對於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的存在確保了企業營運的高效性和競爭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