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急功近利:中國教育亂象的根源

2024-02-03教育

在當今的中國教育界,可謂各種亂象叢生。從學生到老師,從幼兒到博士,從科員到校長,從教學到行政,時不時會爆個雷,讓人大跌眼鏡。據統計,從幼稚園到大學,學生普遍心理壓力大,競爭意識強;而 學校管理普遍重行政輕教學,甚至會看到太多急功近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急於應付等短視思維的影子。

這些與百年育人宗旨不符的做法,正在逐漸侵蝕著我們教育的根基。

首先,行政業績的追求使得教育行政部門熱衷於搞形式主義。 為了凸顯自己的政績,一些教育行政部門不惜大搞「形象工程」,一味追求學校數量、學生人數等表面指標,卻忽略了教育質素的提升。如此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導致一些地區、一些學校出現了「大班額」、「教育貧困」等問題。

其次,績效考核制度的推行使得教師們疲於奔命。 在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下,教師們被迫追求分數、升學率等短期目標,而忽視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如此短視的思維,使得教育失去了應有的育人功能,變成了機械的應試訓練。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格修養等都被忽視,這樣的教育如何能夠培養出未來的棟梁之材?

再者,考核評估、末位淘汰使得教育工作者壓力山大。 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們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奮鬥,甚至出現了一些違背教育倫理的行為。比如,為了提高工作業績,本末倒置,常規教學疲於應付,而把精力放在能掙分的比賽、專案上,嚴重影響教學質素。這種功利性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學生和家長的感情,也敗壞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再者,各種排位評比層出不窮,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外工作量。 不光是教育行政部門,一些協會、社會組織也熱衷於搞各種評比排位。而學校為了增加其知名度,不得不透過各種手段做數據、造材料,甚至弄虛作假、托關系找門子,把不正當競爭當成公關和聲譽投資,而樂在其中。

總之,急功近利的短視思維是中國教育亂象的根源。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回歸教育的本質,堅持百年育人的宗旨。 我們應該摒棄那些與育人宗旨不符的做法,轉而追求教育的長期效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此,我們呼籲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註重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性考核評估;呼籲學校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關註學生的全面發展;呼籲全社會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不以分數論英雄。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國育人、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更多優秀人才!